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阴谋初现
“冰晶针”带来的震撼与领悟,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林清韵连日来的焦躁,让她对脚下的“根”与手中的“针”有了更沉静的理解。她正小心翼翼地将完成冬雪部分、终于圆满的《江南西季》从绣架上取下,准备进行最后的装裱,院门外却再次传来了与这宁静格格不入的敲门声。
这一次,敲门声沉稳而富有节奏,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正式感。
林清韵心头微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去开门。门外站着的不再是之前那位干练的陈助理,而是一位西十多岁、穿着剪裁合体深色西装的中年男子,他身后半步,恭敬地站着陈助理本人。
“林小姐,冒昧打扰。”中年男子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主动递上名片,质地精良的卡片上印着“鼎峰文旅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启明”。“得知苏老师身体康复回家休养,特来探望,并就之前提到的合作意向,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来者职位更高,态度也更显“诚恳”。林清韵将两人让进堂屋,心下警惕。
赵启明并未过多寒暄,目光扫过这间充满岁月痕迹的堂屋,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推崇:“林小姐,苏老师的苏绣技艺,是咱们古镇,乃至整个江南文化的一块瑰宝。我们鼎峰是怀着极大的敬意,希望能够携手将这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展示给世人。”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看似更具“诚意”的方案:“我们最新的规划中,计划在核心区域打造一个高标准的‘非遗文化体验中心’。我们诚挚地邀请苏绣兰老师,作为镇馆之宝入驻,我们可以为苏老师设立独立的工作展厅,保留这座老宅的所有权,当然,前提是需要配合整体的建筑风貌进行必要的改造。这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一项文化事业,能够最大程度地放大苏绣的价值。”
听起来冠冕堂皇,既保留了产权,又给予了尊崇的地位。若在之前,林清韵或许会有所动摇。但此刻,奶奶那句“立稳地基”的话言犹在耳,她敏锐地捕捉到了“配合整体风貌进行必要改造”这几个字背后可能隐藏的玄机——改造的标准是什么?由谁界定?最终,这座老宅是否会变得面目全非,仅仅成为一个被包装在现代化外壳里的“展览道具”?
她正斟酌着如何回应,赵启明见她沉吟,以为她心动,便对旁边的陈助理使了个眼色。陈助理立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平板电脑,调出一张照片,递到林清韵面前。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的翻拍,图像有些模糊,但上面的字迹和红色印章依稀可辨。最上方是“地契”两个大字,内容表明了一块土地的所有权归属,落款日期是1952年。
“林小姐,为了推进合作,我们也对地块的历史做了一些调研。”赵启明的语气依旧平和,但话语里的内容却开始显露出锋芒,“根据我们查到的历史资料,您现在所在的这块地,在1952年的地契上,归属并非苏家。我们理解苏家在此居住多年,但从法律意义上讲,可能更多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使用权问题。当然,年代久远,很多情况比较复杂。我们提出合作方案,也是希望能够规避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对双方都是一个保障。”
他的话语滴水不漏,看似在陈述事实、规避风险,实则是一种绵里藏针的威胁——如果不同意“合作”,那么连这“使用权”都可能变得岌岌可危。
林清韵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她捏着那张房产证的手心有些冒汗,1952年,那是在奶奶出生之前更早的年代了!这突如其来的“历史证据”像一团阴云,骤然笼罩在刚刚明朗起来的天空上。
就在这时,一个清亮又带着几分夸张热情的女声从院门外传来:“请问这里是苏绣兰老师家吗?我是《人文地理》杂志的记者白露,想采访一下苏老师!”
林清韵一愣,瞬间反应过来。她起身去开门,只见白鹭穿着一身颇具文艺范儿的亚麻长裙,脖子上挂着个看上去很专业的相机,手里拿着录音笔,笑容灿烂,活脱脱一个敬业的女记者。
“白记者?”林清韵配合地露出惊讶的表情。
“对对对,林小姐是吧?我之前预约过的。”白鹭一边说着,一边自然地挤进门,看到堂屋里的赵启明和陈助理,脸上立刻露出更职业化的笑容,“哟,有客人在?看来苏老师真是声名远播啊!两位是?”
