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的G市,冬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市政广场上己经有了晨练的人群。穿着太极服的老人慢悠悠地划着招式,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边走边聊,街角的早餐铺飘出豆浆和油条的香气——这样平和的清晨,在三年前的G市,尤其是在曾经的“娱乐街”周边,几乎是种奢望。
杜孟的办公室在市政府12楼,落地窗外能看到半个城区的景象。他每天习惯提前半小时到岗,先翻开治黄专班送来的《每周巡查周报》。今天的报表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截至12月10日,G市涉黄案件连续8个月零立案,群众举报量从今年4月的每月50起,降至11月的2起,且均为误报(1起为游客误将正规按摩店当作涉黄场所,1起为邻里纠纷恶意举报)”。
报表旁边还附着一张照片:曾经霓虹闪烁的“金帝桑拿城”,如今挂着“G市老年活动中心”的木牌,几位老人正坐在门口的长椅上晒太阳,手里拿着报纸。杜孟指尖在照片上顿了顿,想起去年5月第一次突袭这里时的场景——当时包间里藏着暗门,走廊里的服务员看见民警就往消防通道跑,如今这栋楼里满是麻将声、说书声,连墙面都重新刷成了温暖的米黄色。
“咚咚咚”,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治黄专班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建军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省公安厅的红头文件:“杜书记,省厅刚发来的通报,咱们G市‘治黄’成效全省第一,还被定为‘无黄城市’样板,要求其他地市来学习经验。”
杜孟接过文件,快速扫了一遍,目光停在“长效治理机制值得推广”这句话上,抬头问:“最近夜查情况怎么样?尤其是城郊结合部那些曾经的‘死角’。”
张建军拉过一把椅子坐下,从包里掏出笔记本:“上周我们组织了3次联合夜查,覆盖了6个区的23家重点场所——之前的‘涉黄窝点’现在要么改成了超市,要么成了社区服务站,没发现反弹迹象。不过有个情况得跟您说下:城郊的‘幸福村’,之前有几家无证棋牌室,最近有人反映晚上噪音大,我们去查了,没涉黄,但还是责令他们晚上10点前关门,避免影响居民休息。”
“做得对。”杜孟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是去年6月王老板泼红漆后,老家派出所发来的报案记录,“越是现在形势好,越不能放松。你还记得去年咱们抓王老板的时候,他说‘G市的水很深’吗?这些‘水’可能没完全清干净,只是暂时沉下去了,一旦我们松劲,就可能浮上来。”
张建军深有感触地说:“您说得是。前几天我去邻市开会,他们那边就是因为放松了巡查,之前查封的涉黄场所换了个招牌又开了,还搞起了‘地下服务’,现在又得从头整治。咱们可不能走这条路。”
正说着,秘书小周端着两杯热茶进来,顺便递了份《G市2017年文旅产业收支快报》给杜孟:“书记,文旅局刚送来的,1-11月文旅总收入己经突破15亿元了,比去年全年翻了一倍还多。”
杜孟接过快报,仔细看了看分项数据:滨海度假区贡献了6.8亿元,文旅步行街贡献4.2亿元,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贡献2.5亿元,剩下的是其他文旅项目收入。他指着数据对张建军说:“你看,这15亿里,没有一分是‘黄税’,全是正经的旅游、餐饮、零售收入,而且还带动了3万多人就业——这比之前涉黄场所那点‘灰色收入’强多了。”
张建军凑过去看了看,笑着说:“我记得去年整治的时候,有人说‘封了涉黄场所,G市财政要垮’,现在看来,是他们眼光太短浅了。前两天我去文旅步行街,看到之前开KTV的刘老板,现在改开了一家‘岭南小吃店’,生意好得很,他还跟我说‘现在睡得踏实,再也不用怕警察上门’。”
“这就是我们要的效果。”杜孟放下快报,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穿梭的车流,“治黄不只是‘禁’,更要‘疏’——把涉黄场所的空间腾出来,给正规产业;把涉黄从业人员引导到正经岗位,让他们能靠劳动吃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反弹。”
上午10点,杜孟按照惯例,去城郊的“阳光社区”走访。这个社区曾经是G市涉黄问题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有10多家“黑旅馆”专门提供涉黄服务,居民意见很大。如今走进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柏油路、整齐的停车位,之前的“黑旅馆”大多改成了“便民超市”“家政服务站”,社区门口还挂着“G市文明社区”的牌子。
在社区服务中心,杜孟遇到了正在给老人理发的志愿者李娟。她之前在一家涉黄桑拿城做前台,整治后参加了人社局组织的家政培训,现在成了社区的全职志愿者,还组建了一支“巾帼服务队”,专门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服务。
“杜书记,您来了!”李娟看到杜孟,赶紧放下剪刀,擦了擦手,“上周我们服务队刚给社区20多位老人免费理了发,下周还打算组织‘健康讲座’,请医生来给老人讲养生知识。”
杜孟看着她手里的理发工具,笑着说:“你现在做得很有意义,比之前在桑拿城工作强多了吧?”
