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6章:长效机制

小说: 官场青云   作者:别看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场青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X1TC/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17年5月的G市,春夏之交的暖风裹着木棉花的香气,漫过滨江路文旅步行街的青石板路。刚完成改造的“新华图书城”己经试营业,玻璃门里透出暖黄色的灯光,孩子们坐在儿童阅读区的软垫上,捧着绘本看得入神;隔壁的“如家连锁酒店”挂出了“开业特惠”的横幅,服务员穿着整齐的制服,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客人。可杜孟的办公室里,气氛却没有街头这般轻松——他手里捏着一份《G市涉黄隐患排查报告》,上面记录着近一个月的零星苗头:城中村有人偷偷散发涉黄小卡片,城郊有废弃厂房被举报“疑似涉黄窝点”,还有几家娱乐场所试图换招牌“重操旧业”。

“治黄不是一阵风,要是没有长效机制,之前的努力早晚要反弹。”杜孟把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对面坐着市公安局局长、市场监管局局长、司法局局长,还有街道办主任代表,“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确定三件事:联合巡查怎么常态化,举报热线怎么落地,管理条例怎么立法,这三招要形成‘组合拳’,把涉黄的口子彻底堵死。”

市公安局局长老周先开口,他手里拿着一份《巡查方案草案》,眉头拧成了疙瘩:“之前咱们整治的时候,都是临时抽调警力,现在要常态化,得解决‘人手不足’和‘信息不通’的问题——派出所日常出警己经够忙了,再抽人夜查,压力太大;而且之前跟市场监管、街道配合时,经常因为信息不同步,让涉黄场所钻了空子。”

“这个问题我考虑过,”杜孟接过方案,在“部门协同”那一页画了个圈,“我们搞‘三位一体’联合巡查:公安负责治安管控,重点查隐蔽窝点和涉黄人员;市场监管负责证照核查,看有没有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的;街道办负责民情收集,发动网格员和居民,摸清楚辖区里的‘可疑场所’。每周固定两次夜查,时间定在周五和周日晚上——这两天是涉黄活动最容易抬头的时候,三个部门各出2人,组成6人巡查组,每组负责2个街道,巡查情况当天汇总到我这里。”

市场监管局局长老李点点头,补充道:“我们可以给巡查组配‘移动执法终端’,里面能实时查询企业的证照信息,有没有违规记录一查就知道。比如之前有个KTV换了个‘休闲会所’的招牌,想蒙混过关,我们用终端一查,发现它的经营范围还是‘歌舞娱乐’,当场就责令整改了。”

街道办主任老王也跟着说:“我们街道有32个网格员,每天都在辖区里转,己经跟他们培训过‘涉黄隐患识别要点’——比如紧闭门窗、夜晚频繁有人进出、门口有专人盯梢的场所,都要重点上报。上周我们网格员就发现城中村有个出租屋不对劲,每天晚上都有陌生男人进出,我们立刻报给了派出所,查出来是个小型涉黄窝点,当场就端了。”

方案确定后,5月12日晚上,G市首批“三位一体”联合巡查组正式上岗。周五的滨江路,游客比平时多了不少,图书城门口的广场上,有人在跳广场舞,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巡查组组长、市公安局刑警队的老张穿着便衣,手里拿着执法记录仪,身边跟着市场监管局的小李和街道办的老王,三人沿着滨江路慢慢走。

“张哥,你看那家‘养生茶馆’,之前是个涉黄场所,刚改的招牌,咱们进去看看?”小李指着一家挂着“静心养生茶馆”招牌的店铺,玻璃门紧闭,里面的灯光昏暗,不像正常营业的茶馆。

老张点点头,三人推门进去。店里只有一个穿旗袍的服务员,看到他们进来,眼神有些慌乱:“几位先生,要点什么茶?”

“我们随便看看,”老张目光扫过店内,发现里面有个隐蔽的楼梯,通向二楼,“二楼是什么地方?能上去看看吗?”

“二楼……二楼是仓库,没什么好看的。”服务员赶紧拦住他们。

老王趁机跟服务员搭话:“我是附近街道的,最近在做‘安全排查’,仓库也得看看,万一有消防隐患呢?”说着,他拿出工作证,服务员没办法,只能不情愿地打开二楼的门。

二楼根本不是仓库,而是隔出了几个小隔间,每个隔间里都放着一张床和一个小茶几,墙上还贴着暧昧的海报——这分明是改头换面的涉黄场所!“你们这是违规经营!”小李拿出移动执法终端,查询这家店的证照,“经营范围只有‘茶叶销售’,没有‘养生服务’,更不能设置隔间!”

老张立刻拿出执法记录仪,拍下证据,然后拨通了派出所的电话:“滨江路‘静心养生茶馆’涉嫌涉黄,速派警力过来!”十分钟后,派出所民警赶到,当场控制了店主,查封了店铺。“要是没有联合巡查,这家店说不定就瞒过去了。”老张看着被贴上封条的门,对小李和老王说,“以后咱们得多留意这种‘换招牌’的场所,不能让它们钻空子。”

联合巡查机制落地的同时,“治黄举报热线”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杜孟特意叮嘱市信访局,要把热线打造成“24小时不打烊的监督岗”:接线员要经过专门培训,能准确记录举报信息——包括场所地址、涉黄行为、举报人联系方式(可选保密);信息要建立“闭环流转”机制,接到举报后15分钟内转至对应辖区的派出所和街道办,2小时内必须反馈初步处理情况,24小时内给出最终结果;举报属实的,按照涉黄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500-2000元的奖励,奖金通过银行转账发放,保护举报人隐私。

