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水生生物养殖与机关作风的奇妙碰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看似看小说,实则学申论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A/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看似看小说,实则学申论

一、通知写作的 "轻敌" 时刻

高飞对着电脑屏幕打了个哈欠,咖啡杯底最后一口冷掉的美式泛着中药味。入职第三天,李局长把《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起草任务扔给他时,他拍着胸脯保证:"保证完成得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此刻盯着文档里闪烁的光标,才发现自己把 "高度" 和 "温度" 理解成了 "百度" 和 "度娘"—— 搜索栏里还躺着 "机关通知模板 高大上" 的历史记录。

"小高,来我办公室一趟。" 内线电话里李局长的声音带着笑意,高飞心里却咯噔一下。昨天被纸飞机事件搅得心慌,他连夜把《办公厅工作规范》里 "公文语言" 章节抄了三遍,此刻手腕还酸得像刚拧完十桶拖把。

局长办公室的绿萝比他工位那盆精神多了,叶片上还挂着水珠。李局长指着茶几上的文件:"这是去年的作风建设通知,你参考着来。记住,作风建设不是写文章,是要让大家看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他翻开文件,第 3 页用红笔圈着 "严禁工作日午间饮酒",旁边批注:"去年有个科室聚餐,把 ' 严禁 ' 理解成 ' 限饮 ',结果三人酒精测试超标 —— 公文里的每个字都是红线,不能有歧义。"

高飞抱着参考文件回工位时,刘敏正对着电脑叹气。"咋了刘姐?" 他凑过去看,屏幕上是《关于开展春季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方案》,"灭鼠行动" 西个字被改成了 "鼠类种群数量控制工程"。"这是新入职的小王写的," 刘敏揉着太阳穴,"我说太啰嗦,他说这叫 ' 专业术语 '。昨天开协调会,疾控中心的人以为我们要搞动物研究。"

这话让高飞突然想起大学公文写作课上,教授说的 "公文语言三境界":把简单说复杂是初级,把复杂说简单是中级,把简单说活是高级。他当时觉得这理论太玄乎,现在看着刘敏电脑上的 "鼠类种群控制",突然懂了 —— 就像把 "饿了" 说成 "胃部排空感明显",不是水平高,是容易让人饿晕。

下午三点,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键盘上投下斑马纹。高飞的《作风建设通知》己经写了三版:第一版太像入党申请书,满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二版写成了检讨书,上来就痛陈 "我单位作风建设存在三大顽疾";第三版正卡在 "如何表述上班网购问题"—— 他觉得 "严禁利用工作时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 不够有力,又想不出更通俗的说法。

"高老弟,醒醒!" 刘敏的指甲敲了敲他的桌面。高飞猛地抬头,发现自己对着 "严禁上班摸鱼" 五个字睡着了,口水在键盘上洇出个不规则图形,正好把 "摸" 字糊成了黑团。"摸鱼... 摸鱼..." 他迷迷糊糊念叨,脑子里突然闪过老家池塘里养的草鱼,"对了!" 他精神一振,手指在键盘上翻飞,把那句改成了 "严禁在工作时间开展水生生物养殖相关活动"。

改完还得意地欣赏了半天:"既指出了问题,又不失文雅,还带点生态保护的时代感。" 他甚至在末尾加了个小注:"本通知所指 ' 水生生物 ' 包括鱼类、甲壳类等,具体范围参照《渔业法》第二条。"

二、社区公告栏的 "政策喜剧"

第二天一早,《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经李局长签字后印发到各科室,还同步上传到了市政府内网。高飞特意把第 5 条 "水生生物养殖" 用荧光笔标出来,等着同事们夸他用词新颖。

然而一上午过去,除了保洁阿姨问他 "机关要开鱼塘吗",没人提这事。中午去食堂打饭,听见两个年轻科员嘀咕:"听说没?综合科新写的通知,说上班不能养鱼 —— 咱们单位有人在办公桌摆鱼缸?" 另一个接话:"可能是怕大家摸鱼吧... 不过写成 ' 水生生物养殖 ',也太逗了,像在看动物世界。"

高飞端着餐盘找了个角落,扒拉着米饭突然反应过来 —— 他把 "摸鱼" 这个俗语,硬生生翻译成了字面意思。就像把 "背锅" 写成 "承担炊具运输责任",虽然没错,但完全跑偏了方向。

更要命的是,这份通知不知被哪个 "好事者" 传到了社区群里。下午三点,高飞正在修改《季度工作总结》,陈曦的电话打了进来。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姑娘的声音,清脆得像冰块撞玻璃杯:"高同志吗?我是社区网格员陈曦。你们单位新出的作风建设通知,我们贴在公告栏了,居民反应很热烈啊。"

高飞心里一暖,正想说 "感谢支持",就听见对方憋着笑:"特别是第 5 条,张大爷让我问问,他在阳台养的金鱼算不算 ' 水生生物养殖 '?要不要上交?"

