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陈情谋放权,神迹撼君心
“哦?父皇竟亲自来过?” 朱慈烺听到春香的话,脸上满是意外。他虽清楚崇祯对自己的牵挂,却没想到身为九五之尊的父皇,会放下帝王的威严,一次次跑到钟粹宫探望 —— 要知道,往日里除了朝会与请安,父子二人私下相见的次数并不算多。
春香用力点点头,圆圆的脸蛋上满是认真,俏生生地说道:“可不是嘛!从早上到现在,皇爷已经来了三次了!每次来都站在您的书房门口,往里望好一会儿才走,奴婢瞧着,皇爷定是想念小爷了,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皇后娘娘也来过两次,每次提起您在城外打仗,眼中都含着泪,生怕您在外面受委屈,还特意让御膳房做了您爱吃的桂花糕,放在小厨房温着呢!”
一旁的秋月急忙补充道:“小爷您才七岁,这还是第一次离开皇宫这么久,又要面对凶残的建奴,皇爷和皇后娘娘怎能不担心?早上听太监说您在德胜门大胜,娘娘还特意去佛堂烧了香,感谢菩萨保佑您平安呢!”
朱慈烺听着两人的话,心中泛起一阵暖意,像有温水在胸腔里缓缓流淌。世人都说帝王家无情,父子兄弟之间只有权力争斗,可他在崇祯与周皇后身上,感受到的全是寻常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与疼爱。
他不由得想起往日的点滴:为了节省皇宫开支,父皇母后顿顿都是粗茶淡饭,连肉类都很少见,却总把宫里最好的吃食、最暖和的衣料送到钟粹宫;即便他监国期间大开杀戒,处置了不少贪官污吏,崇祯也只是召他进宫,轻描淡写地责怪几句 “行事太过急躁”,从未真正处罚过他。这份包容与疼爱,让他在这冰冷的皇宫中,感受到了难得的温暖。
朱慈烺伸出手,在春香、秋月的脸颊上轻轻一掐,指尖触到细腻的肌肤,忍不住笑道:“那你们呢?就不想小爷?难道小爷不在宫里,你们倒落得清闲了?”
春香、秋月被他掐得脸颊泛红,小嘴一翘,异口同声地说道:“想!当然想!您不在宫里,奴婢们整天除了打扫院子,就没别的事做,闷都闷死了!胡宝那憨货,笨手笨脚的,给您递个东西都能摔了,哪有我们侍候得舒服?您要是再晚回来几天,奴婢们都要去宫门那儿等您了!”
看着两人娇嗔的模样,朱慈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连日征战的疲惫仿佛消散了大半:“好,好,小爷也想你们!快给本宫准备热水,打了这么久的仗,浑身都是血腥味和尘土,得好好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
“哎!奴婢这就去!” 春香、秋月乖巧地应着,转身快步向浴房跑去,脚步轻快得像两只小蝴蝶。
没过多久,钟粹宫的浴房里便放满了热水,氤氲的水汽从门缝里飘出来,带着淡淡的艾草香气 —— 那是秋月特意加进去的,说能驱散疲惫,防止染上风寒。朱慈烺泡在宽大的浴缸中,温热的水没过肩膀,将连日来的劳累与紧绷感尽数洗去。春香和秋月站在浴缸旁,用柔软的锦帕,细致地为他擦洗手臂与后背,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
朱慈烺闭着眼睛,享受着这份惬意。虽说他的身体只有七岁,可灵魂却是来自现代的二十三岁青年,这般被人悉心照料的待遇,让他心中倍感舒适。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锦帕划过肌肤的触感,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艾草香,还有两个小宫女轻声的交谈,这些细微的声响,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让他暂时忘却了战场上的血腥与朝堂上的纷争。
洗漱完毕,春香、秋月为他换上一身干净的月白色常服,领口与袖口绣着精致的云纹,衬得他原本就俊秀的脸庞,多了几分文雅之气。朱慈烺整理好衣袍,对着铜镜照了照,确认没有不妥后,便带着胡宝,快步向乾清宫走去 —— 他知道,崇祯此刻一定在等他,不仅是为了听他汇报战况,更是为了确认他的平安。
乾清宫门外,负责值守的太监二喜见朱慈烺到来,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急忙上前躬身施礼,语气中满是欣喜:“小爷!您可算来了!皇爷从回宫后就一直念叨您,左等右等不见人影,都快坐不住了!奴婢这就去通报!”
