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六章 氢守海岸 渔乡新生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东海的晨雾还没散尽,叶念威踩着湿滑的滩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退化的红树林。脚下的淤泥裹着塑料碎片,散发着淡淡的腥臭味,眼前的红树林大多枝叶枯黄,原本能扎根半米深的气根,如今在海浪冲刷下在外,几株幼苗刚冒头就被浑浊的海水淹没。

“叶工,这红树林再救不活,我们这小岛就真没活路了!”身后的老渔民阿福拄着竹杖,看着空荡荡的渔网叹气,“以前退潮时,红树林里全是弹涂鱼、青蟹,现在刨半天都找不到一只;外海的鱼也少了,我儿子小福在城里打零工,说啥也不愿回来——这渔村,快散了。”

叶念威蹲下身,将氢能红树林营养液注射仪的针头刺入树干。这种营养液是用氢能电解海水提取的矿物质,能促进红树林根系生长,可刚注射没多久,他就发现问题:靠近渔港的海水里,残留的机油和养殖废水让营养液难以被吸收,加上海岸没有防护,海浪不断侵蚀滩涂,根系根本扎不稳。“阿福叔,把氢能水质净化浮标和‘碳纤维氢能防波堤模块’运过来!”他对着对讲机喊,“先净化渔港海水,再用防波堤挡住海浪,不然红树林扎不了根!”

施工队立刻行动,将蓝色的水质净化浮标沉入渔港附近海域。浮标靠氢能供电,滤网能精准过滤机油和养殖污染物,净化后的海水逐渐变清;同时,工人们将轻便的碳纤维防波堤模块拼接在海岸线上,模块内置的氢能传感器能根据海浪强度调整角度,既抗侵蚀又不影响潮汐。三天后,叶念威再次检测,发现红树林的根系生长速度提升了50%,枯黄的枝叶间,己经冒出了嫩绿的新芽。

阿福蹲在滩涂边,看着弹涂鱼在新冒的红树气根间跳跃,眼眶泛红:“活了!真活了!叶工,以后退潮时,我又能带着小孙子来捉青蟹了——我这就给他打电话,让他回来看看!”

叶念威擦了擦脸上的海水,走向不远处的“氢能红树林监测站”。站内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海水盐度、红树林生长数据,氢能驱动的无人机正盘旋在林上空,拍摄幼苗生长情况。“我们还在滩涂里埋了‘氢能土壤湿度传感器’,”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能实时监测滩涂含水量,一旦干旱,就用氢能灌溉管补水——以后红树林再也不怕旱涝了。”

就在叶念威忙着修复红树林时,沈轻颜正在岛上的渔村推进“氢能渔旅+预制菜”转型项目。渔村的老晒场上,几台银色的氢能海鲜烘干机正运转着,渔民们将刚捕捞的小黄鱼、梭子蟹放进烘干机,温度设定在45℃,既能锁住鲜味,又比传统晾晒节省两天时间。

“沈总,这机器烘出来的鱼,比我晒的还鲜!”渔民阿秀捧着烘干的小黄鱼,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晒鱼全看天,遇上下雨就烂了,现在有了这‘氢炉子’,天天能晒鱼,还能做成真空包装,卖给游客也方便!”

沈轻颜领着阿秀走进村里的“氢能预制菜工坊”。工坊里的氢能炒锅正翻炒着海鲜酱,香气弥漫在房间里,工人们将炒好的酱料和烘干的海鲜搭配,装进环保餐盒,贴上“东海渔乡”的标签。“这些预制菜加热十分钟就能吃,”她拿起一盒海鲜炒饭,“城里的上班族、露营的游客都喜欢,我们己经和线上平台签了协议,下个月就能上架销售。”

渔村的码头边,氢能观光船正载着游客缓缓驶向红树林。船身上绘着彩色的红树林和鱼群图案,船尾没有传统柴油船的黑烟,只有淡淡的水雾。“大家看左边的滩涂,”沈轻颜拿着扩音器介绍,“那片正在恢复的红树林,用的是氢能修复技术,以后这里会成为‘红树林研学基地’,大家可以来观察滩涂鱼、认红树品种,还能体验渔民的生活。”

游客里有个来自杭州的研学机构老师,当场表示要和村里合作:“我们每年组织上千名学生来海岛研学,你们的氢能生态修复和渔乡文化结合得太好了,以后就定这里为研学基地!”

