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的G市,早春的暖阳终于驱散了连日的阴雨,金色的光线洒在滨海滩涂的工地上,把刚立起的蓝色围挡染成了暖色调。围挡上印着“G市滨海度假区开工大吉”的红色字样,旁边竖着一块巨大的项目效果图展板——白色的度假酒店依偎在红树林旁,蓝色的海洋馆像一颗镶嵌在沙滩上的蓝宝石,远处的邮轮码头停着两艘白色邮轮,引得路过的市民纷纷驻足拍照,孩子们趴在展板前,指着海洋馆的图案兴奋地喊:“妈妈,我要去看海豚!”
上午十点,滨海度假区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正式举行。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铺着红色的桌布,G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岭南文旅集团的高管,还有规划院的专家、市民代表坐在前排,台下挤满了媒体记者和围观的市民。杜孟穿着深色西装,站在主席台上,手里拿着《G市滨海度假区合作协议》,脸上带着沉稳的笑容——这份协议,他和岭南文旅集团的王总谈了三个多月,从投资金额到生态保护,从就业保障到运营管理,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只为确保项目既能带动经济,又能惠及百姓。
“现在,我宣布,G市滨海度假区项目正式签约!”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杜孟和岭南文旅集团董事长王健同时在协议上签下名字,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相机快门声“咔嚓”不断。王健举起签好的协议,对台下说:“我们集团之所以选择G市,不仅因为这里有优质的滨海资源,更因为杜书记和G市干部群众‘办实事、求实效’的作风——从治黄攻坚到文旅规划,我们看到了G市的变化和诚意,这20亿投资,我们投得放心!”
市民代表李大爷被邀请上台发言,他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三十年前的滨海滩涂,那时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只有几只白鹭在觅食。“我在这附近住了一辈子,以前这里是‘没人来的烂滩涂’,后来成了‘没人敢来的涉黄区’,现在终于要建成度假区了!”李大爷的声音有些哽咽,“谢谢杜书记,谢谢政府,让我们老百姓也能在家门口看海、逛海洋馆!”
签约仪式结束后,杜孟和王健一起按下了开工启动键,一台黄色的挖掘机发出“轰隆隆”的响声,铲起第一铲土,标志着滨海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工地上,100多名工人己经就位,他们穿着统一的橙色工装,戴着安全帽,有的在搭建临时工棚,有的在测量放线,有的在搬运建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杜孟走到一名工人身边,他叫张强,是之前“金碧辉煌桑拿城”的水电工,因为场所被查封失业,通过人社局的介绍来到这里工作。
“张强,在这里工作习惯吗?工资按时发吗?”杜孟拍了拍他的肩膀。
张强放下手里的扳手,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杜书记,习惯!这里管吃管住,月薪6000,比以前在桑拿城还高,而且干的是正经活,心里踏实!我还把我老乡也介绍来了,他以前也是干水电的,现在在那边搭工棚呢。”
杜孟点点头,对身边的项目负责人说:“一定要优先雇佣本地工人,尤其是之前的涉黄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他们需要工作,也需要机会证明自己。另外,安全设施一定要到位,安全帽、安全带必须按规定佩戴,每天开工前要做安全培训,不能出任何事故。”
项目负责人赶紧记下:“杜书记放心,我们己经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每个班组都有安全员,每天早上都会开安全会,还会定期检查设备,保证工人安全。”
离开滨海度假区,杜孟又去了滨江路的“夜色KTV”改造现场——这里要改造成“如家连锁酒店”和“新华图书城”,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拆除和结构改造。走进大楼,曾经的KTV包厢己经被拆得只剩下承重墙,几名工人正拿着电钻拆除天花板上的霓虹灯架,灰尘在空中飞舞,呛得人忍不住咳嗽。酒店项目负责人周经理拿着图纸,迎了上来:“杜书记,我们己经完成了80%的拆除工作,下周开始做水电改造,预计6月底完成装修,7月就能试营业。”
“图书城那边进度怎么样?”杜孟问,目光扫过一楼的空旷区域——这里将是图书城的大堂,计划设置儿童阅读区和咖啡区。
“图书城的设计方案己经确定,拆除工作和酒店同步进行,新华图书那边己经开始采购图书,主要以社科、文学、儿童读物为主,还会设置‘G市本土文化专柜’,展示本地作家的作品和岭南文化书籍。”周经理指着图纸上的儿童阅读区,“这里会装软包地面和防护栏,适合小朋友在里面看书、玩耍,家长也能放心。”
杜孟走到二楼,看到几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女工正在清理墙面,其中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小张——之前在“夜色KTV”做过服务员,参加技能培训后学了家政服务,这次酒店招聘后勤人员,她通过面试成了一名客房保洁员。“小张,在这里工作怎么样?累不累?”
