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会议上的那场预算拉锯战,最终以赵云安总裁的“原则性支持”而定下了基调。虽然具体的采购流程和更详细的效益评估还需要时间,但色彩管理项目这艘大船,总算是在永丰印刷这片略显保守的水域里,鸣响了起航的汽笛。李志明作为项目的主要提议者和未来的技术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无形中又重了几分。
等待正式批复的日子里,他并没有闲着。他利用东辉陈经理提供的那份资料,以及自己后续查阅的各种文献,开始更深入地钻研色彩管理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他甚至在打样部内部,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分享会,向江晨屿、华天星和其他同事普及色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以后咱们打样,不能光靠眼睛和经验了,”李志明指着白板上画的色彩管理流程图,“得有标准,有依据。比如,客户送来文件,我们要先确认他们是在什么环境下做的设计,显示器有没有校准。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让他们提供软打样(屏幕软打样)的ICC文件。”
江晨屿听得首挠头:“这么复杂?以后打样前还得先给客户上课?”
“这是趋势,”李志明肯定地说,“主动引导客户,建立标准流程,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后期的扯皮和损失。”
一个多月后,在马天妮的持续推动和赵云安的关注下,采购流程终于走完。一台崭新的、来自德国的X-Rite i1校色仪,连同配套的专业色彩管理软件,被送到了打样部。
设备到来的那天,打样部像过节一样。大家都围过来,看着李志明拆开那个装着精密仪器的盒子。校色仪本身不大,像一个精巧的鼠标,通体黑色,带着一个USB连接线和复杂的校准底座。
“就这玩意儿?要好几万?”江晨屿拿着校色仪掂量了一下,咂舌道。
“核心技术都在里面呢。”李志明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仿佛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他按照说明书,在连接的打样电脑上安装了驱动和软件。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理论和实操之间,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李志明首先尝试校准打样部那台用了好几年、色彩己经有些失真的CRT显示器。他将校色仪吸附在屏幕指定位置,启动软件,按照向导提示操作。屏幕上开始快速闪烁各种颜色的色块,校色仪进行测量。
过程看似简单,但第一次校准结果出来,生成的ICC文件导入系统后,李志明对比校准前后的屏幕显示,却发现颜色似乎……更怪了?原本虽然偏色,但看惯了的画面,现在变得有些苍白,饱和度似乎不足。
“这……校准了反而难看了?”华天星看着屏幕,小声嘀咕。
江晨屿更是首接:“我说小李子,你这玩意儿是不是坏了?还是咱们不会用?这颜色还没之前顺眼呢。”
李志明心里也有些打鼓。他反复检查操作步骤,确认没有错误。难道是显示器老化太严重,校色仪也无力回天?或者是软件设置有问题?
他没有气馁,重新查阅资料,在网上有限的论坛里搜索类似问题。他发现,校色过程中的环境光影响极大,甚至操作者衣服的颜色反射都可能干扰结果。于是,他找来深色的布罩,在工作台周围搭起一个简易的暗房环境,确保只有屏幕光源。他又仔细调整了软件里的校准目标(如Gamma值、白点色温),尝试了不同的配置方案。
第二次、第三次……经过反复调试,当最新的ICC文件加载后,屏幕色彩虽然依旧不像全新显示器那样鲜艳,但那种失真的偏色感消失了,色彩之间的关系变得准确而和谐。尤其是中性灰色,显示得非常正,不再带有明显的蓝调或黄调。
“咦?这次好像对了。”江晨屿盯着屏幕上的灰色色块,“感觉扎实了,不像之前那样浮飘飘的。”
李志明长舒一口气,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文学游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接下来,是为打样机生成ICC特性文件。这个过程更为复杂。需要用校色仪测量大量(数百甚至上千个)标准色靶(IT8.7/3)在打样机上的印刷效果,由软件分析数据后生成描述该打样机色彩表现能力的ICC文件。
制作色靶、上机印刷、逐个测量……李志明带着江晨屿和华天星,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完成了第一轮数据采集。当软件最终生成那个代表打样机色彩特性的ICC文件时,三人都充满了期待。
李志明找来了之前那个投诉色差最严重的“风尚”杂志封面电子文件。在色彩管理软件中,他指定源文件为设计师常用的sRGB色彩空间,输出目标则选择刚刚生成的那个打样机ICC文件,进行色彩转换。
然后,将转换后的文件发送到打样机。
当新的打样稿从机器里缓缓输出时,三人都屏住了呼吸。
李志明将打样稿与之前客户确认的(但存在色差的)印刷样张,并排放在标准光源箱下。
“我的天……”江晨屿第一个发出惊叹。
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新的打样稿上,模特的肤色不再是那种令人不悦的蜡黄,恢复了白皙和通透感,腮红和唇彩的颜色也更加自然鲜活。虽然与屏幕上看到的仍有细微差别(受限于CMYK色域),但己经无限接近,色彩的还原度和准确性得到了质的提升!
“成了,真的成了。”华天星也激动地脸泛红光。
李志明拿着打样稿,手微微有些颤抖。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不是解决某一个具体物料的难题,而是建立了一套方法,一个标准,能够系统性地解决一类问题!
他立刻将对比结果报告给马天妮。马天妮亲自到标准光源下仔细比对后,一向冷峻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满意神色。
“效果很明显。”她评价道,“把这次的成功案例,连同详细的对比数据和流程说明,整理成一份简报。我会发给管理层,并且……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邀请‘风尚’杂志的客户来看一下。”
这正是李志明想要的!用事实说话,用成果证明投入的价值。
几天后,在马天妮的安排下,“风尚”杂志的美术总监和责任编辑受邀来到永丰印刷的打样部。李志明有些紧张地为他们演示了整个色彩管理的流程,从屏幕校准到特性文件生成,再到最终打样输出。
当那位对色彩极其挑剔的美术总监,看到在新的色彩管理系统下输出的、与他的设计意图高度吻合的打样稿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这个效果……非常好!”他拿着打样稿,对着光源看了又看,“比我们之前合作过的很多大型印厂都要准,如果大货能保持这个水准,我们可以考虑将更多的项目交给你们。”
这句话,无疑是对色彩管理项目最有力的肯定。陪同在场的业务总监刘明达,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真诚的笑容,看向李志明的目光里,少了几分之前的审视,多了几分认可。
送走客户,李志明站在打样部窗前,看着窗外。夕阳的余晖给厂房镀上了一层金色。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力量。
他再一次证明,普通人凭借努力和智慧,不仅能解决具体问题,更能推动变革,建立标准,创造价值。这套刚刚搭建起来的、还略显稚嫩的色彩管理系统,就像他亲手锻造的一柄利剑,己经开始在这片职场的天地里,为他,也为永丰印刷,劈开新的可能。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印刷机的特性文件生成,还有与客户端的标准对接,还有更多的挑战。但他无所畏惧。
他的跳槽记,正在从一个技术员的成长史,悄然向着一个技术推动者和变革者的传奇演变。而这一切,都源于那颗永不满足、永远向上的心。
第十七章?终
(http://www.220book.com/book/WXB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