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的G省,梅雨季节的潮气渐渐褪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珠江面上,泛着细碎的金光。杜孟坐在团省委办公室的窗前,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青创项目半年运营报告》,封面的烫金标题下,贴着一张彩色贴纸——上面是10个孵化基地的航拍合影,红的厂房、绿的果园、灰的民宿,在春光里透着勃勃生机。这是青创工程启动后的第六个月,首批50个项目的运营数据刚汇总上来,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青年们实实在在的改变。
报告最前面的“盈利项目清单”里,王磊的“环保设备研发”项目排在第一位。杜孟指尖划过那行“月盈利21.3万元,带动就业20人”,想起去年8月评审会时,这个戴黑框眼镜的清华毕业生,抱着一台半人高的污水处理样机,紧张得手心冒汗:“这台设备能处理农村的生活污水,成本比市面上的低30%,就是缺资金量产。”现在,这台设备己经卖到了粤西、粤北的23个村庄,甚至有广西的农户专程来东莞的孵化基地考察订货。
“杜书记,王磊说想请您去基地看看,他们新研发的小型净水设备刚下线,想让您提提意见。”秘书小陈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张邀请函,上面印着“环保设备研发项目成果汇报会”的字样,落款是王磊的团队。
“走,现在就去。”杜孟合上报告,起身拿起外套。他早就想去看看这些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尤其是王磊的团队——这是首批项目里技术含量最高的,也是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毕竟环保设备的市场推广难度比农产品电商大得多。
东莞长安电子产业园的孵化基地里,王磊正带着工人给新设备贴标签。看到杜孟来,他赶紧放下手里的胶带,快步迎上来,脸上满是兴奋:“杜书记,您看,这就是我们新研发的净水设备,体积比之前小了一半,适合农户家里用,售价只要800块,村里统一采购还能打折。”
杜孟蹲下身,仔细看着设备——白色的机身,上面有简单的操作按钮,旁边放着一份检测报告:“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现在卖出去多少台了?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他问。
“己经订出去150台了,主要是茂名、韶关的村庄,还有几个农业合作社也订了。”王磊递过来一本订单簿,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客户信息,“之前担心没人买,结果孵化基地帮我们对接了各地的农业局,他们组织村庄统一采购,省了我们不少推广功夫。还有,基金的钱我们花得很省,30万只用了22万,剩下的8万准备用来研发更小型的设备。”
车间里,20个工人正忙着组装设备,其中有5个是之前在电子厂失业的青年,张强也在其中——去年欠薪维权后,他没回老家,听说孵化基地招人,就来应聘了。“杜书记,您还记得我吗?”张强放下手里的螺丝刀,笑着说,“现在我每月能拿4500块,比之前在电子厂还多,还能学技术,以后想自己开个维修店。”
看着张强熟练的操作,听着王磊对未来的规划,杜孟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他想要的青创工程——不仅能让有技术的青年实现梦想,还能让普通工人学到技能、找到稳定工作。
从东莞回来后的一周,团省委举办了“青创工程半年成果展”,展厅设在广州的青年文化中心,200多平米的空间里,摆满了各个项目的产品和成果:王磊的污水处理设备样机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村庄的使用照片;陈阳的湛江菠萝电商展台前,堆着包装精美的菠萝礼盒,扫码就能下单;刘伟的砂糖橘种植展台,挂着果园的航拍图,上面标注着“5亩地挂果率90%,预计亩产3000斤”;盘志远的瑶寨民宿展台,播放着游客入住的视频,木质的房间里摆着瑶族刺绣的装饰品。
开展当天,之前质疑青创工程的张常委、李常委也来了。张常委站在王磊的设备前,拿起检测报告翻了半天,又问王磊:“这设备真能卖到农村去?利润怎么样?不会是赔本赚吆喝吧?”
“张常委,我们现在每台设备能赚150块,月销量150台,光设备销售每月就能赚2.25万,加上污水处理工程的收入,月盈利超过20万。”王磊拿出财务报表,“这是我们的收支明细,每一笔钱都有记录,基金的钱没有浪费一分。作者“别看了”推荐阅读《官场青云》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李常委则走到陈阳的展台前,拿起菠萝礼盒问:“你这菠萝怎么卖?能保证新鲜吗?农户能拿到多少钱?”
