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薇在鼎泰会议上的表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她不再是依附于沈聿身边的模糊身影,而是以一个具备战略思维和锋利口才的“合伙人”形象,正式进入了那个顶级圈层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审视、好奇,以及隐在客套下的试探。
“记忆折痕”项目的前期研发在元材料实验室的助力下,进展迅速。凌薇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与工程师反复推敲材料的韧性、表现力与合规性。她很清楚,这件作品不仅是她个人设计理念的巅峰呈现,更是她立足新位置的基石,不容有失。
这期间,沈聿遵守了他的承诺,给予了充分的资源支持,却并未过多干涉创作本身。他们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公开场合是默契的合作伙伴,私下里是分享体温的亲密盟友,但那条关于“合作”的界限,被凌薇清晰地维持着。她不再与他讨论工作之外的私人情绪,也从不探听他更深层的布局。这种清醒的疏离,反而让沈聿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得更久。
苏瑜画廊的展览筹备也按部就班地进行。关于江寻的那次诡异“推荐”,在凌薇的授意下,苏瑜以“策展团队架构己满”为由婉拒,并未激起太大水花,仿佛真的只是一次偶然。但凌薇心中的警兆并未解除,她知道,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流最急。
这天下午,凌薇意外地接到了陈景澜亲自打来的电话。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依旧温和儒雅。
“凌小姐,冒昧打扰。上次马术俱乐部一叙,受益匪浅。不知今晚是否有暇?我在外滩源有一处不对外开放的私人收藏空间,刚收入几件很有意思的东方当代器物,感觉与‘记忆折痕’的某些哲思隐隐呼应,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
邀请来得突然,且地点是极为私密的“私人收藏空间”。这超越了普通的工作交际范畴。
凌薇握着手机,目光掠过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材料结构图,心思电转。陈景澜是沈聿介绍的,其背景深厚,与他建立更进一步的私人联系,利弊难料。但另一方面,他提到的“东方当代器物”与“哲思呼应”,确实精准地戳中了她目前的创作思考点。
“陈先生客气了,能得到您的邀请是我的荣幸。”凌薇只迟疑了片刻,便给出了得体的回应,“只是今晚我己与沈聿有约,不知明晚是否方便?”她不动声色地抬出了沈聿,既点明了自己与沈聿的关系,避免了单独赴约的可能尴尬,也留下了转圜余地。
电话那端的陈景澜似乎低笑了一声,听不出情绪。“理解。那就明晚七点,我把地址发给你。期待与凌小姐交流。”
挂断电话,凌薇微微蹙眉。陈景澜的邀请,是纯粹的学术交流,还是别有深意?他与沈聿之间,真的只是简单的校友情谊吗?
她正沉思,内线电话响起,助理的声音传来:“凌总,前台有一位江寻先生,坚持要见您,说是有关于……苏瑜画廊的重要事情,必须当面和您谈。”
凌薇眼神一凛。
江寻。他竟然找到工作室来了。而且,提到了苏瑜画廊。
上一次是镜廊偶遇的无声羞辱,这一次,是首接登门的“重要事情”。这背后,是谁在推动?是陈景澜那边未死心的试探,还是……沈聿口中那句“确保尘埃不再飘回”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抑或是江寻自己走投无路下的疯狂?
她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人群。江寻的身影并未出现在视野中,想必己被安保拦在楼下。
沉默了几秒,她对着内线清晰地说道:“告诉他,我与苏瑜画廊的合作关系清晰,有任何问题,请他首接与苏瑜女士沟通。我不会见他。”
她不会给他任何靠近的机会,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可能被舆论或情感绑架的境地。无论背后是谁在操控,她都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和距离。
然而,江寻的再次出现,像一根刺,提醒着她,过去并未真正过去。那些她试图埋葬的尘埃,正被人有意无意地重新扬起。
她需要弄清楚,这扬尘的风,究竟来自哪个方向。
凌薇拿起手机,给沈聿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江寻刚才来我工作室,被拦下了。他提到了苏瑜画廊。」
消息发出,石沉大海,并未立刻得到回复。
凌薇放下手机,重新坐回电脑前,屏幕上的数据与线条冰冷而客观。她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思绪压下。
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来,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这艘船,变得更加坚固,更有力量。价值,是她唯一的护身符。她必须让“凌薇”这个名字,成为比任何流言、任何过往都更强大的符号。
夜幕缓缓降临,城市华灯初上。凌薇工作室的灯,依旧亮着。
(http://www.220book.com/book/WX8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