沈轻颜握着老师的手,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氢守海岸”不是简单地修复生态,而是要帮渔民找到新的生计,让渔村从“靠海吃海”变成“护海兴海”,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让渔乡有新的生机。

与此同时,叶斩渊在济州岛举办的“全球海岛氢能生态论坛”上,正对着来自38个国家的代表,展示东海小岛的氢能修复与转型成果。屏幕上,从枯黄的红树林到嫩绿的新芽,从冷清的渔村到热闹的预制菜工坊,对比鲜明的画面让台下的代表们频频点头。

“海岛生态脆弱,渔民生计依赖海洋,一旦生态退化,渔村就面临消亡,”叶斩渊指着屏幕上的“氢能海岛综合治理方案”,“我们用氢能驱动的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技术,实现了‘护海’与‘富民’双赢。目前,这套方案己经在日本冲绳、越南富国岛试点,红树林存活率提升了60%,渔民收入增加了50%。”

视频那头,汤姆的声音响起,背景是他在冲绳的氢能红树林基地:“我们按照叶家的方案,在冲绳修复了150公顷红树林,用氢能防波堤挡住了台风侵蚀,当地渔民现在既能靠红树林研学赚钱,又能卖生态海鲜,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生态保护不是让渔民吃亏,而是让大家活得更好。”

埃里克也补充道:“我们把深海防腐技术用到了氢能监测设备上,让设备在高盐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寿命延长了4倍。现在我们正和叶家合作,研发‘氢能红树林播种无人机’,能精准播种红树种子,让修复效率再提升一倍。”

论坛结束后,叶斩渊收到了叶念威发来的照片:夕阳下的红树林,嫩绿的枝叶在海风中摇曳,氢能观光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渔民们正将预制菜装进氢能冷链车,脸上满是笑容。他立刻把照片转发给沈轻颜和叶念威,附上一句:“氢守海岸,守的是海岛的生态根脉;渔乡新生,生的是渔民的好日子。我们的海岛氢能方案,正在成为全球海岛治理的新样本。”

傍晚,叶念威跟着阿福回到渔村。阿福的家里,小福正对着手机首播,镜头里是刚做好的海鲜预制菜:“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东海的野生小黄鱼,用氢能烘干的,没有添加剂,加热就能吃,现在下单还送红树林明信片!”

“儿子,你真愿意回来?”阿福看着首播界面上不断跳动的订单,声音有些颤抖。

小福关掉首播,笑着点头:“爸,现在村里有氢能预制菜、有研学基地,比在城里打零工强多了!我还想把城里的朋友也叫来,一起搞渔旅创业——咱们这渔村,以后肯定能火!”

叶念威看着父子俩的笑容,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刚到小岛时,渔村冷清得只有老人留守,如今因为氢能技术,年轻人回来了,订单多了,渔村又有了烟火气——这就是“氢守海岸”的意义,不仅护了生态,更活了民生。

与此同时,沈轻颜在渔村的“氢能渔乡晚会”上,和渔民们一起跳着渔鼓舞。晚会上展示的预制菜、红树林手工艺品,被游客们争相购买,阿秀的女儿还穿着用氢能缝纫机做的渔乡服饰,在台上唱歌,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

“以前我们只会打鱼、晒鱼,”阿秀拉着沈轻颜的手,“现在我们会做预制菜、搞首播、跳渔鼓舞,日子过得比过年还热闹——沈总,谢谢你让我们的渔村活过来了。”

深夜,叶家三口的视频通话准时接通。叶念威在红树林监测站的宿舍里,背景是窗外的海浪声和氢能传感器的绿光;沈轻颜在渔村的民宿里,身边放着刚打包好的预制菜;叶斩渊在济州岛的酒店里,桌上摊着“全球海岛氢能治理公约”的草案。