朱慈烺微微点头,二喜转身快步入宫,连脚步都比平时轻快了许多。
此时的乾清宫内,崇祯正坐在御座上,手中捧着一份奏书,目光却没有落在纸页上,显然是心思早已飘到了别处。他从德胜门回宫后,便一直待在乾清宫,一会儿让人去钟粹宫打探消息,一会儿又走到殿门口张望,连处理奏书的心思都没有。等着等着,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嘀咕:这逆子,莫不是打了胜仗就飘了?竟让朕这个当爹的,在这里等他这么久!
“皇爷,小爷求见!” 二喜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打破了宫中的沉寂。
崇祯猛地回过神,将手中的奏书随意放在御案上,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帝王的威严,只淡淡说了一个字:“召!”
朱慈烺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大殿,殿内的龙涎香气息扑面而来。他走到崇祯面前,规规矩矩地躬身行礼,声音清脆却不失恭敬:“儿臣参见父皇!祝父皇圣体安康,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放下手中的茶盏,抬了抬手,语气平淡地说道:“皇儿免礼,坐吧。” 他特意放缓了语速,生怕自己语气中的急切暴露了内心的情绪。
“谢父皇!” 朱慈烺谢过,在御座旁的一把椅子上恭恭敬敬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姿态端正。
崇祯表面上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目光落在朱慈烺身上,却忍不住仔细打量 —— 看到儿子身上没有丝毫伤痕,脸色也还算红润,悬了半天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他今日在城楼上亲眼看到,儿子在战场上挥舞巨锤、所向披靡的模样,那般英武果敢,丝毫不像个七岁的孩子;如今见儿子在自己面前依旧谦逊有礼,没有丝毫恃功自傲的模样,心中更是满意。若不是顾及皇帝的威严,他真想上前抱起朱慈烺,狠狠亲上两口,好好夸夸这个让他骄傲的儿子。
大殿内沉默了片刻,只有窗外的风声偶尔传来。最终,崇祯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欣慰:“皇儿今日在德胜门神威盖世,率领将士杀得建奴丢盔弃甲,连朕都被你鼓舞了。这可是我大明近年来少有的大胜,父皇很是高兴。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无论是金银珠宝,还是封地爵位,父皇都准你!”
朱慈烺闻言,立即从椅子上站起身,再次躬身行礼,语气沉稳地说道:“回禀父皇,儿臣身为大明储君,为大明征战、为百姓守土,本就是本分之事,不敢向父皇求赏。但儿臣恳请父皇,一定要好好封赏那些为国血战的将士们 —— 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绝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坚定,继续说道:“如今建奴肆虐北方,屡屡入关劫掠,残害我大明百姓;流寇横行中原,攻占城池,搅得天下不安;再加上各地天灾不断,旱灾、蝗灾接连发生,大明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了彻底剿灭建奴、平定流寇,也为了收拢军心,让更多将士愿意为大明效命,儿臣恳请父皇下旨,修建一座‘忠魂祠’,专门祭祀那些战死的将士,让他们的英名流传后世;同时加大对殉国将士家属的抚恤力度,不仅要给足银子,还要为他们的子女安排学业、为老人提供赡养,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说到此处,朱慈烺的语气变得沉重起来,带着一丝愤懑:“儿臣在与建奴作战时发现,各地驻军大多存在‘养寇自重’的情况 —— 大明号称有百万大军,却屡屡让几万建奴入关劫掠,甚至打到京师城下;各路勤王兵马接到圣旨后,也只是在城外徘徊,眼睁睁看着建奴在京畿之地烧杀抢掠,却不敢出战。这些人,全是贪生怕死之辈,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做朝廷的事!就连曾经让蛮夷闻风丧胆的京营,如今也糜烂到了根子里,士兵大多是市井无赖,将领只顾贪污军饷,毫无战斗力可言!”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崇祯,语气中满是决心:“儿臣恳请父皇放权,让儿臣负责整治京营、招兵买马。只要父皇肯信任儿臣,给儿臣两年时间,儿臣定能平定流寇,让中原之地恢复太平;三年之内,必能彻底剿灭建奴,将他们赶回关外,还大明一个太平江山!”
崇祯坐在御座上,静静听着朱慈烺的话,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 —— 有惊讶,惊讶于儿子竟有如此深远的见识与宏大的抱负;有犹豫,犹豫是否该将如此重大的权力交给一个七岁的孩子;也有期待,期待儿子真能如他所言,挽救这风雨飘摇的大明。
直到朱慈烺提到 “三年平辽”,崇祯才终于忍不住挥手打断了他,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三年平辽?皇儿,你可知当年袁崇焕曾向朕许诺‘五年平辽’?朕当时对他深信不疑,倾尽全国之力支持他,不仅赐他尚方宝剑,还准他便宜行事,可结果呢?建奴不仅没被剿灭,反而越来越强,甚至绕过山海关,打到了京师城下!袁崇焕最终也落得个凌迟处死的下场,你如今说三年平辽,是否太过仓促了?”
