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赤焰焚天
巽他海峡的季风突然转向时,天空呈现出诡异的钴蓝色。朱允熥站在“腾云号”蒸汽战舰的甲板上,望着爪哇岛方向翻涌的紫黑色积雨云。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船舷栏杆,青铜质地的扶手上残留着前世记忆般的绿锈——那里本该有一道深深的刀痕,来自三年前的吕宋岛海战。随行的钦天监正捧着龟甲走来,裂纹恰好指向东南方位:“陛下,地脉躁动之相己现。”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沉闷的轰鸣。起初像是天神擂鼓,渐渐化作千万面战鼓齐鸣。海面泛起细密的涟漪,成群的飞鱼跃出水面,银白色肚皮闪着诡异的光。朱允熥抓起望远镜,镜片中映出骇人的一幕:喀拉喀托火山口喷出的火柱首冲云霄,炽热的岩浆如同炼狱伸出的巨手,将夜空撕成碎片。红色的火星雨般坠落,点燃了方圆百里内的热带雨林,火势顺着信风席卷整座岛屿。
“全速前进!”他扯下颈间的珍珠项链摔在地上,圆润的珠粒滚进排水沟。旗舰率先调转航向,十二艘护航驱逐舰组成楔形队列劈开浪涛。他们的目标是位于爪哇岛西北端的荷兰堡垒——巴塔维亚城,那里驻扎着东印度公司最精锐的雇佣兵部队,也是控制香料贸易的关键枢纽。没人注意到,朱允熥的左手始终按在腰间特制的左轮手枪上,枪柄镶嵌着火山玻璃制成的红色宝石。
第二节 神罚降临
三天后的黎明时分,舰队抵达爪哇岛近海。眼前的景象令最骁勇的老兵都感到窒息:曾经郁郁葱葱的岛屿变成了黑白两色的世界,焦黑的土地裂缝中渗出硫磺味的黄烟,积雪般的火山灰覆盖了一切生机。幸存的动物尸体漂浮在港湾里,乌鸦盘旋在光秃秃的树冠上方,发出凄厉的叫声。
“佩戴浸药纱布!”医官们的喊声沿着甲板传开。士兵们用油脂涂抹眼睑,将棉絮塞进鼻孔,即便如此,刺激性的粉尘仍让许多人剧烈咳嗽。朱允熥却拒绝防护,任由灰烬落满锦袍金冠。他要亲眼见证这场天灾带来的战略机遇——荷兰人的城堡此刻就像暴风雨中的烛台,脆弱不堪。
登陆行动异常顺利。原本守卫森严的海岸防线空无一人,岗哨里的荷兰士兵要么死于窒息,要么逃往内陆。当大明军队踏着温热的火山灰推进时,发现整座巴塔维亚城笼罩在灰雾之中,建筑物轮廓模糊不清,仿佛幽灵城池。突然,一阵风吹散云雾,露出城墙上惊惶的面孔——留守的商人、妇女和孩子挤在教堂尖顶周围,他们身后是正在崩塌的主堡垒。
“准备谈判代表。”朱允熥下令停止炮击。他从俘虏口中得知,火山爆发当日,城堡地下酒窖坍塌,总督范·斯佩尔特连同半数军官葬身其间。剩下的守军因吸入过多火山灰罹患怪病,皮肤溃烂咳血不止。这位向来以果决著称的帝王罕见地犹豫了片刻,随后命人抬来装满奎宁片剂的木箱:“告诉他们,这是救命药,但不是免费的。”
第三节 灰幕下的博弈
谈判持续了整整七天。荷兰使团带着染血的手帕前来议和,领头的议员眼睛布满血丝,说话时不断擦拭鼻孔流出的黑涕。朱允熥坐在铺着虎皮毯的折叠椅上,背后挂着用火山岩雕刻的日月旗。他听完对方提出的苛刻条件后突然大笑,震得帐篷外的马匹惊恐嘶鸣:“你们搞错了形势。现在站在悬崖边的是你们,而我手中握着绳索。”
最终协议堪称屈辱:荷兰人必须拆除所有沿海炮台,开放港口供大明军舰自由停泊;每年缴纳二十万盾赎城费;允许大明设立领事法庭审理涉华案件。作为交换,朱允熥提供了粮食、药品和工程师团队协助重建城市。签字仪式上,钢笔尖划破羊皮纸的声音格外刺耳,混着外面清理废墟的号子声。
暗中的行动更加关键。工兵连队趁着夜色挖掘通向城堡地下的秘道,他们在废墟中发现了一条未被堵塞的旧下水道。朱允熥亲自带队进入充满有毒气体的通道,火把照亮了墙壁上刻着的葡萄牙文铭牌——这里曾是百年前葡萄牙人的藏宝窟。当他们找到地窖入口时,铁门早己变形,里面堆满了发霉的香料和生锈的武器,作者“余生热爱难回头”推荐阅读《理工男称霸大明王朝》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唯独中央石台上放着一本烫金封面的日记本。
第西节 熔岩铸就的新城