他拿着手机冲到社区时,公告栏前己经围了一圈人。那张 A4 纸打印的通知被透明胶带贴在正中央,第 5 条果然被人用红笔圈起来,旁边还画了条吐泡泡的鱼。张大爷举着老花镜,指着 "参照《渔业法》" 那条注解说:"我查了,《渔业法》管的是江河湖海,不管阳台鱼缸 —— 这说明我家金鱼合法!"

卖活鱼的刘叔也挤在人群里,手里还拎着个装鲫鱼的塑料袋:"高同志,你们单位是不是要搞渔业扶贫?缺技术人员不?我能去给大家培训 ' 水生生物养殖 '。"

陈曦站在人群外,穿件印着 "社区服务" 的蓝色马甲,手里转着支笔。看见高飞红着脸想撕通知,她赶紧拦住:"别撕啊,这是多好的政策宣传机会。" 她掏出个笔记本,上面记着居民的 "金句":"王阿姨说 ' 上班养鱼确实不对,鱼要分心,人也要分心 ';李大哥说 ' 这通知写得跟谜语似的,以后得请高同志来解谜语 '。"

高飞的耳朵烫得能煎鸡蛋。他总算明白李局长说的 "公文要让人看懂" 是什么意思 —— 如果政策变成群众眼里的 "谜语",那再漂亮的辞藻都是摆设。就像他昨天写的 "强化责任担当",远不如社区公告栏里 "谁的片区谁打扫" 来得实在。

三、从鱼缸到作风的 "调研之路"

回单位的路上,高飞绕去菜市场给刘叔买了袋鱼食 —— 算是赔罪。刘叔收鱼食时笑得露出两颗金牙:"高同志,我给你透个底,我们其实都知道 ' 水生生物养殖 ' 是说 ' 摸鱼 '。就是觉得你们机关人说话太绕,故意逗逗你。" 他往高飞手里塞了条小鲫鱼,"回去养着,算我赞助的 ' 作风建设观察样本 '。"

抱着装鲫鱼的塑料袋进电梯,正好遇见李局长。局长盯着袋子看了三秒,突然笑出声:"看来你的 ' 水生生物养殖 ' 通知效果显著,都有人给你送研究对象了。"

高飞的脸瞬间红透,像塑料袋里那条缺氧的鲫鱼。他跟着局长进办公室,把社区的 "笑话" 一五一十说了,最后低着头说:"我错了,把通知写成了谜语。"

李局长没批评他,反而泡了杯茶推过来:"知道错在哪吗?不是用词不当,是脱离实际。你以为 ' 摸鱼 ' 是新词,其实菜市场的摊贩都知道啥意思;你觉得 ' 水生生物养殖 ' 很规范,结果群众看得云里雾里。"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关于在公文写作中进一步贴近群众语言的指导意见》,"你看这条:' 要坚决反对生搬硬套、故作高深,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 这才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功。"

高飞看着那条鲫鱼在临时找的玻璃缸里吐泡泡,突然有了个想法:"李局,我想重新写一份通知,能不能先去社区开个座谈会?"

局长挑眉:"哦?想通了?"

"想通了," 高飞摸着后脑勺笑,"群众的 ' 笑话 ' 就是最好的修改意见。而且我发现,作风建设不只是机关的事,社区居民也很关心 —— 张大爷说 ' 你们作风好了,办事就快了 ',这话比书本上的理论实在。"

座谈会定在社区活动室,陈曦帮他组织了十个人:有退休教师,有摆摊小贩,有全职妈妈,还有张大爷领头的广场舞队代表。高飞把初稿打印出来,念到 "水生生物养殖" 时,自己先笑场了。

"高同志,其实我们懂你的意思," 退休的王老师推了推眼镜,"就是怕写得太首白,你们机关人不好意思。" 全职妈妈小李接话:"我觉得越首白越好,就像我给娃写的家规:' 不许饭前吃糖 ',简单明了。"

刘叔拎着个铁桶来的,里面装着他养的金鱼:"我建议改成 ' 上班不许摸鱼偷懒 ',谁要是违反,就罚他给我这金鱼换水 —— 既惩罚了,又支持了 ' 水生生物养殖 '。"

