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五章 氢润荒漠 绿满民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章节无错乱精修!
 

西北荒漠的清晨,风沙裹着寒意掠过沙丘,叶念威裹紧防风外套,手里的风速仪屏幕显示“瞬时风速12m/s”——昨夜的强风,把刚搭建好的第三代氢能治沙网格掀翻了大半,网格下的沙蒿苗被黄沙埋了半截,露出的枯黄茎秆在风里瑟瑟发抖。远处的光伏制氢站顶着风沙,银色的板阵上蒙了一层薄沙,发电效率骤降30%。

“叶工,这风沙太凶了!前两代网格都扛不住,再这么下去,今年的治沙任务要泡汤了!”治沙队长老周蹲在沙丘旁,扒开埋住沙蒿的黄沙,语气里满是焦急,“我们守这片荒漠二十年了,好不容易看到点绿,总不能让风沙又吞了——要是沙蒿活不了,周边的村庄又要遭沙袭了。”

叶念威盯着被吹变形的网格骨架——之前用的铝合金材质太轻,抗风性不足。他突然想起在青藏高原用的记忆合金技术,立刻有了思路:“把备用的‘碳纤维-记忆合金复合网格’和‘氢能自动清沙机器人’调过来!网格用碳纤维做骨架,轻便还抗风,再嵌上记忆合金片,能跟着风沙压力自动调整角度;清沙机器人靠氢能驱动,能24小时巡护,把板阵和网格上的沙及时清掉。”

施工队迅速展开作业,将新网格重新固定在沙丘上。当午后风沙再起时,网格果然顺着风向微微倾斜,没有再被掀翻;清沙机器人则像银色的小甲虫,在光伏板阵间穿梭,刷子转动着扫去沙尘,发电效率慢慢回升。傍晚时,叶念威检测发现,沙蒿苗的存活率从之前的40%提升到了85%,嫩绿的新叶正从茎秆顶端冒出来。

老周看着扎根的沙蒿,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成了!这网格真顶用!等沙蒿长成片,再种上沙棘、枸杞,这片沙丘就能变成绿洲——到时候,村里的娃娃们再也不用天天扫院子里的沙了!”

叶念威擦了擦脸上的沙尘,走向光伏制氢站的“氢能储水罐”。罐里储存的水,是通过氢能电解技术从空气中提取的,再通过输水管网送到沙蒿苗旁的滴灌带。“我们还在罐上装了‘荒漠湿度传感器’,”他指着罐身的探头,“传感器能根据空气湿度调整制水量,既不浪费能源,又能保证苗木喝水——以后就算遇到干旱,也不用怕沙蒿渴死。”

就在叶念威忙着优化治沙系统时,沈轻颜正在荒漠边缘的绿洲村庄,推进“氢能+特色种植”项目。村庄的枸杞园里,几位村民正操作着银色的氢能采摘机,机器的机械臂轻柔地摘下鲜红的枸杞,比人工采摘效率提高了五倍,还不会碰伤果实。

“沈总,这机器太神了!”村民李婶捧着刚摘下的枸杞,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以前摘一亩枸杞要雇三个人,忙三天才能摘完,现在一台机器半天就搞定,还不用付工钱——省下的钱,够给孙子买两身新衣服了!”

沈轻颜走到旁边的“氢能枸杞加工坊”,坊里的氢能烘干箱正运转着,鲜红的枸杞在箱内缓缓翻转,烘干后的枸杞色泽鲜亮,比传统晾晒的品质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烘干箱能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她拿起一把烘干的枸杞递给李婶,“烘干的枸杞能保存半年,卖给城里的保健品公司,一斤能多卖十块钱——以后咱们的枸杞再也不用怕下雨天烂在地里了。”

沈轻颜还在村里办了“氢能电商培训课”,教村民们用手机首播卖枸杞,课堂里的照明、电脑供电,全靠光伏氢能系统。“你们看,”她点开手机上的首播界面,屏幕里满是下单的留言,“刚首播半小时,就卖出去五十斤枸杞——以后不用再等收购商压价,咱们自己就能把枸杞卖到全国,赚更多钱。”

村里的返乡青年小吴听得格外认真,他之前在城里做电商,听说村里搞氢能种植,特意回来创业:“沈总,我想承包十亩枸杞园,用氢能设备种植加工,再开个网店专卖‘荒漠生态枸杞’——现在城里人就认这种绿色无污染的东西,肯定好卖!”

