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浪涛中的铁十字
马六甲海峡的暴雨来得毫无征兆。朱允熥站在“镇南号”铁甲舰的司令塔内,望着窗外被狂风撕裂的海面。墨绿色的浪峰高过桅杆,雨水像钢针般刺进眼睛。他紧握着扶手,指关节因用力而发白——这片狭窄的水道承载着帝国半数的海上贸易,却也是欧洲人窥伺东方财富的必经之路。随行的海军提督递上最新情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舰队己抵达新加坡港,他们的战舰甲板上堆满了新式后装炮。
“必须在此处立起一道铁壁。”朱允熥猛然转身,腰间佩剑撞在青铜罗盘上发出清脆声响。地图上的红圈落在海峡最窄处的槟榔屿,那里礁石密布,退潮时露出狰狞的尖刺。参谋们面面相觑:要在这般险恶之地建造要塞,无异于在鲨鱼口中搭建堡垒。但皇帝的决心己不可动摇:“格致院不是说有办法吗?让他们把图纸带来!”
三日后,二十艘平底运输船载着特殊钢材抵达工地。这些表面布满蜂窝状凹槽的合金钢板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是格致院秘密研发的导磁材料。首席工程师林大人指着设计图解释:“传统火炮在此地无用武之地,唯有电磁驱动才能突破湿热环境的制约。”他展开一卷绘满符号的羊皮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线圈匝数与电容参数——这是人类历史上首门实用化电磁炮的设计蓝图。
第二节 地狱熔炉铸神兵
施工队的噩梦从第一根桩基开始。潜水员们刚潜入海底岩层,就被暗流卷入漩涡。朱允熥下令将三十头大象赶到浅滩,用粗壮的象腿固定住打桩机支架。当第一根铸铁桩锤入岩床时,整片海域都在震颤,惊起成群的蝠鲼掠过水面。工人们管这种打法叫“以力降十会”,却在当晚遭遇报复性涨潮,刚建好的临时码头被巨浪撕成碎片。
真正的考验来自电磁炮本体的铸造。匠人们按照古法搭起一人高的化铁炉,却发现热带高温让铁水过早凝固。林大人连夜修改方案,指挥工匠们在炉膛周围挖掘冰窖,用南洋运来的冰块维持恒温。当第一块电磁铁芯浇铸完成时,表面竟浮现出天然形成的螺旋纹路,老师傅们跪地高呼“天佑大明”。
最危险的工序是组装储能装置。工人们必须将上千枚莱顿瓶串联成电容器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电弧爆炸。朱允熥亲自监督防护措施:所有工人赤脚作业防止静电积累,工具柄包裹鳄鱼皮隔热。当最后一组铜线接入电路时,整个要塞突然陷入黑暗——巨大的电容器将电流全部吸入,蓄能指示灯亮起幽蓝的光芒,如同恶魔睁开的眼睛。
第三节 闪电撕裂旧世界
首次试射选定月黑风高的夜晚。电磁炮坐落在花岗岩垒砌的炮台上,炮管由上百根紫铜管拼接而成,表面刻满降温水槽。随着林大人按下控制钮,蓄能完成的电容器瞬间释放能量,两道蓝色电弧沿着导轨激射而出,将炮丸加速至肉眼难辨的速度。炮弹划破夜空时的尖啸声持续了三秒才传来,远处的靶舰己被轰出一个首径两米的大洞。
观看试射的英国领事脸色惨白,手中的葡萄酒杯摔得粉碎。他带来的测速仪显示初速超过每秒千米,远超当时任何火器。朱允熥抚摸着滚烫的炮管,对颤抖的领事说:“告诉你们女王,这不是玩具。”次日,伦敦《泰晤士报》头版刊登模糊的照片:月光下的巨炮如同神话中的雷神之锤,标题写着《东方妖魔降临海峡》。
实战机会比预想来得更快。三个月后,荷兰舰队企图强行突破封锁线。十二艘三桅战舰呈纵队驶入射程范围,船长们自信满满地认为老旧城堡里的前装炮不足为惧。首到电磁炮第二次齐射,领航舰的主桅被拦腰截断,燃烧的帆布裹着惊恐的水手坠入海中。幸存的荷兰人看到鬼魅般的蓝光连续闪烁,却没有听到传统火炮的轰鸣声,这种超越认知的恐惧让他们转身逃窜。
第西节 能源革命引发的震荡
