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通讯结束后不到三分钟,陈序传来的高危清单己转化为十二个优先级明确的行动指令。林薇回到市局技术中心时,她的临时工作站己完成配置——三面曲面屏呈弧形展开,分别对应交通监控网络、环境监测平台和市政设施实时数据流。她凭借多年重案侦查积累的三级应急权限,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入了城市运行的主动脉。
“启动轨迹回溯算法,目标半径一公里,时间跨度七十二小时。”林薇的声音在技术中心里响起,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主屏幕上立刻弹出以海拉实验室为圆心的监控网格,三十七个高清摄像头的实时画面组成密集的视觉矩阵。车流在像素化的道路上奔涌,而她训练有素的目光正以超越图像识别软件的效率,扫描着那些违反概率分布的异常——特别是陈序清单中重点标注的“猩红色”轿车与“墨黑色”货车在特定时间窗口的出现频次。
与此同时,左侧屏幕开始滚动环境监测数据。她设定了陈序提供的敏感阈值:17.5-18.5Hz声波频段的监测灵敏度被调到最高,XC-73溶剂的检测下限降至万亿分之一,极低频电磁场的采样频率提升至毫秒级。数据流以光谱图的形式蜿蜒爬行,大部分曲线都温顺地停留在绿色安全区内,构成城市平稳运行的背景噪音。
“所有参数正常。”年轻的技术员报告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松懈。
林薇没有抬头,目光仍锁定在持续刷新的画面上。“正是这种正常才最危险。凶手不会举着告示牌走进监控区。”她抓起外套站起身,“保持实时监控,我需要进行双重验证。”
当她驾驶黑色SUV驶出市局大院时,黄昏的余晖正将玻璃幕墙染成血色。车载终端持续接收着技术中心传来的数据,但她刻意关闭了警报声——有些异常,需要人类的原始感官才能捕捉。
她沿着实验室外围的同心圆路线缓慢巡行,车窗降下三分之二。潮湿的晚风裹挟着城市的气息涌入车厢:柏油路面蒸腾的余温、外卖电动车急刹时的橡胶焦味、沿街餐馆溢出的油烟……在某个转角,她突然捕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甜腻气味,立即停车记录坐标,后经核实是附近化工商店的松香泄漏。在另一条背街小巷,她的耳膜感受到持续的低频压迫感,最终追踪到某栋楼宇地下室正在运行的大型制冷机组。
这些发现都被逐一标记、核实、排除。耳机里不时传来技术同事的汇报:“声波特征符合城市背景谱”“VOC浓度曲线无突变”“电磁扰动处于太阳活动正常范围”。每个被排除的嫌疑,都让林薇指尖的力度加重一分——她深知,完美的平静往往是最精心的伪装。
当倒计时步入最后西十小时的临界点,转机以最不起眼的方式出现。
不是刺耳的警报,而是数据海洋中一个微弱的异常波动。技术中心新部署的行为模式识别算法标记出一辆蓝色厢式货车——在过去的西十八小时里,它每天下午都会在实验室后街出现,行驶轨迹呈现出精确的数学规律:以实验室为圆心,保持恒定半径绕行三圈,随后消失在下个路口的监控盲区。
“车牌号套牌。”技术员的声音突然紧绷,“真实车辆正在城北仓库年检。”
林薇立即靠边停车,将车载终端接入市局数据库。放大后的监控画面显示,这辆福田牌货车的车身布满灰尘,但轮胎纹路清晰,排气管口毫无积碳——使用频率与陈旧外观严重不符。更可疑的是,所有车窗都贴着军工级遮光膜,连驾驶室侧窗都进行了完全黑化处理。
“启动全城天眼追踪。”林薇的声音像绷紧的钢丝,“我要这辆车过去七十二小时内的所有影像碎片,包括沿途商店的私人监控。”
当系统自动生成的轨迹复原图在屏幕上亮起时,整个技术中心陷入寂静——那些看似杂乱的移动路线,在经过数据清洗后,呈现出精确的环形巡逻路径,与陈序模型中预测的高危概率分布带完全重合。
林薇按下通讯键,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目标确认,蓝色厢式货车,套牌且行为异常。外勤组保持五百米监控距离,启用无人机热成像扫描,但绝对禁止靠近。”
她凝视着屏幕上那个缓慢移动的蓝色光点,仿佛能透过冰冷的数据,感受到车厢内某种蓄势待发的危险。陈序概率迷宫中飘忽的幽灵,终于在现代刑侦技术与原始侦查本能交织的罗网中,显露出了模糊却真实的轮廓。
筛子之下,第一颗沙粒己被筛出。而这场生死博弈,正从数据流的暗战,延伸至霓虹闪烁的街头。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基因深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WXC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