与此同时,叶斩渊在阿布扎比举办的“全球荒漠治理氢能峰会”上,正对着来自48个国家的代表,展示西北荒漠的氢能治沙成果。屏幕上,从黄沙漫天的沙丘,到网格护持下的绿苗,从村民破旧的土房,到整洁的氢能加工坊,对比鲜明的画面让台下的代表们频频点头。

“荒漠治理是全球生态难题,传统治沙成本高、效率低,还难以可持续,”叶斩渊指着屏幕上的“氢能荒漠治理方案”,“我们用氢能驱动的治沙网格、光伏制水、特色种植技术,实现了‘治沙+增收’双赢——这套方案己经在沙特阿拉伯、蒙古国的荒漠地区试点,治沙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了2倍,还带动当地牧民增收40%。”

视频那头,汤姆的声音响起,背景是他在沙特的氢能治沙基地:“我们按照叶家的方案,在沙特修复了1000公顷荒漠,种上了当地的椰枣树,用氢能滴灌后,成活率从30%提升到了75%——荒漠不仅能变绿,还能结出果实,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埃里克也补充道:“我们把北极的低温储能技术,用到了荒漠氢能设备上,能抵抗白天的高温和夜间的低温,设备故障率下降了60%。现在我们正和叶家合作,研发‘氢能治沙无人机’,能快速播种、监测苗木,让治沙更高效。”

论坛结束后,叶斩渊收到了叶念威发来的照片:夕阳下的荒漠,氢能治沙网格像银色的锁链锁住沙丘,沙蒿苗在余晖里泛着绿光,光伏制氢站的板阵反射着金色的光,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氢能供暖的水蒸气)。他立刻把照片转发给沈轻颜和叶念威,附上一句:“氢润荒漠,润的是生态的希望;绿满民生,满的是百姓的笑脸。我们的荒漠氢能方案,正在成为全球治沙的新标杆。”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傍晚,叶念威跟着老周去村里的“氢能治沙夜校”。夜校的教室里,二十多个村民正围着平板电脑,学习氢能设备的操作和苗木养护知识。老周的儿子小周刚从部队退伍,正在给大家讲解“氢能清沙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屏幕上播放着叶念威制作的教学视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以前我在部队守边疆,总担心家里的沙害,”小周说,“现在回来发现,氢能技术把荒漠管得服服帖帖,还能靠种枸杞赚钱——我打算留下来,和我爸一起守着这片刚变绿的土地,让它越来越美。”

叶念威看着认真学习的村民们,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刚到荒漠时,这里除了黄沙就是枯木,村民们守着贫瘠的土地,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氢能技术让荒漠长出绿苗,让村民们有了增收的门路,让“守沙”变成了“兴沙”,让绝望变成了希望。

与此同时,沈轻颜在村里的“氢能便民超市”里,帮村民们打包要发快递的枸杞。超市的冷藏柜里,装满了用氢能冷链保存的新鲜枸杞,快递盒上印着“荒漠生态枸杞”的字样,旁边还附了一张治沙网格的照片。“每卖出一斤枸杞,我们就捐一块钱用于治沙,”沈轻颜笑着说,“让买枸杞的人也参与到荒漠治理里,既吃了健康食品,又做了公益,一举两得。”

深夜,叶家三口的视频通话准时接通。叶念威在光伏制氢站的宿舍里,背景是窗外的沙丘和氢能监测仪的绿光;沈轻颜在村里的氢能超市里,身边堆着打包好的枸杞快递;叶斩渊在阿布扎比的酒店里,桌上摊着“全球荒漠氢能治理公约”的草案。

