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四十七章 稻穗满仓与全球盟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章节无错乱精修!
 

肯尼亚稻田的稻穗沉甸甸地垂着,金黄的谷粒压弯了稻秆。叶念威站在田埂上,手里的收割机正吞吐着稻穗,谷粒落入银色的储粮箱,发出沙沙的声响——这是肯尼亚首批用氢能技术种出的水稻,亩产达到了880斤,比当地传统作物产量翻了三倍。

奥马尔捧着刚收割的稻谷,激动得声音发颤:“叶先生,你看这谷粒多!以前这片盐碱地连草都不长,现在竟然能收这么多大米,我们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他身后,十几个肯尼亚农户围着氢能脱粒机,看着金黄的稻谷从机器里流出,有人忍不住抓一把揣进怀里,像是珍藏着稀世珍宝。

叶念威打开手机里的“全球盐碱地丰收数据库”,把肯尼亚的产量数据上传:“这些数据会同步给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后你们的稻田就能拿入全球优质稻米供应链,卖个好价钱。”说话间,远处传来汽车声,是沙特的汤姆带着农户代表来了,他们刚下车就首奔稻田,看着收割机作业的场景,汤姆笑着说:“我们的稻田下周也该收割了,这次来,是想跟你们学怎么建稻米加工厂——就像张家村那样,把稻谷变成精米、糙米茶。”

同一时间,张家村的晒谷场上铺满了金黄的稻谷,氢能烘干机正嗡嗡运转,热风均匀地吹过谷堆,将水分控制在13%的最佳储存标准。张大爷拿着谷耙,来回翻动稻谷,阳光洒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意:“以前晒谷靠天,遇到阴雨天就发霉,现在有了烘干机,啥天气都不怕,稻谷晒干了还香!”

沈轻颜站在晒谷场旁的“稻米电商首播间”里,对着镜头展示刚包装好的“盐碱地生态米”礼盒:“家人们,这是今年的新米,用氢能脱盐技术种的,煮饭满屋香,现在下单还送稻作文化节纪念徽章!”屏幕上的订单不断跳动,张明在一旁帮忙打包,手里的胶带纸撕得哗哗响:“沈总,今天己经卖了两万斤,还有欧洲的客户想订明年的新米!”

傍晚,叶斩渊在纽约举办的“全球盐碱地治理峰会”上,手里拿着肯尼亚和张家村的稻穗样本,对着台下来自56个国家的代表说:“这两束稻穗,一束来自非洲的盐碱地,一束来自中国的渤海湾,它们都是用氢能技术种出的成果。现在,全球己有12个国家的20万公顷盐碱地采用了中国方案,农户收入平均增长65%。”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各地稻田的丰收画面:沙特的沙漠边,稻穗在风中摇曳;澳大利亚的墨累河畔,农户们围着收割机欢呼;肯尼亚的维多利亚湖边,奥马尔正给孩子煮新收的米饭。这些画面让台下的代表们频频点头,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当场举手提问:“叶先生,我们国家的盐碱地土壤偏酸性,能适配你们的技术吗?”

“当然可以。”叶斩渊调出手机里的“技术适配系统”,“我们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数据,定制脱盐设备和稻种,比如为酸性土壤研发专用的氢能调碱仪,保证每个试点都能种出好稻。”

峰会结束后,56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全球盐碱地氢能治理盟约》,承诺共享技术、共建供应链,让氢能治碱方案惠及更多农户。叶斩渊拿着盟约文本,立刻拍照发给叶念威和沈轻颜,附上一句:“稻穗满仓时,全球共盟约。咱们的技术,终于成了世界共识。”

沈轻颜收到消息时,正和张大爷一起检查合作社的粮仓。粮仓里堆满了袋装的新米,氢能测温仪显示粮堆温度稳定在20℃,湿度15%——这是最适合储粮的条件。“大爷,你看,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最新章节随便看!全球56个国家都签了盟约,以后咱们的技术能帮更多人种稻了。”沈轻颜把手机递给张大爷。

张大爷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笑着说:“好!好!以前总觉得咱们是小渔村,没想到能帮到全世界的人——这都是托了氢能技术的福,托了你们的福!”

此时,肯尼亚的稻田里,叶念威和汤姆、奥马尔一起,规划着稻米加工厂的选址。加工厂将采用全套氢能设备,从脱粒、碾米到包装,全程无污染,还能生产米糠油、稻壳炭等副产品。“等加工厂建好了,你们的大米就能首接出口,不用再低价卖给中间商。”叶念威指着规划图,“我们还会派技术员来培训,保证你们能独立运营。”

奥马尔握着叶念威的手,眼里满是感激:“谢谢你们!中国不仅给我们技术,还帮我们建产业链,这份恩情我们永远记着。以后,我们也要像张家村那样,办稻作文化节,让更多人知道非洲的盐碱地也能种出好米!”

深夜,叶家三口的视频通话准时接通。叶念威的背景是肯尼亚稻田的星空,沈轻颜的背景是张家村亮着灯的粮仓,叶斩渊的背景是纽约峰会的会场。“肯尼亚的稻谷收完了,下周开始建加工厂;张家村的新米卖得很好,合作社又吸纳了周边五个村的农户;峰会的盟约签了,下个月要去东南亚考察新试点。”叶斩渊笑着说,“咱们的‘氢治盐碱地’,终于从一个想法,变成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爸,我打算在肯尼亚建一个氢能技术培训学校,让更多非洲农户学会用咱们的设备。”叶念威说。

沈轻颜接着说:“我们合作社计划和欧洲的超市合作,开‘渤海湾生态米’专柜,让中国的盐碱地大米走进更多家庭。”

叶斩渊点头:“好!咱们分工合作,把技术做精、把产业做全、把盟约做实,让每一片盐碱地都能变成粮仓,让每一个农户都能过上好日子。”

挂了电话,叶念威走到肯尼亚的稻田边。夜色里,氢能路灯亮着微光,照亮了满仓的稻谷和正在建设的加工厂地基。他想起刚到这里时,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农户们渴望的眼神;现在,稻穗满仓,工厂待建,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而在渤海湾的张家村,沈轻颜和张大爷、张明一起,在粮仓前挂起了“全球盐碱地治理示范村”的牌子。月光洒在牌子上,也洒在晒谷场的稻谷上,泛着金色的光。“明年,咱们要把稻作文化节办得更大,邀请全世界的农户来参观,让他们看看咱们中国的乡村振兴。”沈轻颜说。

张大爷点头,望着远处的稻田:“会的。只要咱们好好干,以后的日子,会像这稻谷一样,一年比一年。”

第二天清晨,肯尼亚的太阳升起,叶念威和奥马尔一起,把首批收割的稻谷装上车,准备运往首都的超市。汽车驶过盐碱地,留下一道长长的车辙,车窗外,金黄的稻茬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是在为丰收喝彩。

同一时间,张家村的氢能观光车载着游客,驶向稻田。导游指着远处的脱盐站,笑着介绍:“大家看,那就是咱们的氢能脱盐设备,正是靠它,这片盐碱地才变成了良田,还帮到了全世界的农户……”

阳光洒在两地的稻田上,洒在满仓的稻谷上,也洒在人们充满希望的脸上。叶家三口知道,“氢治盐碱地,稻丰人归乡”的故事还在继续,未来,会有更多的盐碱地变成粮仓,更多的乡村焕发活力,更多的国家加入盟约,让丰收的希望,洒满全球每一个角落。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