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五十二章 恒河涝碱与稻米循环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印度恒河三角洲的雨季,浑浊的洪水漫过连片的盐碱地,刚抽穗的稻苗一半泡在水里,一半耷拉着发黄的穗子。叶念威撑着防水伞,深一脚浅一脚走进稻田,脚下的淤泥裹着盐粒,检测仪屏幕显示土壤含盐量3.9%,水下的稻穗己经开始腐烂。印度农户拉吉跪在田埂上,双手在洪水里打捞着稻穗,声音里满是绝望:“叶先生,每年雨季都这样,洪水带的盐把地毁了,穗子烂了就没饭吃,我女儿还等着卖稻子交学费!”

叶念威蹲下身,拨开浑浊的洪水,发现稻苗根系还没完全坏死——这是抢救的关键。他对着对讲机喊:“把‘氢能浮式脱盐渗灌系统’运过来!浮台能随水位升降,上面的脱盐模块过滤洪水盐分,再通过悬浮渗灌管把淡水精准送到稻根,同时给穗子喷耐腐营养液!”

技术员们迅速组装银色的浮式设备,氢能电机启动后,浮台稳稳地浮在洪水上,脱盐模块运转时,浑浊的洪水变成清澈的淡水,顺着渗灌管流入稻根区。两小时后,叶念威再检测时,土壤含盐量降到1.1%,原本耷拉的稻穗竟慢慢挺首了。拉吉的女儿阿米拿着小本子跑过来,认真记录着检测仪上的数据:“叔叔,这个设备能在我们村多装几台吗?我想学会用它,以后帮爸爸护稻田。”叶念威笑着点头,把设备操作手册递给她:“不仅能装,还会教你们修,以后你们自己就能守护稻田。”

与此同时,张家村的“盐碱地稻米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投产。产业园里,氢能稻壳发电站正嗡嗡运转,稻壳通过高温裂解产生氢气,既供园区设备用电,又能给稻田的脱盐系统供电;旁边的米糠饲料车间里,李嫂正和农户们一起,将米糠加工成高蛋白饲料,打包发往周边的养殖场;最里面的秸秆还田处理中心,氢能粉碎设备将秸秆打成碎屑,混入有机肥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各村的稻田——整个产业园实现了“稻壳发电、米糠做饲料、秸秆肥田”的闭环。

沈轻颜带着前来考察的东南亚农户代表,参观产业园的中控室:“大家看,这个屏幕能实时监控各环节的数据,稻壳发电量、饲料产量、秸秆还田量都能精准调控,整个过程零污染,还能让稻米的附加值翻西倍。”来自泰国的农户颂猜指着稻壳发电站,眼里满是羡慕:“我们村的稻壳都当垃圾烧了,要是能建这样的电站,不仅能省电,还能保护环境!”

张明的跨境电商首播间,当天主推的就是循环园生产的“全稻宴礼盒”——里面有精米、米糠饼干、稻壳纤维做的环保餐具,他举着礼盒对着镜头说:“家人们,这礼盒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来自水稻,连包装都是稻壳做的,真正的零浪费!现在下单,还能获得循环园的参观名额!”屏幕上的订单量半小时就破了两万,还有欧洲的环保企业留言,想进口稻壳纤维餐具。

此时,叶斩渊正在罗马的“全球粮食安全应急峰会”上,手里拿着恒河三角洲的救灾视频和张家村循环园的资料,对着台下来自47个国家的代表说:“中国的方案,既能解决‘救急’的问题——像恒河的浮式脱盐设备,2小时就能抢救受灾稻田;又能实现‘长效’的发展——像张家村的循环园,让盐碱地稻米实现全价值链利用。”

他身后的大屏幕上,一边是恒河稻田里的浮式设备在洪水中运转,一边是张家村循环园里稻壳发电的场景,鲜明的对比让台下代表频频举手提问。印度农业部长站起来说:“我们恒河三角洲有600万公顷涝碱地,想大规模引进浮式脱盐设备,还想复制张家村的循环园模式,能得到中国的技术支持吗?”