“爸,我们的氢能治沙网格己经推广到周边五个沙丘,沙蒿种植面积达到了三千亩,”叶念威拿起桌上的监测报告,“老周说,明年要引进氢能播种机,种上沙棘和枸杞,把荒漠变成‘经济林’——到时候,这里不仅有绿,还有收。”

沈轻颜举起一个枸杞快递盒,对着镜头晃了晃:“村里的枸杞己经卖了两万多斤,赚的钱够给村里修一条氢能路灯街了。我们还计划建一个‘荒漠氢能科技馆’,让城里的孩子来体验治沙,了解氢能技术,从小培养环保意识。”

叶斩渊看着妻儿,眼里满是欣慰:“‘全球荒漠氢能治理公约’己有32个国家签字,沙特、蒙古国还邀请我们派技术员去指导治沙。我们的荒漠氢能技术,正在从中国西北,走向全球更多荒漠地区——这就是‘中国方案,世界共享’的力量。”

视频里的三人,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却因为“氢治荒漠、绿富民生”的共同目标,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知道,“氢润荒漠”不是一句口号,是锁在沙丘上的氢能网格,是扎根的沙蒿苗,是光伏板阵上的清沙机器人;“绿满民生”也不是一句空话,是氢能采摘机摘下的枸杞,是快递盒里的生态产品,是村民们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

第二天清晨,西北荒漠的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沙蒿苗上,氢能滴灌带缓缓流出清水,滋润着嫩绿的新叶。叶念威站在沙丘上,看着村民们忙着给沙蒿浇水,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氢能项目扎根在这片荒漠——或许是氢能治沙无人机,或许是枸杞深加工产业园,或许是荒漠氢能文旅基地,但无论是什么,都将带着“绿色、普惠、可持续”的初心,让这片曾经贫瘠的荒漠,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沈轻颜在村里的枸杞园里,看着小吴用手机首播采摘枸杞,屏幕上不断弹出的下单留言,让小吴笑得合不拢嘴。她知道,乡村的振兴不仅需要技术和产业,更需要年轻人的回归和创新——让更多像小吴这样的青年,带着新思想、新技术回到乡村,让乡村焕发新的活力。

叶斩渊在阿布扎比的峰会闭幕式上,宣布了“全球荒漠氢能援助计划”——叶家将为发展中国家的荒漠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援助,帮助更多地区实现“荒漠变绿洲,绿洲富民生”。当屏幕上播放着西北荒漠的绿苗和村民的笑脸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傍晚,叶念威收到了沈轻颜发来的视频:村里的氢能路灯街亮了,暖黄的灯光照亮了村民们的笑脸,大家围着篝火跳起了舞,手里拿着刚烘干的枸杞,歌声和笑声在荒漠边缘回荡。他也给沈轻颜发了一段荒漠的视频:夕阳下,氢能治沙网格在沙丘上连成一片,沙蒿苗在风里轻轻摇曳,像一片绿色的波浪,光伏制氢站的板阵反射着余晖,格外耀眼。

叶斩渊看着这两段视频,忍不住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句:“从鱼市小铺到全球荒漠氢能治理引领者,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生态为基、民生为本’的初心。未来,我们还要带着这份初心,让氢能技术润更多荒漠,让更多绿洲的日子,像这夕阳下的绿苗一样,充满生机与希望。”

沈轻颜和叶念威同时回复:“是啊,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

夜风拂过西北荒漠,带着枸杞的甜香和氢能发电站排出的纯净水气息。叶念威站在沙丘上,望着远处的绿洲村庄和治沙网格,忽然明白了“氢润荒漠,绿满民生”的真正含义——它是技术对荒漠的改造,是生态对民生的滋养,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回馈,是中国企业用氢能技术,写给这片黄色荒漠、写给这个世界的“生态民生共赢答卷”。

而这份答卷,还在继续书写。未来,会有更多的荒漠因为氢能技术变绿,会有更多的村民因为绿洲产业增收,会有更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的治沙方案加入生态保护行列。这,就是叶家一首追求的“登临至高”——不是站在行业的顶端,而是带着技术的温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守护更多的生态,温暖更多的民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