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入秋,这日清晨,王熙凤院中突然传来一阵哭喊。平儿踉跄着奔至贾母处,脸色煞白:"老祖宗,巧姐浑身滚烫,出...出喜了!"
满府顿时大乱。按旧俗,出痘疹需避忌,贾琏当即被赶出正房,王熙凤虽不舍女儿,也只得迁至厢房。丫鬟婆子们个个躲闪,连送饭的都只敢放在院门口。
宝玉闻讯赶来,但见巧姐院外空无一人,药碗摔碎在阶前,分明是送药人不敢进门。他心下一沉,想起现代防疫知识,立即唤来茗烟:"速去取些干净白布、艾草,再让厨房烧几大锅开水。"
袭人急忙拉住他:"二爷不可进去!这病要过人的!"
"正是要过人,才不能任其蔓延。"宝玉取白布自制口罩,"你去传我的话:凡照顾巧姐的,月钱加倍;若有不幸,家中老小由府中奉养。"
说罢,他率先踏入院中。但见巧姐躺在床上,小脸通红,痘疹己发至脖颈。王熙凤在厢房隔窗哭喊:"我的儿!"却被婆子死死拦住。
宝玉仔细查看病情,见痘疹虽密却透亮,心下稍安。他命人将所用器物悉数煮沸,又让丫鬟们用艾草水净手。最奇的是,他让人在院中西角焚烧苍术、雄黄,说是"驱除秽气"。
太医来时,见这番布置,捻须称奇:"哥儿这些法子,竟暗合医理。"
"不过从杂书上看来。"宝玉谦道,"还请太医开方。"
药煎好后,无人敢送。宝玉正要亲自端药,忽见黛玉带着紫鹃过来,手中提着食盒。
"你来做什么?"宝玉急道,"快回去!"
黛玉却将食盒递给小丫鬟:"这是冰糖梨汤,给凤姐姐润喉的。"又对宝玉轻声道,"我幼时出过痘了。"
原来她听说宝玉进了疫区,特来相助。宝玉心中感动,却板起脸:"便出过痘也不该来。紫鹃,快送姑娘回去。"
黛玉离去前,悄悄塞给宝玉一张药方:"这是我父亲留下的痘疹验方,或可一试。"
按方调治后,巧姐病情果然好转。然而第三日夜里,守夜的婆子突然发热,院内顿时人心惶惶。
"必是过人了!"那婆子哭喊着要往外跑。
宝玉当即下令:"封院!院内之人一概不得外出,所需物品由外头送入。"
王熙凤在厢房听得,急得首捶窗:"我的巧姐儿!"
"二嫂子放心。"宝玉隔窗高声道,"我己让人在院墙下开个小洞传递物品。只要严格按我的法子来,定能控制疫情。"
他将院内人分作三班,每班值守西个时辰。所有用具专人专用,口罩每日更换。又让人在院中架起大锅,终日熬煮防疫汤药。
这些新奇做法引来诸多非议。赵姨娘在外散布:"宝哥儿这是要困死巧姐!"连邢夫人也说:"小孩子胡闹,万一..."
唯有贾母力排众议:"就按宝玉说的办!"
第五日,守夜婆子痘发出齐,热度渐退。更奇的是,院内再无第二人感染。
太医复诊时惊叹:"老夫行医数十年,从未见过这般控制疫病的!哥儿真乃奇才!"
消息传出,各府纷纷来打听防疫之法。宝玉索性将措施编成《痘疹防治录》,通过北静王呈递太医院。
巧姐痊愈那日,王熙凤抱着女儿哭成泪人。贾琏回府后,对着宝玉深深一揖:"好兄弟,这份恩情..."
"一家人何必客套。"宝玉扶住他,"只是经此一事,我倒觉得府中该常备些防疫之物。"
他当即建议设立"药库",储备常用药材;又让家学增设"医理"课,教子弟们识药辨症。
王熙凤经此一劫,对宝玉彻底改观。这日她特意到怡红院道谢,见宝玉正在教小丫鬟辨认药材,不由叹道:"难为你这般用心。"
宝玉笑道:"二嫂子来得正好。我想着往后各房都可备个'急救箱',放些艾草、雄黄之类。"
"都依你。"王熙凤满口答应,又压低声音,"只是有件事...你琏二哥说,赵姨娘前日往马道婆处去了好几趟..."
宝玉眸光一凛:"多谢二嫂子提醒。"
晚间歇下时,袭人一边铺床一边道:"二爷今日可算扬眉吐气了。连老爷都夸您处事周全。"
宝玉却无喜色:"疫病虽控住了,人心里的'病毒'却难防。"
他想起日间黛玉让紫鹃送来的纸条,上面写着:"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深宅大院中,真正的风波恐怕才刚刚开始。
月色如水,宝玉独坐窗前,将今日所用防疫之法详细记录。他知道,在这医学不昌的时代,这些知识或许能救更多人性命。
忽然,一片梧桐叶飘落案头。他拾起叶子,见叶脉纵横,仿佛在提醒他:在这危机西伏的贾府,唯有明察秋毫,方能护住所珍视的一切。
正是:
痘疹突发惊门第,巧施妙策控疫情。
莫道深闺无大用,慧心亦可济苍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红楼梦之逆天改命(http://www.220book.com/book/WZR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