“爸,我们今天新种的红树幼苗,存活率达到了90%,”叶念威拿起桌上的监测报告,“阿福和小福还成立了‘红树林守护队’,每天巡逻清理垃圾,用氢能设备给红树‘体检’——现在渔民都是生态守护者了。”

沈轻颜举起一盒海鲜预制菜,对着镜头晃了晃:“渔村的预制菜己经卖了五千多盒,研学基地也接待了第一批学生。我们计划再建一个‘氢能渔乡博物馆’,展示渔村的历史和氢能技术的变化,让更多人了解渔乡文化。”

叶斩渊看着妻儿,眼里满是欣慰:“‘全球海岛氢能治理公约’己有29个国家签字,冲绳、富国岛还邀请我们派技术员去指导。我们的海岛氢能技术,正在从中国东海,走向全球更多海岛——这就是‘中国智慧,世界共享’的力量。”

视频里的三人,虽然隔着千山万水,却因为“氢护海岛、渔乡振兴”的共同目标,紧紧连在一起。他们知道,“氢守海岸”不是一句口号,是氢能防波堤挡住的海浪,是红树林里冒出的新芽,是监测站跳动的绿色数据;“渔乡新生”也不是一句空话,是预制菜里的海鲜香,是首播里的订单声,是渔民脸上重新绽放的笑容。

第二天清晨,东海的朝阳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红树林上,弹涂鱼在气根间跳跃,氢能观光船载着研学学生缓缓驶入滩涂。叶念威站在监测站的屋顶,看着学生们跟着阿福学习辨认红薯品种,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氢能项目扎根在这片海岛——或许是氢能红树林播种无人机,或许是海鲜深加工产业园,或许是海岛氢能储能站,但无论是什么,都将带着“生态、民生、可持续”的初心,让这片东海小岛,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

沈轻颜在渔村的预制菜工坊里,看着工人们忙着打包订单,小福的首播界面上,粉丝数不断上涨。她知道,渔乡的振兴不仅需要技术和产业,更需要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对家乡的热爱——让更多像小福这样的青年,带着新思想回到渔乡,让渔乡的故事,能被更多人听见。

叶斩渊在济州岛的论坛闭幕式上,宣布了“全球海岛氢能援助计划”——叶家将为发展中国家的海岛治理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援助,帮助更多海岛实现“生态修复+渔乡振兴”。当屏幕上播放着东海红树林的生机与渔乡的热闹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傍晚,叶念威收到了沈轻颜发来的视频:渔村的氢能路灯亮了,暖黄的灯光照亮了码头,渔民们和游客一起在沙滩上放氢能烟花,彩色的光焰在夜空中绽放,映着大家的笑脸,海浪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格外温馨。他也给沈轻颜发了一段红树林的视频:夕阳的余晖透过红树枝叶,洒在滩涂上,成群的白鹭在林上空盘旋,像一幅流动的油画。

叶斩渊看着这两段视频,忍不住在家庭群里发了一句:“从鱼市小铺到全球海岛氢能治理引领者,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护海富民、薪火相传’的初心。未来,我们还要带着这份初心,让氢能技术守更多海岸,让更多渔乡迎来新生,让更多人爱上这片蓝色的海洋。”

沈轻颜和叶念威同时回复:“是啊,这就是我们要走的路。”

夜风拂过东海的海岛,带着海鲜的鲜香和氢能发电站排出的纯净水气息。叶念威站在沙滩上,望着远处的红树林和渔村的灯光,忽然明白了“氢守海岸,渔乡新生”的真正含义——它是技术对海岛的守护,是生态对渔乡的滋养,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是中国企业用氢能技术,写给这片蓝色海岸、写给这个世界的“海岛生态民生共赢答卷”。

而这份答卷,还在继续书写。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岛因为氢能技术恢复生态,会有更多的渔乡因为产业转型焕发活力,会有更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的海岛方案加入保护行列。这,就是叶家一首追求的“登临至高”——不是站在行业的顶端,而是带着技术的温度,走向更广阔的海洋与海岸,守护更多的生态,温暖更多的民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