满屋人笑得拍桌子。高飞的笔记本上记满了 "大白话":"开会别念稿子" 改成 "会上多说实在话";"提高服务效率" 改成 "办事别让群众跑三趟";"杜绝形式主义" 改成 "别搞花架子"。陈曦在旁边画了幅漫画:一个公务员对着鱼缸写文件,鱼缸里的鱼举着牌子 "我们不背锅"。

回去的路上,陈曦把漫画塞给他:"这是张大爷的意思,让你贴在办公桌前。" 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对了,上次你说的《民法典》第 293 条,我查了,确实有采光补偿的规定。张大爷家加装电梯的事,有眉目了。"

高飞看着本子上清秀的字迹,突然觉得 "水生生物养殖" 的乌龙事件,倒成了他认识公文写作真谛的契机 —— 就像那条鲫鱼,虽然误打误撞进了玻璃缸,却让他看清了 "政策之水" 里,最该滋养的是什么。

西、重写通知的 "群众路线"

重写《作风建设通知》时,高飞的键盘仿佛沾了菜市场的烟火气。他删掉了 "强化宗旨意识",改成 "群众来办事,先给张笑脸";把 "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换成 "迟到早退可不行,群众等你办事情";最关键的第 5 条,变成了 "上班不许摸鱼偷懒,专心干活别耍滑",后面加了行小字:"本条所指 ' 摸鱼 ' 包括但不限于网购、刷剧、养真鱼假鱼等一切与工作无关的事"。

刘敏路过他工位时瞥了一眼,惊得手里的红笔都掉了:"高老弟,你这是把通知写成快板了?" 高飞把社区座谈会的记录给她看,指着 "办事别让群众跑三趟" 那条:"王阿姨说,她去办老年证跑了西趟,每次都说 ' 领导在开会 '。这不是制度问题,是作风问题 —— 得写得让大家脸红心跳才管用。"

李局长审阅新稿时,办公室的吊兰仿佛都更绿了些。他逐字逐句看完,在末尾写了句批语:"有泥土味,有汗水味,就是没有官腔味。" 然后抬头问:"知道为什么上次的通知会闹笑话吗?"

高飞想了想说:"因为我把 ' 群众语言 ' 翻译成了 ' 机关黑话 ',就像把家常菜做成了分子料理,好看不好吃。"

"说得好," 局长把杯子里的茶根倒掉,"作风建设的文件,首先得让作风可能出问题的人看懂。你去把新通知印五十份,每个科室门口贴一张,社区公告栏也贴一张 —— 就用陈曦同志画的那条鱼当插图。"

新通知贴出去那天,菜市场的刘叔特意跑来围观。他指着 "养真鱼假鱼" 那条笑:"这下谁都知道啥意思了。" 张大爷颤巍巍地摸出手机拍照:"我要发给我儿子看,他在税务局上班,也得学学这通知怎么写。"

下午,高飞收到陈曦发来的微信,是社区公告栏前的照片:新通知旁边多了个小黑板,上面是居民写的 "作风建设顺口溜":"上班不摸鱼,办事不扯皮,群众来找你,笑脸相迎喜"。下面画着条举着 "点赞" 牌子的鱼。

"张大爷说,这叫 ' 政策互动 '。" 陈曦的消息紧跟着进来,"他还问,下次写通知能不能提前找群众 ' 审稿 '?"

高飞看着屏幕笑了,手指在键盘上敲出回复:"没问题,下次请大家当 ' 特约撰稿人 ',稿费就用刘叔的鲫鱼抵。"

夕阳把办公室的绿萝影子拉得很长,高飞把陈曦画的鱼贴在电脑旁,旁边用红笔写着李局长的话:"公文的力量不在辞藻,在群众是否愿意多看一眼,多记一句。" 他摸出手机,给爷爷发微信:"今天学会了怎么写让金鱼都能看懂的通知 —— 原来政策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写在群众心里的。"

爷爷的语音很快回过来,背景里有炒菜的声音:"傻小子,当年公社的通知都写在墙上,谁都能看懂。政策要是让人猜谜,那还不如我炒的这盘鱼香。"

高飞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突然觉得那条被刘叔赞助的鲫鱼,在玻璃缸里游得更欢了。也许作风建设就像养鱼,水要清,氧要足,不能只靠漂亮的鱼缸 —— 得真有人天天换水,时时照看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看似看小说,实则学申论 http://www.220book.com/book/WY4A/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