李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那可不是嘛!之前在桑拿城,每天都提心吊胆,现在帮老人做事,他们都很感谢我,我心里也踏实。上个月我还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拿到奖状的时候,我爸妈都替我高兴。”
从服务中心出来,杜孟沿着社区的小路走,遇到了正在遛弯的张大爷。张大爷今年78岁,在社区住了20多年,是涉黄问题的“老受害者”——之前他家楼下就是“黑旅馆”,晚上噪音不断,还经常有陌生人进出,他连窗户都不敢开。
“杜书记,您又来啦!”张大爷看到杜孟,热情地迎上来,“现在咱们社区可好了,晚上安安静静的,我每天都能出来遛弯,有时候还能跟老伙计们在广场上跳跳舞。上周我孙子来住,说‘爷爷,你们小区比我们小区还干净’!”
杜孟握着张大爷的手,问:“您觉得现在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尽管跟我说。”
张大爷想了想,说:“就是社区里的健身器材有点少,有时候想锻炼得排队。不过社区主任说,下个月就要装新的了,我己经盼着了。”
“放心,下个月肯定能装上。”杜孟点点头,“您要是有其他需求,随时跟社区反映,也可以打我的公开电话,我一定帮您解决。”
中午12点,杜孟在社区的“便民食堂”吃午饭。食堂是用之前的一家“黑旅馆”改造的,专门为社区老人提供低价餐食,一荤一素一汤只要8块钱。杜孟要了一份红烧肉、一份炒青菜,坐在几位老人旁边,边吃边聊。
“杜书记,您尝尝这红烧肉,比家里做的还香!”一位老人夹了一块肉给杜孟,“这食堂开得好啊,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官场青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我们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现在每天来这儿吃,又便宜又好吃,儿女也放心。”
另一位老人接着说:“之前这地方是‘黑旅馆’,我们都绕着走,现在改成食堂,我们天天来,这变化太大了!”