朱慈烺闻言,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傲气,却又不失恭敬:“父皇,袁崇焕岂能与儿臣相比?他所谓的‘宁远大捷’,不过是斩杀了二百六十九个建奴,便被吹嘘成千古奇功;而儿臣在昌平一战,仅用一千东宫卫队,就斩杀建奴两万余人,还生擒了建奴的额驸扬古利!今日德胜门一战,在父皇的鼓声助威下,儿臣又斩杀建奴两万余人,缴获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战绩,袁崇焕能做到吗?纵观我大明历史,除了洪武高皇帝和永乐大帝,还有谁能做到这般战绩?”
他向前迈出一步,语气愈发坚定,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若父皇肯给儿臣五年时间,儿臣不仅能平定建奴与流寇,还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国库充盈,将大明的疆土扩展到永乐年间的巅峰!若父皇不信,儿臣愿写下保证书:五年之内,若不能兑现今日的承诺,父皇可立即废黜儿臣的太子之位,立二弟朱慈烜为太子!”
这番话听得崇祯热血沸腾,心中的激动难以抑制 —— 斩杀数万建奴、生擒扬古利,这可是连洪武、永乐时期都少见的辉煌战绩!尤其是朱慈烺此前曾私下对他说过,自己是 “紫微帝星转世”,专为中兴大明而来,此刻再想起儿子七岁便能挥舞八百斤巨锤、在战场上无人能敌的模样,崇祯心中竟真的信了几分。
古人本就迷信,再加上这些年大明局势越来越糟,崇祯早已心力交瘁,急需一个能让他看到希望的寄托。他沉默了良久,心中不断盘算:自己在位十七年,用过无数能臣,换过十几个内阁首辅和兵部尚书,可大明的局势却一天比一天糟糕,流寇与建奴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如今儿子有如此决心与能力,又有这般不可思议的战绩,何不放手让他一试?就算最后失败了,大明的江山本就是朱家的,总好过落在流寇或建奴手中。
崇祯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目光紧紧盯着朱慈烺,问道:“你说你是紫微帝星转世,可有证据?若只是空口白话,朕即便想信你,也难以服众啊。”
“父皇请看!” 朱慈烺微微一笑,没有过多解释,而是抬起手,对着崇祯面前的龙书案轻轻一指。
只见案上摆放的青花瓷茶杯与几本奏书,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丝痕迹都没有留下。
“啊!” 崇祯大惊失色,猛地从御座上站起身,双手撑着御案,死死盯着空荡荡的桌面,又看了看朱慈烺空空如也的双手,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 儿子明明站在几步之外,双手连碰都没碰到书案,桌上的东西怎么会凭空消失?这简直超出了他的认知!
朱慈烺淡淡一笑,再次挥手。下一秒,那只青花瓷茶杯与几本奏书,又完好无损地出现在了龙书案上,位置与之前分毫不差,仿佛从未消失过一般。
崇祯看得目瞪口呆,嘴唇微微颤抖,语无伦次地问道:“皇儿…… 你…… 你是如何做到的?这…… 这难道是仙术?”
朱慈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心念一动 —— 他知道,只有彻底打消崇祯的疑虑,让皇帝相信自己的 “神性”,才能获得真正的信任与权力。很快,一支通体漆黑、造型奇特的 AK47,突然出现在他的手中。
他举起 AK47,对着崇祯说道:“父皇,儿臣转世前,曾在梦中得洪武高皇帝指点,说大明气数未尽,命儿臣下界中兴大明。这支神器,便是高皇帝所赐,名为‘雷霆枪’,能连发数十弹,威力无穷,专为对付建奴与流寇而来!”
朱慈烺说罢,不顾崇祯震惊的表情,快步走到大殿一侧,对准一张坚实的红木书案,扣动了扳机。
“突突突 ——”AK47 瞬间喷出火舌,子弹如暴雨般射向书案,发出密集的声响。转瞬之间,那张足有三寸厚的红木书案,便被打成了马蜂窝,木屑飞溅,散落一地,原本平整的桌面变得千疮百孔,再也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http://www.220book.com/book/X1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