江南的冬雪初融时,曾国藩终于得了空,带着家人与曾国荃一同回湖南湘乡老家。马车刚到村口,就见乡亲们捧着热茶、提着干果在路边等候,孩子们追着马车跑,嘴里喊着“曾大人回来啦!”
曾国藩刚下车,族里的老人就握着他的手落泪:“涤生啊,你在外头护着天下太平,咱们老家也沾了光,这几年没遭战乱,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曾国藩笑着递上从江南带回的新米和布匹:“都是托乡亲们的福,也是湘军兄弟们同心协力,我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
曾国荃跟在后面,看着熟悉的老屋和田埂,突然拉着曾国藩说:“哥,咱们在外头忙了这么多年,现在太平了,不如在老家建几间大房子,让爹娘住得舒服些,也让乡亲们看看,跟着你保太平,日子能过得多踏实!”
曾国藩略一思索,点头道:“建房子可以,但不能铺张。就按老家的样式来,多盖几间厢房,以后族里的孩子读书、乡亲们议事,都能有个地方。再修个晒谷场,装两架农用无人机,帮着乡亲们播种收割,比光盖大房子有用。”
曾国荃一听,立马来了劲,第二天就带着工匠丈量土地。他性子急,凡事都想亲力亲为,一会儿帮着画图纸,一会儿又去山里选木料,还特意从江南调了几个会改装无人机的工匠,说要给老家的农具“升级”。
可动工没几天,曾国荃就闹了个小插曲。他见工匠们用传统的犁耙耕地,觉得太慢,竟让人把无人机的螺旋桨拆下来,绑在犁耙上,想搞个“无人机耕地机”。结果机器一启动,犁耙没动,螺旋桨倒把地里的秧苗搅乱了。
曾国藩赶来时,就见曾国荃蹲在田埂上,对着损坏的秧苗发愁。曾国藩忍着笑,递给他一把锄头:“种地要按农时,改机器也得循序渐进。不如先教乡亲们用无人机播种,等大家熟悉了,再慢慢改耕地的工具。”
曾国荃照着做,果然顺利多了。他带着工匠在晒谷场旁搭了个小工坊,教乡亲们操作农用无人机。有次帮隔壁王阿婆播种,无人机精准地把稻种撒在田里,王阿婆看着飞在空中的机器,笑得合不拢嘴:“九帅改的这玩意儿,比我家老头子撒种还匀!以后种地再也不用累得腰杆疼了!”
房子建好那天,乡亲们都来帮忙搬家。新屋虽不奢华,却宽敞明亮,厢房里摆着从江南带回的书籍,晒谷场上停着两架农用无人机,院子里还种着纪芬从江南带来的花种,开得格外鲜艳。曾国荃拉着爹娘的手,指着新屋说:“爹,娘,以后咱们就能在这儿安安稳稳过日子,再也不用怕打仗了!”
曾国藩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掏出银壳微信机,拍下新屋、晒谷场和正在操作无人机的乡亲们,发在“湘中挚友群”里,配文:“荣归故里,见乡亲安乐,弟妹安康,方知太平二字,重逾千金。家弟建屋,不忘帮衬乡邻,这份心意,比房屋更珍贵。”
胡林翼很快回复,发了张汉阳铁厂的新齿轮:“九帅的干劲,我佩服!回头我让铁厂送一批农具到湘乡,帮着乡亲们多打些粮食。”彭玉麟也笑着说:“等开春,我让水师的战船送些江南的鱼苗到湘乡,让乡亲们养鱼增收,也算我给老家人的一点心意。”
当天晚上,曾国藩一家在新屋里设宴,请乡亲们吃饭。席间,曾国荃端着酒碗对曾国藩说:“哥,以前我总想着打仗立功,现在才明白,让爹娘安心,让乡亲们过好日子,比立再多功都强。以后我就留在老家,帮着乡亲们用机器种地,守好咱们的家乡。”
曾国藩看着弟弟真诚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他举起酒碗,对乡亲们说:“我在外头守护江南太平,家弟在老家帮着乡亲们谋生计,咱们同心协力,不管是江南还是湘乡,日子都会越过越红火!”
月光洒在新屋的院子里,乡亲们的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混在一起,透着一股安稳的暖意。曾国藩知道,荣归故里,不是为了炫耀官爵,而是为了见证太平带来的改变——老屋换新居,旧犁变新机,乡亲们脸上有了笑容,孩子们眼里有了希望。这,才是他和弟弟在外奔波多年,最想看到的景象。
几天后,曾国藩要回江南履职。临走时,曾国荃送他到村口,指着田里的无人机说:“哥,你放心回江南,老家有我!我会教乡亲们用好这些机器,等你下次回来,保准让你看到满田的好庄稼!”
曾国藩点头,望着熟悉的乡关和忙碌的弟弟,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不管是江南的军营,还是湘乡的老家,只要有人守护,有人添力,这份太平就会像田里的庄稼一样,岁岁常青,生生不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WWW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