“礼盒装的菠萝3斤15块,快递包邮,从湛江采摘到送到客户手里不超过3天。”陈阳递过来一张收购协议,“我跟10个农户签了协议,每斤收购价比市场价高0.5元,去年他们每户增收了8000多块。今年我打算再增加10个农户,把规模扩大一倍。”
看着展台上的产品、数据和照片,听着青年们的介绍,张常委和李常委的态度渐渐转变。张常委拍着杜孟的肩膀说:“之前我担心基金有风险,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这些项目都很实在,能赚钱、能带动就业,值得支持。”李常委也附和:“没想到青创工程能做成这样,比之前的很多项目都接地气,以后权益部会多配合,帮青年解决维权问题。”
成果展结束后的第三天,省财政厅的陈明主动给杜孟打了电话:“杜书记,青创工程的成效我们都看到了,财政厅开会讨论过了,决定把青年创业基金从2亿元扩容到5亿元,支持更多青年创业。另外,你们要是还需要建孵化基地,财政厅也能给启动资金。”
杜孟握着手机,心里一阵激动——这是对青创工程最大的认可。他立刻说:“陈厅长,太感谢了!现在粤北的韶关、梅州,粤东的汕头、揭阳,青年创业需求很大,但还没有孵化基地,我们想在这两个区域再建5个基地,珠三角的基地也需要扩大规模,正好需要财政支持。”
“没问题,你们把基地选址和预算报上来,我们尽快审批。”陈明的声音里满是肯定,“之前有人担心基金的回报率,现在看来,这些项目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尤其是农村地区,这比单纯的财政补贴有意义多了。”
挂了电话,杜孟立刻召集地市团委开会,部署新增孵化基地的选址工作。韶关团市委的赵刚说:“韶关的青年都盼着有孵化基地,之前盘志远的民宿项目,因为离东莞的基地太远,物流和技术支持都不方便,要是在韶关建基地,能帮更多青年搞旅游、手工艺创业。”汕头团市委的林书记也说:“汕头的外来务工青年多,很多人想自己开小工厂、做电商,有了孵化基地,就能共享设备和供应链,降低创业成本。”
会议结束后,杜孟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墙上的G省地图,上面己经用红笔标出了10个孵化基地的位置,现在又要加上5个新的红点。他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2013年3月,青创工程半年成效:12个项目盈利,基金扩容至5亿元,新增5个孵化基地。悟:青年创业需要‘种子钱’,更需要‘成长土壤’——基金是种子钱,孵化基地是土壤,政策支持是阳光,只有三者结合,才能让青年创业的幼苗长成大树。”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楼下的榕树抽出了新的枝叶,几只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青创工程的成效欢呼。杜孟知道,这只是青创工程的一个阶段,以后还会遇到市场变化、技术更新、资金周转等问题,但只要能坚持“以青年需求为中心”,不断优化服务,就能帮助更多青年实现创业梦想,让G省的青年工作越来越有活力。
他拿起王磊团队的成果汇报会邀请函,在上面写下“4月10日参加”,又翻开陈阳的电商销售数据,想着要帮他对接更多的电商平台,扩大菠萝的销售范围。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青年创业路上最需要的帮助,也是他作为团省委书记最该做的实事。
傍晚,杜孟给林薇打了个电话,跟她分享青创工程的成效:“王磊的设备卖到了23个村庄,陈阳带动了10个农户增收,基金还扩容到了5亿,以后能帮更多青年了。”
林薇的声音里满是欣慰:“我就知道你能做成,之前你还担心基金批不下来,现在好了,成效这么显著,以后肯定能帮到更多人。等周末我去广州,你带我去看看王磊的基地好不好?”
“好啊,正好让你看看这些青年的改变,比我跟你说的更真实。”杜孟笑着说,挂了电话,心里满是期待——他期待着下一个半年,能有更多项目盈利,更多青年找到自己的方向;期待着G省的青年工作,能成为全国的样板,让更多地方的青年受益。
(http://www.220book.com/book/X1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