重建工作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格致院的专家们研发出抗酸混凝土配方,用火山灰混合石灰制成新型建材。街道按照八卦布局重新规划,排水管道采用陶管嵌套技术防止腐蚀。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心广场矗立的新钟楼,表面覆盖着耐高温釉料,每到整点就会奏响《茉莉花》旋律——这是朱允熥特意从苏州运来的八音盒改装而成。
经济复苏的速度超出所有人预料。大明引进的茶树苗在富含矿物质的土壤中疯长,咖啡馆里飘着武夷岩茶的香气;纺织厂采用水力驱动的珍妮机,生产的蜡染布畅销南洋;甚至火山灰本身也被开发成肥料,施用于橡胶种植园后产量倍增。荷兰商人不得不接受现实:他们的仓库里堆满了来自中国的瓷器和丝绸,而返程货舱装的是低价收购的咖啡豆和蔗糖。
文化融合催生出怪异的美丽。华人工匠修建的佛庙旁耸立着哥特式教堂,神父们学会了用筷子夹宫保鸡丁;当地舞姬穿着改良旗袍表演爪哇传统舞蹈,伴奏乐队里既有二胡又有小提琴。朱允熥巡视新城时,特意参观了刚成立的联合书院,看着不同肤色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朗读《论语》,窗外的面包树上结满了金黄色果实。
第五节 暗流涌动的代价
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深层危机。医学报告显示,长期接触火山灰的人群出现集体性肺纤维化症状,死亡率逐年上升。朱允熥秘密下令建立隔离区,抽调全国名医研究治疗方案。当他看到瘦骨嶙峋的儿童蜷缩在病床上时,第一次对“天命所归”的信念产生动摇。深夜的军事会议上,参谋们提出激进方案:“趁乱吞并东印度群岛……”被他用力拍桌否决。
国际压力接踵而至。英国遣使抗议“违反中立原则”,俄国威胁切断西伯利亚铁路补给线。朱允熥采取分化策略:向伦敦赠送精美绝伦的景泰蓝火山模型,承诺分享部分贸易利润;派特使携带象牙雕刻的斯大林肖像赴圣彼得堡缓和关系。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悄悄加强了对苏门答腊岛的控制,那里的锡矿正是制造弹药的关键原料。
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内部腐败。负责重建的官员虚报工程量,倒卖的水泥出现在雅加达的黑市上。朱允熥组建特别法庭巡回审判,将贪污者绑在喷发的泥火山口示众——不是处死,而是让他们目睹大地吞噬罪恶的过程。他在判决书上写道:“贪墨者不配呼吸天地正气。”
第六节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决定性时刻发生在暹罗湾海战周年祭典期间。泰国联军趁夜色突袭新城,数千名叛军手持弯刀涌入街道。电磁炮台提前预判到攻击路线,蓄能完成的电容器释放致命电弧,蓝色的光束穿透夜幕,将冲锋队伍成片击倒。黎明时分,海水被染成猩红色,漂浮的尸体间偶尔冒出幸存者的呼救声。此役过后,南海诸国纷纷遣使纳贡,承认大明对海峡的绝对控制。
朱允熥却没有沉浸在胜利喜悦中。他在战后报告上批注:“下次务必使用烟雾弹掩护步兵登陆。”原来侦察兵发现,电磁炮的巨大声响导致己方陆战队出现短暂失聪。这次教训促使工程师改进炮位隔音设施,并在炮台下方增设防爆气密室。
暮年的朱允熥常独自登上钟楼最高处。那里的望远镜可以眺望整个海湾,看到他亲手缔造的钢铁防线如何驯服狂暴的大海。有一天他突然问随行军官:“如果当初选择火药而非电磁会怎样?”年轻人犹豫片刻回答:“大概要多死十万人吧。”皇帝大笑拍肩:“记住,技术才是最大的仁政。”
第七节 文明的十字路口
百年后的某个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水手指着海湾对面的摩天大楼,对孙子讲述往事:“当年我就是在这里给电磁炮装填炮弹……”孩子打断他:“爷爷,老师说那是落后的技术。”老人浑浊的眼睛望向远方,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站在炮台旁,手中握着冒着热气的铜制弹丸。那一刻,朝阳正从要塞废墟上升起,照亮了新时代的天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