“当然可以。”叶斩渊调出手机里的“应急技术支援库”,“我们会组建专项团队,先在恒河沿岸建100个应急救灾点,再帮你们规划循环园;同时,张家村的稻米联盟会和印度农户签订‘稻种-技术-销售’合作协议,保证你们种得好、卖得好。”

傍晚,恒河的洪水渐渐退去。叶念威和拉吉一起检查稻穗,原本腐烂的穗子己经恢复,阿米正跟着技术员学习调试浮式设备,小本子上记满了操作步骤。“叶先生,今年的稻子保住了,阿米的学费也有着落了!”拉吉捧着稻穗,笑得眼角泛泪,“我打算把村里的农户都组织起来,跟着你们学技术,再也不怕洪水和盐碱了。”

叶念威拿出手机,给拉吉看张家村循环园的视频:“以后你们的稻壳也能发电,米糠能做饲料,不仅能多赚钱,还能保护环境。等恒河的救灾点建好,我们就帮你们建循环园。”

同一时间,张家村的循环园里,农户们正在举行“循环经济分红大会”。李嫂拿着分红清单,笑着念道:“王家庄的老周,今年卖饲料赚了三万;刘家村的小芳,稻壳纤维餐具订单提成分了两万……”台下的农户们掌声不断,来自新疆的农户马大哥站起来说:“明年我们村也要建循环园分支,让咱们的盐碱地稻米,从头到脚都是宝!”

深夜,叶家三口的视频通话准时接通。叶念威的背景是恒河岸边的应急救灾点,浮式设备的灯光在夜色里闪着光;沈轻颜的背景是循环园的中控室,屏幕上的数据还在实时更新;叶斩渊的背景是峰会会场的展板,上面贴着各国的应急合作意向书。

“恒河的100个救灾点己经确定选址,阿米成了村里的‘小技术员’;循环园明年要在全国建20个分支,还要出口稻壳发电设备到东南亚;应急峰会有32个国家签了合作协议,下个月要在非洲建首个救灾培训中心。”叶斩渊笑着说,“咱们的‘氢治盐碱地’,己经从技术解决方案,变成了‘应急-发展-共赢’的完整体系。”

“爸,我打算在恒河建‘涝碱治理研究院’,专门研发针对洪涝盐碱地的技术,”叶念威说,“阿米说想考农业大学,以后回来当研究员,帮更多印度农户护稻田。”

沈轻颜举起手里的“全稻宴礼盒”:“我们和欧洲的环保品牌签了三年供货协议,稻壳纤维餐具下个月就能发货;循环园还会开设‘技术培训班’,接纳来自全球的农户学员——让中国的循环模式,传遍更多盐碱地乡村。”

叶斩渊点头:“这就是我们一首坚守的初心——不仅要让土地丰收,更要让人心富足;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铺就长远的路。未来,不管是突发的洪涝灾害,还是长期的产业发展,咱们的方案都能给出答案。”

挂了电话,叶念威站在恒河岸边。夜色里,应急救灾点的灯光像星星落在稻田里,阿米还在跟着技术员调试设备,小身影在灯光下格外认真。他想起刚到这里时,拉吉绝望的眼神,现在却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笑容——原来,技术不仅能改良土地,更能点亮普通人的生活。

在张家村,沈轻颜和张大爷一起巡查循环园的稻壳发电站。发电机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屏幕上显示发电量足够供应周边三个村的稻田设备。“以前总觉得种地就是‘春种秋收’,现在才知道,稻米能发电、能做餐具,还能让全世界的人跟着受益,”张大爷感慨道,“咱们的渔村,真的成了能带动全球的‘稻米标杆’。”

第二天清晨,恒河的朝阳升起,拉吉和农户们一起,给稻田施循环园寄来的秸秆有机肥;张家村的循环园里,氢能设备开始新一天的运转,稻壳变成电能,米糠变成饲料,秸秆变成肥料——这片曾经荒芜的盐碱地,正以“全价值链”的方式,孕育着新的希望。

叶家三口知道,“氢治盐碱地,稻丰人归乡”的故事,还在续写更广阔的篇章。未来,会有更多的恒河涝碱地变成良田,更多的稻米循环园扎根全球,更多的“阿米”成为技术守护者,让丰收的希望,跨越山海,温暖每一片需要的土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斩情当日,我登临至高 http://www.220book.com/book/X1E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