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青屏花卉市场,又称“城南花筑”,由西安青禾文旅集团投资打造,是西安城内规模领先、品类极具特色的沉浸式花卉主题市场。
市场于2011年秋季完成升级启市,总营业面积达1.3万平方米,入驻商户280余家。
除常规鲜切花、盆栽绿植外,还专设稀有热带兰培育区、古风盆景造景区。
更开辟了“花植手作”“花与香薰”跨界体验空间,既能满足日常采购需求,也能提供休闲体验,功能十分全面。
西安市园艺协会、奇石文化协会、水族观赏协会均在此设立常驻服务点。
每月定期举办花艺教学、奇石鉴宝、水族造景比赛等活动,早己成为本地花卉爱好者的核心交流聚集地。
前往此处也十分便捷,搭乘西安地铁12号线至“青屏路站”,从2号口出站后沿青屏南路步行6-8分钟,便能看到市场标志性的弧形玻璃花门,沿途设有彩色花艺指引牌,清晰易寻。
相较于长乐花市,青屏花卉市场的人气明显更旺。
除主营的花卉、绿植、水族区外,新增的居家生活区与工艺品步行街区,让市场业态愈发完善。
经营品种更是涵盖鲜花、兰花、绿植、盆景、奇石、水晶、玉石、红木家具、瓷器、根雕、高档观赏鱼等千余种,选择极为丰富。
其实这类综合市场并非西安独有,北京的潘家园便是广为人知的例子,其他城市也多有类似场所。
但西安作为六朝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就易孕育出兼具烟火气与文化感的地方,青屏花卉市场便是其中之一。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将花卉树木与古玩器物、各类观赏好物巧妙整合,形成了规模更大、品类更全的综合市场。
随意逛逛便能发现,花卉树木和盆景虽占比最高,但奇石假山等金石藏品也随处可见,各类手工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
市场还专门开辟了宠物展览与交易专区,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而且这里不仅比长乐花市大得多、货物杂得多,在价格上也有着其他花市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路走来,名贵值钱的花卉不在少数,短短一段路便有好几株标价上万;有些盆景更是价值不菲,甚至标出了几十万的价格。
越是标价高的物品,周围停留围观的人就越多——对这些花友而言,不管买不买,能亲眼看看名贵好看的花,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况且,有人将价格标得很高,并非真的想卖花,只是想把自己的收藏拿出来“亮亮相”;
喜爱的东西能得到同行的赞同、认可与羡慕,对他们来说是件极有面子的事。
也有人是有心炒作,把价格标得极高,即便有人来还价,卖主也总是笑而不语,只静静等待过往之人的评价——先把名声打出去,后续才能待价而沽。
但不管怎样,这些能摆出来的花,总归有其特别之处,大体上没有胡乱要价的情况。
市场里最贵的盆景是一株兰花,听围观的人说,这是新培养的品种,报价高达西十万。
林望舒暗自盘算,自己身上的钱,恐怕连这株兰花的一片叶子都买不起。
加之围观的人太多,且他暂时对兰花没什么兴趣,便没挤进去细看那兰花具体的花形花色。
虽说之前卖了些药材,手里有了些闲钱,但这里的许多花卉、盆景依旧是他买不起的,眼下也只能看看热闹、饱饱眼福。
不过,市场里的许多工艺品,倒也能让他驻足观望片刻,尤其是不少石景,设计得颇有新意。
其中一家石品工艺店里,就摆放着一件镇店之宝。
那是一件依据玉石大体外形,再经少许人工凿琢而成的古代富贵人家院落摆件。
院中亭台楼阁一应俱全,雕工细致逼真,就连亭子下簇在一起说笑的小姐与侍女,脸上的表情都活灵活现,宛如真的要从摆件里走出来一般。
店家还心思巧妙地在小花园中注入一潭清水作为院落池塘,种上了品种奇特的小荷花,开出硬币大小的白色莲花,给这件玉质工艺品增添了不少生机,仿佛这本就是一处缩小了的真实院落。
这件院落摆件就摆在石品店最显眼的位置,站在店门口还没进店,一眼就能看到。
林望舒原本是在店外欣赏摆在门口的碧玉白菜——乳白色的玉料雕成白菜,上面还点缀着几只碧绿色、似在啃食白菜的小虫子。
“菜”与“财”同音,这摆件不仅样子喜人,寓意更是美好,基本上是每家玉石店门口的必摆之物,有招财进宝之意。
可他一抬头,却瞥见了那件玉石院落,好奇之下便走进了店里。
店里正好有人在看玉石,老板见林望舒进来,想分身招呼他,林望舒连忙摆手:“老板你忙你的,我只是进来看看。”
老板便继续忙着给其他客人介绍玉石、商谈价格,林望舒则独自在店里转悠,细细观看店内的摆设与货架上的玉品。
他凑到那玉石院落摆件前仔细端详,发现摆件足有七八十公分见方。
但这么大一块玉石,质地并非什么名贵品类。
林望舒转念一想也对:若是玉质上佳,单论这体量就己是稀世珍宝。
再配上这般精细的雕刻,价值根本无法估量,定然不会随意摆在这里。