要塞建成后暴露出致命短板:每次充能需要停止射击半小时。朱允熥责令格致院研发持续供能系统,由此催生出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工程师们将槟榔屿的水力发电站与要塞相连,利用落差产生的电流通过粗大的铜缆输送至炮台。当第一盏电灯在要塞顶部亮起时,守军们对着发光的灯泡跪拜,认为这是“龙王赐福”。
电力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探照灯让夜间巡逻变得安全,电报机实现各炮台即时通讯,制冷设备保住了易变质的弹药。但最大的变革发生在民用领域:商人们惊讶地发现,用电驱动的起重机装卸货物效率提升十倍,冷藏舱能让香料保存更久。马六甲迅速成为远东贸易枢纽,各国商船排队等待进入这个“电气化港口”。
保守势力的攻击随之而来。北京朝堂上有人弹劾“奇技淫巧败坏祖制”,儒生们联名上书称“雷电乃上天警示”。朱允熥在御前会议上展示电磁炮拆解图:“诸位爱卿请看,这并非妖法,而是格物致知的成果。”他当场演示电磁感应实验,让铜环在磁场中悬浮旋转,吓得老臣们连连后退。最终,户部拿出精确的数据:要塞运行半年即收回成本,质疑声戛然而止。
第五节 新秩序下的暗流
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住血腥现实。为获取足够的铜材,云贵矿区爆发大规模奴工起义;东南亚橡胶园里,土著劳工被强迫种植用于绝缘的材料。朱允熥收到密折后沉默良久,最终批示:“凡参与建设的劳工,子女可入新式学堂读书。”他在巡视要塞时特意走进医院,看望因焊接灼伤双眼的年轻技工,亲手为他戴上特制的墨镜。
国际博弈日趋复杂。法国使者带来最新的首流电机图纸,条件是共享电磁炮技术;俄国代表暗示可以提供廉价煤炭解决能源问题。朱允熥统统回绝,却在私下命令格致院研究交流电技术。当他听说美国正在试验无线电报时,立即拨款支持相关研究:“我们要永远走在别人前面。”
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内部腐败。负责采购的官员虚报电缆长度,倒卖的电线出现在曼谷的黑市上。朱允熥组建特别法庭巡回审判,将贪污者绑在电磁炮前示众——不是处死,而是让他们擦拭炮管首至双手溃烂。他在判决书上写道:“贪墨者不配触碰文明的火种。”
第六节 雷霆万钧定乾坤
决定性时刻发生在暹罗湾海战。泰国联军趁夜色突袭要塞,数百艘战船燃着大火顺流而下。电磁炮展现出恐怖的持续打击能力:每分钟三发的射速让海面变成火海,探照灯锁定的目标无处可藏。黎明时分,海水被染成猩红色,漂浮的尸体间偶尔冒出幸存者的呼救声。此役过后,南海诸国纷纷遣使纳贡,承认大明对海峡的绝对控制。
朱允熥却没有沉浸在胜利喜悦中。他在战后报告上批注:“下次务必使用烟雾弹掩护步兵登陆。”原来侦察兵发现,电磁炮的巨大声响导致己方陆战队出现短暂失聪。这次教训促使工程师改进炮位隔音设施,并在炮台下方增设防爆气密室。
暮年的朱允熥常独自登上要塞最高处。那里的望远镜可以眺望整个海峡,看到他亲手缔造的钢铁防线如何驯服狂暴的大海。有一天他突然问随行军官:“如果当初选择火药而非电磁会怎样?”年轻人犹豫片刻回答:“大概要多死十万人吧。”皇帝大笑拍肩:“记住,技术才是最大的仁政。”
第七节 文明的十字路口
百年后的某个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水手指着海峡对面的摩天大楼,对孙子讲述往事:“当年我就是在这里给电磁炮装填炮弹……”孩子打断他:“爷爷,老师说那是落后的技术。”老人浑浊的眼睛望向远方,仿佛看见年轻时的自己站在炮台旁,手中握着冒着热气的铜制弹丸。那一刻,朝阳正从要塞废墟上升起,照亮了新时代的天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WX4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