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密码探寻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折叠空间:末世幸存者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X1DC/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晨光透过扭曲的玻璃幕墙,在数据塔内部投下诡异的光斑。林默靠在一排服务器机柜旁,指尖轻轻拂过日志封面上那个己经熟悉的烫金数字——六十八。这个数字如同刻在他的视网膜上,无论看向何处都会在视野边缘隐隐浮现。

“这里的空间扭曲程度比外面轻得多。”林小雨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她正用自制仪器检测空气中的空间曲率,“简首像是暴风眼。”

数据塔内部确实出人意料地稳定。尽管外部建筑己经扭曲成不可思议的角度,塔内却保持着相对正常的几何结构。只有那些偶尔闪烁的指示灯和不时传来的设备嗡鸣,提醒着他们这个世界的不寻常。

林默没有立即回应。他正全神贯注于摊开在膝盖上的两本日志——陈远留下的旧日志和昨晚重置时获得的新笔记本。两本并排展开,页面上流动的荧光线条似乎在相互呼应。

“看这里。”林默突然指向旧日志上的一处图案,“每次空间重组前,这个六边形模式都会出现,只是旋转角度不同。”

张伟凑过来看了一眼,摇摇头:“对我来说就是一堆乱线。你确定不是自己想多了?”

“科学就是寻找模式的过程。”林默语气平静,但目光锐利,“陈远在记录这些时,一定也在寻找规律。”

他从背包里取出几张 salvaged 的绘图纸,开始将日志上的荧光图案转录下来。随着一幅幅图案在纸上重现,一种隐约的模式开始浮现。

“每次重组前12小时,图案会开始预演重组序列。”林默边画边解释,“就像音乐开始前的调音。”

阿雅正在检查塔内的服务器阵列,闻言转过头来:“你是说,空间折叠有可预测的节奏?”

“比节奏更精确——是一种编码。”林默将几张图纸铺在地上排列,“看这些符号的排列方式,不是随机的。它们在传递信息。”

王磊从高处的一个观察平台爬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塔上层基本完好,但主服务器需要电力才能启动。我们带来的蓄电池可能够用几分钟。”

林默抬头看了一眼昏暗的控制室:“再等等。我需要先确认一些事情。”

整个上午,团队分头行动:王磊和张伟负责排查塔内安全情况,林小雨和阿雅尝试修复部分设备,而林默则全身心投入到密码分析中。

随着转录的图案越来越多,林默开始注意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某些符号组合与他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中见过的宇宙背景辐射图谱惊人地相似,而另一些则明显是人工编码的变体。

“这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午间休息时,林默对围坐在一起的队友们说,“空间折叠的背后,确实存在智能设计。”

林小雨递给他一杯水:“陈远的笔记本里有线索吗?”

林默翻开那本较新的笔记本:“有一些。看这一页,陈远提到了‘基础编码层’和‘覆盖规则’。他认为空间折叠不是单一现象,而是多层编码叠加的结果。”

笔记本的第23页有一幅复杂图表,显示了一系列相互嵌套的几何形状。陈远的笔迹在旁边注释:“初级编码决定宏观结构,次级编码控制细节变化,而第三层——最神秘的层面——似乎响应意识本身的波动。”

“意识波动?”张伟皱眉,“这听起来太玄学了。”

“不一定。”林默眼神专注,“量子物理学早就观察到意识对微观世界的影响。如果这个折叠系统足够精密,完全可能对观察者效应作出响应。”

下午,林默决定进行一次危险但必要的实验。根据日志预测,当天下午3点17分,数据塔东侧将发生一次微型空间褶皱——不足以威胁安全,但足以提供观测机会。

“我要记录褶皱形成时的符号变化。”林默向队友解释实验目的,“如果我的理论正确,符号序列应该在褶皱发生时发生特定模式的改变。”

王磊强烈反对:“太冒险了!我们刚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

鸡蛋壳里的番薯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安全是相对的。”林默检查着测量设备,“如果我不尝试理解这个系统的运作规则,任何安全都只是暂时的。”

争论最终以妥协告终:林默可以在塔内安全区域进行观测,但必须系着安全绳,并由其他人在紧急时能迅速将他拉回。

2点50分,团队各就各位。林默站在一扇巨大的观景窗前,面前摆着日志、笔记本和记录设备。窗外,东侧的建筑群己经开始微微扭曲,如同透过热浪看到的景象。

“开始了。”林默轻声说,眼睛紧盯着日志上荧光符号的变化。

最初几分钟,符号只是缓慢流动,如同往常。但当时钟指向3点15分时,变化突然加速。符号不再随机重组,而是按照一种复杂的数学序列排列、翻转、嵌套。

“不可思议...”林默喃喃自语,手中的笔飞快记录,“它们在执行一个优化算法!”

正如他所猜测的,在空间褶皱形成的精确时刻,符号序列显示出一个明显的特征:一系列素数按特定顺序排列,然后嵌入到一个分形结构中。

3点17分整。窗外的空间如同被无形之手揉捏的面团般褶皱、变形。一栋相邻的建筑像纸艺品一样被折叠成不可思议的角度,然后又部分展开。整个过程虽然诡异,却带有一种奇异的数学美感。

褶皱持续了约两分钟,然后空间逐渐恢复稳定——尽管那栋建筑己经永久改变了形状。

林默迅速比对记录的数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找到了!每次空间变形的核心都有一组素数序列作为‘种子’,然后通过分形算法展开成具体变形。”

他向大家展示记录纸上的数据:“看,这次的种子是2、3、5、7、11——前五个素数。而上次小型折叠的种子是3、7、13——随机的素数组合。”

林小雨理解得最快:“所以如果我们能预测下一次变形会使用哪些素数,就能预知变形的性质?”

“不止如此。”林默翻到陈远笔记本的某一页,“陈远在这里提到‘密码键’的概念。我认为这些素数序列就是密码键,它们决定了空间如何折叠。”

随着夕阳西下,团队聚集在控制室内,借助蓄电池提供的有限电力启动了一台尚能工作的计算机。林默将全天记录的数据输入,运行基础分析程序。

结果令人震惊:系统识别出符号中隐藏的编码与人类DNA序列有着统计学上不可能相似的排列模式。

“这不可能...”林小雨盯着屏幕上的比对结果,“空间折叠的密码...与生命遗传密码有关联?”

林默沉默良久,最后轻声说道:“也许这就是陈远所说的‘系统以人类为实验品’的真正含义。折叠不仅是空间测试,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夜幕降临,团队决定在数据塔过夜。林默靠着控制台,借着应急灯的微光继续研究日志。突然,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在记录当天所有观测数据的页面底部,出现了一行之前未见的小字。

“观测者效应确认。分析进程加速7%。警告:系统感知度阈值接近。”

林默感到一阵寒意。这行字不像陈远的风格,更像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消息。难道他们的观测行为本身正在改变系统?或者说,系统正在“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远处传来空间重组的前兆嗡鸣,新一夜的生死试炼即将开始。但这一次,林默手中多了一把钥匙——对空间密码的初步理解。

他合上日志,目光坚定。密码探寻才刚刚开始,但第一步己经迈出。而在某个层面上,林默明白,这场探寻不仅是求生之路,更是一场与创造这个折叠宇宙的智能之间的对话。

控制台的屏幕最后闪烁了一下,显示出一条残缺的信息:“零号样本...定位信号...弱...继续...观察...”

林默默默记下这条信息。明天,他们将深入数据塔的核心区域,寻找更多线索。而“零号样本”的真相,或许就隐藏在这些空间密码的最终规律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X1D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折叠空间:末世幸存者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X1D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