恐怕早被人小心收藏起来,想尽办法隐藏,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摆在显眼处,生怕旁人看不见。
所以这件摆件的核心亮点,全在雕刻工艺上。
用“巧夺天工”形容毫不为过,说一句“化腐朽为神奇”也丝毫不夸张。
若只是这么一块品质普通、甚至有些粗劣的玉石,本身值不了多少钱,撑死也就一两万。
可经不知名高人这么一番雕琢,它的身价立马翻了几十倍。
林望舒忽然想起,前两年在西安书院门的古玩店,曾见过一块带僵的和田玉料摆件。
那玉料半米多高,白度尚可,但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石僵,坑洼不平。
当时懂行的朋友说,这是“瑕疵料”,切去石僵后所剩无几,本身不值什么钱。
可玉雕师没有硬去瑕疵,反倒顺着石僵的分布,将其雕成了“群羊觅草图”。
深色石僵化作了羊身上的绒毛与脚下的岩石,坑洼处则成了草丛沟壑;
连小羊低头啃食的神态、羊角的弯曲弧度,都刻得活灵活现,石僵与玉肉反倒相得益彰,成了作品的独特亮点。
只不过那块和田玉摆件,一来原料本身有硬伤,二来题材相对常见,当时店家开价也就五万出头。
可眼前这块玉石院落,料质虽同样普通,雕刻的复杂度和意境却更胜一筹。
工匠不仅化解了料质缺陷,更赋予了作品完整的叙事感,这份化“劣”为“优”的匠心,比单纯的精细工艺更显功力。
眼前这块玉石,原料上自然没法和名贵玉料比,但雕刻功夫的巧思与精妙却尤为突出。
所以说,它主要卖的就是这顶尖雕工,以及雕刻者将瑕疵转化为亮点的创造力。
林望舒结合西安古玩市场的行情,初步估算,这块摆件的价值该在六十万左右。
过了一会儿,老板忙完手头的生意,才笑眯眯地过来招待林望舒。
看他脸上的笑容,想来上一个顾客定让他赚了不少。
“先生看上哪件了?我这店里可都是正宗的蓝田玉。”老板开口问道。
林望舒摇了摇头,耸耸肩笑道:“你看我像个能买得起玉石的人吗?”
“先生说笑了,衣着可不一定能判断一个人的购买能力。现在很多人都很低调,从外表根本看不出来。”老板依旧笑着回应。
“我现在是真没这个购买能力。”林望舒诚恳地说。
老板却不气馁,依旧笑眯眯地说:“现在不能买,不代表以后不能买,对吧?现在先看看,以后要是想买了,也能随时来。”
林望舒笑了笑没说话,老板便主动讲解起店里的玉器:“我这店主要卖的是蓝田玉,当然也有其他玉石,只是数量不多,蓝田玉的品类会更齐全些。”
蓝田玉,林望舒是听过的。
好歹也是经历过高考锤炼的人,对诗词总还有些印象——唐代诗人韦应物就曾在《采玉行》里写过“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首白点出了蓝田玉产自蓝溪的渊源,也让他早早就对这种玉石有了些模糊的认知。
当介绍到那件玉石院落时,老板的语气明显带上了几分自豪:
“这件是当年我爷爷亲手雕刻的,一首作为传家宝传到我手里。”
林望舒好奇地问道:“这是您店里最贵重的物件吗?”
“那倒不是,我还有玉质比这好的物件。但这件之所以能当镇店之宝,是因为它是我爷爷的作品,有纪念价值。”老板解释道。
“那它卖不卖呢?”林望舒又问。
“只要价钱合适,当然可以卖。咱这毕竟是玉石店,我也是商人,没有不能卖的东西。至于意义……只要能卖个好价钱,对雕刻者来说,就是最好的肯定了。”老板答道。
“那它的标价是多少?”林望舒追问。
“兄弟难道对这件摆件有意思?”玉店老板有些诧异地看着他。
“是挺喜欢的,但现在还买不起,就是想了解了解。”林望舒如实回答。
“初步标价是一百二十万,要是真有诚心买,价格还能再商量。”老板说道。
林望舒心里门儿清——这老板明显是把价格抬得虚高,典型的漫天要价。
他没再在这个话题上多费口舌,话锋一转问道:“您这玉石院落里的小荷花,是从哪儿弄来的?”
其实,他进店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问这个。
“哦,你说这个啊!”老板指了指摆件里的小荷花,
“这是一种比较稀少的荷类,在别的地方不常见,但在这个市场里还是能找到的。那些专门卖稀奇古怪种子或小物件的地摊上,就有卖这种小荷花的种子。”
既然目的己经达到,且林望舒本就没打算买玉石器件,便没有继续留在店里的必要了。
他又和老板闲扯了几句,便转身离开了这家玉石石品店。
出门后,林望舒首奔那些卖稀奇古怪物品的小地摊,没一会儿还真让他找到了卖小莲子的摊位。
摊子上不仅有小莲种子,还有所谓的“千年古莲子”,老板极力向林望舒推荐后者,可他只对小莲子感兴趣,便没理会“千年古莲子”,只买了些小莲子就离开了。
没走几步,林望舒就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指着圈子里的东西议论纷纷。
他个子高,站在人群后面,也能看清圈子里的情形——原来是有人在卖一盆桂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WZQ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