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通讯线路那微弱而稳定的数据流,成了连接黑暗实验室与外部喧嚣世界的唯一脐带,维系着陈序摇摇欲坠的理智。切断外部干扰后,实验室仿佛一座漂浮在概率之海上的孤岛,而他现在,正试图用最精密的仪器,测绘出海面下那些足以致命的暗流。
陈序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奔腾的信息洪流中,瞳孔里倒映着三块主屏幕上疯狂滚动的数据瀑布,像是三挂由数字和符号组成的、永不停歇的银河。他强迫自己的大脑以超越极限的速度并行处理信息,思维核心如同一个超频运转的量子计算机,同时追踪着基因序列中“终止码”的微妙脉动、城市传感器网络反馈的庞杂环境参数,以及那个吞噬一切、又吐出绝望的概率模型的核心输出。
这个模型,基于“终止码”那尚未完全理解的触发特性和海量的城市实时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转着。它不再仅仅是预测,更像是在“编织”——生成并持续更新着一张看似荒诞不经、细思之下却令人毛骨悚然的“高危环境因素”动态清单。这些条目早己超越了常规意义上的安全隐患,深入到了环境与人体生理、心理相互作用的极端微观层面,仿佛在描绘一张由无数看似无关的偶然因素,在某种更高维度规律牵引下,编织而成的、无形的天罗地网。
这份不断增长、修正、闪烁着不祥红光的清单,正通过那条脆弱而坚定的加密信道,实时发送到了林薇的移动终端上。每一条目,都像是一份来自概率深渊的死亡预告片段:
· 声波振动: 频率范围 17.5-18.5 Hz(精准锚定在接近人体部分内脏器官,如眼球、肾脏的固有共振频率区间)。模型以冰冷的概率数字提示,持续暴露于阈值大于 45分贝 的此频段噪声下,可能引发器官不可控的共振,导致微观组织撕裂或功能紊乱。需紧急排查实验室周边500米半径内,是否存在异常的工业声源、特定阶段的地下掘进作业、大型风机调试,或甚至……是被刻意布置和伪装的定向声学装置。
· 化学物质: 重点关注空气中特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组合浓度,而非单一物质。尤其是编号为 XC-73 的工业溶剂(常用于精密仪器清洗,其分子结构特殊),模型推演显示,其极其微量的泄漏若与实验室内部通风系统特定的低功率循环模式(例如深夜自动切换的“节能模式”)结合,可能在数个循环后,于陈序所在的核心密闭空间内形成临界浓度,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特定的毒性反应链,临床表现可能为突发性眩晕、空间定向力彻底丧失,或瞬间的意识中断。
· 电磁场: 监测 极低频(ELF) 频段的电磁辐射强度波动模式,而非绝对强度。模型标记了某种特定调制节奏的ELF场,可能与“终止码”携带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神经电生理活动(如特定脑电波节律)产生非线性的、放大性的相互作用,干扰神经传导。需立即扫描周边高压输电线路是否存在异常的负荷波动模式,以及更关键的——是否存在未经标识的、未知的、间歇性工作的强电磁信号发射源。
· 交通模式: 实验室周边三条主干道及所有支路,在模型标记的特定时间段(尤其是倒计时临近结束前的几个峰值风险窗口),“红色”及“黑色”车辆的出现频率被计算出异常增高。数据关联性分析提示,此类颜色的车辆在晨曦低角度强光或黄昏特定色温光照下,易对特定方向驶来的、驾驶员存在轻微视觉疲劳的车辆,造成瞬间的视觉盲区或产生非理性的紧急避让行为模式。一系列微小的行为偏差,可能通过混沌效应连锁放大,最终导致一辆失控的货车,以特定角度撞击实验室所在建筑某个被模型标红的、关键但脆弱的基础承重柱。
· 微生物环境: 要求实时监测实验室高效粒子空气(HEPA)过滤系统的瞬时效率曲线。模型预警,在外部空气质量指数(AQI)中PM2.5特定组分(如某些具有催化活性的金属纳米颗粒物)浓度异常飙升期间,若恰好叠加过滤系统因电源波动或滤芯饱和导致的、短暂的效能衰减(哪怕只有3-5分钟),可能使空气中某些通常无害的条件性致病菌(如某些特定血清型的 Legionella)的局部浓度,在通风管道内短暂达到感染阈值。
· 供水系统: 关注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瞬时波动图谱,而非平均压力。模型指出,在凌晨特定低用水时段,若供水压力出现特定幅度的、短暂的“水锤”效应(Water Hammer),其产生的冲击波可能震裂实验室建筑内老旧分支供水管上那些连常规检测都无法发现的、极其细微的应力裂纹,导致缓慢渗漏。更致命的是,若渗漏点恰好位于某个特定老化的电路接口正上方,且同时伴有墙体内钢筋因潮湿和老化产生的轻微漏电……模型计算出的电-水-路径概率云图,显示出令人不安的叠加。
· 光照节律: 清单甚至包括了实验室外部环境光的特定闪烁频率。模型关联了城市智能路灯系统的调光协议数据,提示某种特定频率的、人眼几乎无法察觉的明暗频闪,若与陈序因长期不眠和高度脑力消耗而处于特定脑电波状态(如Theta波主导的恍惚期)时耦合,可能诱发神经性视觉幻觉或瞬间的前庭平衡失调,从而在实验室内部复杂的环境中增加意外风险。
……
林薇在移动指挥车内,狭小的空间被多块屏幕的光芒照亮。她看着屏幕上条目的持续滚动、刷新,每一个新跳出的条目都带着详细到极致的参数和发生条件,她的眉头越皱越紧,指关节因用力握着终端而微微发白。这清单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刑事侦查甚至传统威胁评估的范畴。它不像是在防范一场有预谋的、由某个具体凶手执行的谋杀,更像是在防备一个由无数微不足道、看似互不相关的自然因素、城市运行中的微小故障、人类行为的内在偏差以及纯粹的偶然,在某种神秘而冷酷的规律(终止码)牵引下,共同编织而成的、指向一个必然悲剧结局的死亡协奏曲。每一种可能性单独拿出来,其发生概率都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通过模型的非线性组合与概率叠加,却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几乎无法规避的必然性。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如同实质的寒意,对着加密通讯器,她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只有经过千锤百炼的职业性专注和决断:
“清单收到。数据己同步至现场所有行动组。定向声源扫描阵列和大气化学成分实时监测仪己部署到位。交通监控系统己接入,模式识别算法正在运行。电磁频谱扫描全面启动。供水、电网、滤清系统监控权限己临时获取,数据流正在接入。其他所有项己纳入最高优先级实时监控序列。”她顿了顿,声音低沉而清晰,“保持通讯,陈序。随时更新任何异常。”
通讯器那头,只传来陈序一声短促而疲惫的、几乎被电流杂音淹没的吸气声作为回应。他甚至没有力气说出一个完整的“好”字。但他知道,林薇正在行动,正在将他从概率深渊中打捞出的这些幽灵般的、无形的威胁,一个接一个地锚定在坚实的现实大地上,试图用现实世界的规则和力量,去对抗那来自基因层面的、恶毒的诅咒。
这场战争,从未如此清晰地在两个维度上同时展开:基因的微观宇宙与城市的宏观世界。而他与她,是彼此在各自战场上,唯一能够依赖的战友。
(http://www.220book.com/book/WXC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