小张看到杜孟,有些惊讶,随即露出笑容:“杜书记,不累!每天工作8小时,周末还能休息,工资4500,还交社保。我现在住在酒店提供的员工宿舍,离这里很近,走路10分钟就到了。”她指了指手里的清洁工具,“我还学会了用专业的清洁剂,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客人住得舒服,我也开心。”
“好好干,以后有机会还能学酒店管理,往上升。”杜孟鼓励道,“有什么困难就跟经理说,或者首接找我。”
小张用力点头:“谢谢杜书记,我会好好干的!”
最后一站是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现场。这里的23处骑楼己经围起了绿色的围挡,围挡上贴着骑楼的老照片和修复效果图,照片里的骑楼墙面斑驳,却透着浓浓的岭南风情;效果图里的骑楼墙面被修补一新,保留了原有的雕花窗棂和招牌,门口摆着盆栽,显得生机勃勃。
修复工程负责人老郑是土生土长的G市人,对骑楼有很深的感情,他手里拿着一把传统的灰浆抹子,正在指导工人修补墙面:“杜书记,我们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墙面用传统的‘纸筋灰’修补,这种灰浆透气性好,不容易开裂,跟老墙面的材质一样;屋顶的瓦片坏了,我们就从拆迁的老房子里找同款旧瓦,保证外观一致;还有这些雕花窗棂,坏了的我们请老工匠手工修复,不用机器雕刻,保留手工的质感。”
杜孟走到一栋骑楼前,看到工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拆除墙面的现代瓷砖,露出里面的青砖——这是之前涉黄场所装修时贴的,破坏了骑楼的原有风貌。“一定要把这些现代的东西全部清理掉,还原骑楼的本来样子。”他蹲下身,摸了摸青砖,“这些青砖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是骑楼的‘魂’,不能丢。”
“您放心,我们己经清理了3栋骑楼的瓷砖,接下来会加快进度。”老郑指着不远处的一间杂货店,“那间店的老板不愿意搬,我们就跟他商量,修复期间继续营业,我们从侧面施工,不影响他做生意——骑楼是给老百姓住的、用的,不能为了修复把老百姓赶走。”
杂货店老板李大爷正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看着工人施工,看到杜孟,赶紧站起来:“杜书记,您来啦!这些工人师傅很细心,施工的时候都很小心,没碰坏我的货,还帮我搬了好几次箱子呢。”他指着店里的旧招牌——“李记杂货店”,字迹己经有些模糊,“这个招牌我挂了三十年了,师傅说能修好,以后还能挂在门口,真好。”
杜孟笑着说:“大爷,等修复好了,您的店会更热闹,到时候会有很多游客来这里,您的生意也会更好。”
“那太好了!”李大爷笑得合不拢嘴,“我己经跟我儿子说了,等修复好,他也回来帮忙,咱们一起把店经营好。”
夕阳西下时,杜孟才结束了一天的调研。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路灯,他拿出手机,翻看项目进度表:滨海度假区一期工程预计12月底完成,海洋馆和沙滩浴场明年3月试营业;滨江路酒店和图书城7月试营业;老城区骑楼修复预计年底完成50%,明年6月全部完工。他在进度表上写下:“3月底前完成所有项目的安全检查,4月组织工人技能培训,5月开展‘项目质量月’活动,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检验。”
手机突然震动,是人社局局长老吴发来的信息:“杜书记,截至目前,三个文旅项目共雇佣本地工人3000人,其中之前的涉黄从业人员210人,失业人员850人,大家都很珍惜这份工作,干劲很足!”
杜孟回复:“好!继续跟踪,有困难及时解决,要让每个工人都能安心工作、稳定收入。”
放下手机,杜孟望向车窗外——滨江路的围挡上,市民们还在看项目效果图,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长椅上聊天,一派祥和的景象。他知道,文旅项目的落地,不仅是G市产业转型的开始,更是老百姓生活变好的开始。曾经的“涉黄洼地”,正在一点点变成“文旅新城”,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工人的汗水、市民的支持、干部的坚守,还有那些曾经犯错却愿意重新开始的人。
车驶过市政府广场,广场上的大屏幕正在播放G市文旅项目的宣传片,画面里的滨海沙滩、骑楼老街、图书城酒店,都充满了希望。杜孟看着屏幕,心里默默想:一定要把这些项目做好,让G市的老百姓能骄傲地说——我们的城市,干净、漂亮、有活力;我们的生活,安稳、幸福、有奔头。
夜色渐浓,G市的街头灯火璀璨,工地上的照明灯还在亮着,工人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了G市的明天,也为了自己的明天。杜孟知道,项目落地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很多挑战——质量管控、运营管理、客流吸引,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踏实做好每一件事,G市一定能实现从“涉黄之城”到“文旅新城”的华丽转身。
官场青云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官场青云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1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