5月15日,“0769-88888888”治黄举报热线正式开通。当天晚上8点,接线员小陈就接到了第一个有效举报:“喂,我要举报!城中村东三巷12号,有个出租屋在搞涉黄,每天晚上都有男人进去,官场青云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官场青云最新章节随便看!声音特别大!”举报人是住在附近的刘大姐,因为不堪噪音打扰,又怕被报复,特意选择了匿名。

小陈一边安抚刘大姐的情绪,一边快速记录信息:“大姐您放心,我们会保密您的信息,现在就把举报转给派出所,他们会尽快处理。”挂了电话,小陈立刻通过内部系统,把举报信息转给了城中村所属的城西派出所,同时备注“匿名举报,需重点保护举报人安全”。

城西派出所接到信息后,所长亲自带队,穿着便衣摸到东三巷12号。出租屋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男女的嬉笑声,民警一脚踹开门,当场抓获了正在进行涉黄交易的两人,还有店主在内的3名工作人员。第二天,派出所把处理结果反馈给信访局,小陈又联系刘大姐,告诉她举报属实,奖励1000元会在3个工作日内转到她提供的银行账户。

“真的有奖励啊?我还以为是骗人的!”刘大姐在电话里又惊又喜,“以后我要是再发现这种事,还会举报!”

像刘大姐这样的举报人越来越多,举报热线开通第一个月,就接到有效举报32起,查处涉黄场所18家,发放奖励2.8万元。随着涉黄场所被不断查处,举报量也逐月下降,从开通初期的每天1-2起,降到了每月10起以下,而且大多是“误报”——有市民把正常的按摩店当成了涉黄场所,核实后发现是合规经营。

“举报热线不仅是‘监督岗’,还是‘宣传岗’。”杜孟在热线工作总结会上说,“很多市民举报,其实是想参与到治黄中来,让他们知道举报有用、有奖励,就能形成‘全民监督’的氛围,涉黄场所就没地方藏了。”

比起联合巡查和举报热线,《G市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更复杂,也更关键——行政手段能治标,法律手段才能治本。杜孟牵头成立了立法工作组,成员包括司法局的法制专家、高校的法学教授、娱乐行业的代表、市民代表,前后召开了8次座谈会,征求了200多条意见,光修改草案就改了12稿。

立法座谈会上,争议最大的是“涉黄场所的处罚力度”。娱乐行业代表提出:“能不能给一次‘限期整改’的机会?有的场所可能是员工私下搞涉黄,老板并不知情,首接吊销执照太严厉了。”

市民代表李大爷立刻反驳:“不行!涉黄这种事,一旦沾了就没‘不知情’的说法!之前那些涉黄场所,哪个老板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是给整改机会,他们肯定会接着搞,根本改不了!”

高校法学教授周教授则从法律层面分析:“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涉黄属于严重违规行为,首接吊销执照符合上位法的精神;而且‘零容忍’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让娱乐场所不敢碰涉黄的红线。”

杜孟认真听着大家的意见,最后拍板:“就定‘一次性取缔’——只要被查实涉黄,不管是老板指使还是员工私下行为,一律吊销营业执照,经营者5年内不得再从事娱乐行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另外,我们还要在条例里加入‘场所溯源’条款,涉黄场所的房东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收回房屋产权。”

这个条款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之前很多涉黄场所被查封后,房东换个租客继续出租,导致涉黄问题反复,“场所溯源”能从源头切断涉黄场所的生存空间。

除了处罚条款,条例还明确了“娱乐场所的经营规范”:营业时间不得超过凌晨2点;不得设置封闭式隔间;必须安装高清监控,保存时间不少于30天;从业人员必须实名登记,备案至公安部门。这些条款看似严格,实则是为了让娱乐场所回归“正规经营”的本质。

5月30日,《G市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草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票通过初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审议时说:“这个条例既借鉴了其他城市的经验,又结合了G市的实际,特别是‘一次性取缔’和‘场所溯源’条款,针对性很强,能有效防止涉黄反弹,为G市的文旅发展保驾护航。”

机制运行一个月后,G市涉黄案件连续8个月归零,举报热线每月只有1-2起“误报”,滨江路、老城区等重点区域再也没出现过涉黄苗头。省公安厅在全省治安工作会议上,把G市的长效机制作为“无黄城市”建设的样板推广,其他地市纷纷来G市考察学习。

杜孟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联合巡查记录、举报热线台账和条例草案,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涉黄问题容易反弹,长效机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还要不断完善——比如随着文旅产业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涉黄形式,巡查和举报机制也要跟着调整;条例实施后,还要跟踪评估效果,及时修改不合适的条款。

他拿起笔,在《G市治黄长效机制优化方案》上写下:“6月:开展联合巡查‘回头看’,重点检查己整改场所;7月:对举报热线接线员进行‘新型涉黄识别’培训;8月:跟踪条例实施情况,收集企业和市民反馈。”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方案上,也洒在办公桌上的一盆绿萝上——这是之前涉黄从业人员小张送的,她说:“杜书记,这盆绿萝好养活,象征着新生,希望G市能像它一样,越来越好。”

杜孟看着绿萝生机勃勃的叶子,想起小张现在在酒店做客房主管,想起李伟在H市开了自己的装修公司,想起G市街头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笑容,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治黄攻坚不是终点,而是G市新生的起点,只要坚持长效机制,坚持为老百姓做事,这座城市一定会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X1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场青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X1T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