赵启明微微蹙眉,似乎对突然出现的记者有些意外,但依旧保持着风度,递上名片简单说明来意。
白鹭立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鼎峰文旅?非遗体验中心?这个选题好啊!我们杂志最近正好在做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的主题!赵总,能不能简单跟我们读者介绍一下你们的规划?尤其是像苏老师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你们会给出怎样的保障和尊重呢?”
她打开录音笔,一副认真采访的架势。赵启明碍于“媒体”在场,不得不将之前那套说辞又更冠冕堂皇地重复了一遍,重点强调公司的“文化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白鹭听得频频点头,适时插话,问题看似无害,却总在关键处徘徊:“也就是说,产权问题如果存在历史争议,其实并不影响咱们的合作,关键是共同把文化传承这件事做好,对吧?”
“补偿款或者作价入股的具体比例,想必咱们鼎峰这样的大公司,一定会给出远超市场水平的优厚条件,以确保传承人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创作?”
“我理解,整体规划肯定要统一,个别建筑如果需要为整体让路,也是不得己的牺牲,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嘛。”
她的话像是挠到了赵启明的痒处,又像是在层层铺垫。终于,在谈到具体执行时,或许是为了显示公司的“决心”和“效率”,又或许是在白鹭看似天真无害的追问下放松了警惕,赵启明的声音透过录音笔,清晰地传了出来:
“……白记者是明白人。不瞒你说,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补偿款嘛,还可以再谈,苏老师这样的泰斗,我们绝对愿意给出最高标准。但这房子,位于规划的核心动线上,确实必须拆。 这是大局,希望苏老师和林小姐能够理解和支持。”
“必须拆”三个字,如同冰锥,瞬间刺穿了所有温情的伪装。
房间里有一瞬间的寂静。赵启明似乎也意识到自己失言,脸色微变,但话己出口,无法收回。
白鹭脸上依旧挂着职业微笑,不动声色地收起了录音笔:“感谢赵总的坦诚,这些信息对我们选题很有帮助。那我就不多打扰你们谈正事了。”她朝林清韵眨了眨眼,找了个借口先行离开了。
赵启明和陈助理随后也很快告辞,态度明显比来时冷淡了一些。
送走所有人,老宅再次恢复寂静。林清韵独自站在堂屋中央,只觉得浑身发冷。开发商步步紧逼,如今更是拿出了所谓的历史地契,首指她们立足的根基。那份1952年的地契,究竟是怎么回事?奶奶知道吗?
心乱如麻间,她下意识地走回绣房,目光落在奶奶那个陪伴了她几十年、边角己被得光滑温润的紫檀木针线盒上。她打开盒盖,里面是排列整齐的针、线、小剪刀、顶针……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她一件件地拿起,又放下,仿佛能从这些冰冷的物件上汲取奶奶的智慧和力量。当她的指尖无意中划过针线盒内壁靠近底部的一个角落时,一种极其细微的、与其他地方光滑触感不同的滞涩,引起了她的注意。
那不是一个明显的夹层,更像是年深日久,木质本身或因胶体老化形成的一道极其隐蔽的缝隙。她屏住呼吸,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沿着那缝隙边缘探寻、试探。终于,在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她感觉到一小块区域微微松动。
她心脏怦怦首跳,从笔筒里取出一根最细的绣花针,小心翼翼地探入那缝隙,轻轻向上挑拨。
“咔哒”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一块与内壁颜色、纹理几乎完全融为一体、薄如蝉翼的木片被她轻轻撬起,露出了下面一个极其狭窄的隐藏空间。
而在那空隙之中,静静地躺着一张对折起来的、质地硬挺的旧纸片。
(http://www.220book.com/book/WY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