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罗湾的海面如同被揉皱的锡箔纸,在烈日下泛着刺目的白光。朱允熥站在“镇北号”铁甲舰的司令塔内,透过防弹玻璃观察着逐渐逼近的暹罗舰队。十五艘庞大的战列桨帆船组成严整的横队,船首高昂的青铜撞角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甲板上密密麻麻的士兵像蚂蚁般列队待命。这些传统战舰依赖季风鼓帆航行,此刻却因无风而陷入停滞,成为漂浮在海面上的活靶子。
第一轮齐射:钢铁风暴降临
“各舰注意!以‘镇北号’为基准,呈纵队展开!”随着旗语官挥动令旗,八艘铁甲舰如同黑色巨鲸般调整航向,钢铁身躯切开浪花,形成钳形攻势。朱允熥举起望远镜,镜片中映出敌舰甲板上慌乱的身影——他们显然从未见过如此庞然大物。
“侧舷炮群准备!”指挥官的声音通过传声筒传遍全舰。水兵们熟练地装填开花弹,火药囊的刺鼻气味弥漫在密闭的炮舱中。当秒针指向正午十二点整,刺耳的汽笛声响彻海峡,首轮齐射开始了!
后装线膛炮的轰鸣震得海水颤抖,炮弹划破空气发出尖啸。暹罗旗舰“金翅鸟号”的主桅应声断裂,帆布裹着惨叫的士兵坠入海中。紧接着,第二波炮弹接连命中,一艘艘木制战船在爆炸中西分五裂,燃烧的碎片像流星雨般砸向水面。海水瞬间被染成暗红色,漂浮着断肢残骸和破碎的木板。
战术机动:钢铁洪流的碾压
暹罗海军统帅坤拉姆紧紧握住弯刀,刀刃在掌心压出深红印记。他的座舰“白象号”试图调头撤退,却发现螺旋桨驱动的铁甲舰完全不受风向限制,灵活地包抄侧翼。当第三轮炮弹袭来时,他的指挥舱被首接命中,雕花的檀木横梁砸在他腿上,鲜血染红了波斯地毯。
“撞击敌舰!”坤拉姆嘶吼着下达命令。幸存的几艘战船鼓起勇气,扬起风帆冲向最近的“镇南号”。然而当两者接触瞬间,铁甲舰外层倾斜的复合装甲板将冲击力导向水下,反而把轻飘飘的木船掀了个底朝天。落水的暹罗水手还没爬上浮木板,就被舰载机枪扫射成筛子——这是格致院最新研制的速射炮,每分钟能泼洒三百发铅弹,密集的弹雨将海面打出一个个沸腾的血窝。
近距绞杀:血肉与钢铁的碰撞
真正的屠杀发生在接舷战时。“镇东号”铁甲舰放下登舰桥板,百余名重装步兵端着燧发枪冲锋。他们穿着镶有钢板的胸甲,头盔上装着防弹面罩,如同移动堡垒般碾过暹罗战士的防线。火枪队在前排蹲下齐射,长矛手随后突刺,配合默契得像一台精密机器。
一名暹罗贵族举着象牙柄的长刀扑向朱允熥,却被护卫队长一盾牌拍断手臂。那面特制的钢盾镶嵌着橡胶缓冲层,轻松卸去劈砍的力道。与此同时,铁甲舰上的火焰喷射器喷出液态石油,灼人的火龙席卷整个上层甲板,将试图反抗的敌人烧成焦炭。
岸防决战:立体化战争雏形
黄昏时分,残余的暹罗军队退守海岸炮台。他们拖着破损的长管炮登上山丘,企图居高临下扭转战局。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早己沿铁路线推进到位的大明陆军——架设在轨道平板车上的重炮突然开火,精准撕碎了敌军阵地。爆炸的火光照亮了总督府穹顶上惊恐的神像面孔,也照见了新时代战争的模样:在这里,决定胜负的不再是神祇眷顾的勇士,而是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与齿轮转动的节奏。
战后余波:文明形态的更替
此战过后,暹罗湾漂满了破碎的舢舨和的尸体。朱允熥下令打捞幸存者,医疗船上的大夫用酒精消毒伤口,护士们分发掺着奎宁的饮用水。当俘虏们第一次见到X光机透视胸腔时,纷纷跪地膜拜,以为这是来自东方的神迹。
三个月后,从爪哇到吕宋的王公贵族纷纷送来人质,请求获得特许状参与海上贸易。朱允熥在马尼拉签署《南海公约》时,特意让人在条约文本旁摆放了一颗未爆炸的开花弹:“告诉你们的君主,顺昌逆亡,这就是文明的形状。”
夜幕降临前,最后的抵抗者被押解至新嘉坡。他们盯着火车站台上吞吐白烟的怪物,听着汽笛声吓得跪地叩首。朱允熥命人抬来刚下线的南洋特供版自行车,带着王子们骑行穿过橡胶种植园。车轮碾过落叶的声音里,年轻贵族们第一次看清了这个世界的形状——不再是龟甲占卜出的模糊轮廓,而是精确到每道溪流、每座山峰的测绘地图。
余生热爱难回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