杜孟咬了一口红烧肉,确实软烂入味,他对食堂负责人说:“食材一定要新鲜,卫生要搞好,价格要实惠,让老人吃得放心、吃得满意。”负责人连连点头:“您放心,我们每天采购的食材都有台账,还请了社区老人当监督员,保证没问题。”
下午2点,杜孟回到市政府,召开“治黄长效机制巩固会”。参会的有公安、市场监管、文旅、街道等部门的负责人,每个人面前都放着《G市涉黄风险点排查表》。
会上,市场监管局局长王浩汇报:“我们对全市2000多家娱乐场所、旅馆、洗浴中心进行了排查,重点检查是否有‘暗门’‘隔间’,是否存在违规服务,目前没发现问题。下一步,我们打算把‘明察’改成‘暗访’,不定期抽查,防止商家钻空子。”
文旅局局长刘敏补充:“我们在文旅步行街、滨海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安装了200多个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人流和商户经营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通知公安和市场监管部门处置。另外,我们还在游客中心设立了‘治黄举报岗’,方便游客举报涉黄行为。”
杜孟认真听着,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等所有人都汇报完,他站起身说:“现在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大家一起拼出来的,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我强调三点:第一,巡查不能‘走过场’,要‘常态化’——公安每周至少2次夜查,市场监管每月至少1次暗访,街道每天都要有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第二,宣传不能‘停’,要‘深入化’——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宣传治黄成果和文明行为,让‘涉黄违法’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三,联动不能‘断’,要‘高效化’——各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线索及时互通,有问题一起解决,不能各自为战。”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G市2018年文旅发展规划》,接着说:“明年我们还要加大文旅投入,把滨海度假区二期建起来,把老城区的历史建筑修复完,再引进几个大型文旅项目,让G市彻底摆脱‘涉黄洼地’的标签,变成‘文明旅游城’。到时候,咱们的老百姓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咱们的干部也能挺首腰杆干事。”
散会后,杜孟留下张建军,单独叮嘱:“你安排人,对之前的涉黄人员再做一次回访,尤其是那些转行的,看看他们有没有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比如之前在KTV做服务员的小张,现在在家政公司上班,你问问她工作顺不顺利,要不要培训提升。只有让他们真正稳定下来,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反弹。”
张建军点点头:“我下午就安排人去做回访,下周给您报结果。”
傍晚6点,天色渐渐暗下来,杜孟走出市政府大楼,打算去文旅步行街看看晚上的情况。此时的步行街己经亮起了灯笼,红色的灯笼沿着街道一路延伸,像一条红色的长龙。街上人头攒动,有吃小吃的游客,有逛街的市民,还有表演粤剧的民间艺人,热闹又有序。
杜孟走到一家卖广绣的店铺前,店主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给游客介绍广绣的针法。老人之前是老城区的居民,因为涉黄问题,房子租不出去,生活困难,文旅步行街开街后,他租了个小铺子卖广绣,现在每月收入比之前翻了三倍。
“杜书记,您晚上还来巡查啊?”老人看到杜孟,热情地打招呼,“您看,今天又卖了5幅广绣,都是游客买的,他们说喜欢咱们岭南的文化。”
杜孟拿起一幅绣着木棉花的广绣,称赞道:“绣得真好!以后要多培养年轻人,把广绣这门手艺传下去。”
老人笑着说:“己经在传了!我招了两个徒弟,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她们学得很认真,以后咱们G市的广绣肯定能发扬光大。”
从店铺出来,杜孟沿着步行街往前走,看到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在给游客分发“文明旅游手册”。他们是附近中学的志愿者,每周六晚上都会来步行街做宣传。
“叔叔阿姨,请看一下,在G市旅游要遵守文明公约,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把手册递给一对游客夫妇,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
游客接过手册,笑着说:“谢谢小朋友,我们会遵守的,你们G市又干净又文明,我们很喜欢。”
杜孟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去年整治涉黄的时候,有人说“G市完了,没人会来旅游了”,可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G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文明创建中,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得以传承——这就是“治黄”带来的改变,不只是清除了一颗“毒瘤”,更是让G市重新焕发了生机。
晚上8点,杜孟回到家,妻子正在看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是G市文旅宣传片——画面里,滨海度假区的沙滩上满是游客,文旅步行街的灯笼璀璨夺目,老城区的骑楼古色古香,配着温柔的旁白:“G市,一座有温度、有文明、有活力的城市。”
“你看,咱们G市现在多好。”妻子指着电视,对杜孟说,“之前你天天加班,我还担心你身体,现在看到这么好的结果,我也替你高兴。”
杜孟坐在沙发上,接过妻子递来的热茶,说:“还不能放松,明年还有很多事要做。不过看到老百姓过得开心,我就觉得之前的辛苦都值了。”
他拿起手机,翻开治黄专班的工作群,里面正在发今晚的夜查照片——民警们在城郊结合部巡查,商户们规范经营,街上没有异常情况。张建军还发了一条消息:“今晚巡查一切正常,大家继续保持!”
杜孟回复:“辛苦了,注意安全,明天开会总结。”
放下手机,杜孟望向窗外,市政府大楼的灯光还亮着,远处的文旅步行街依旧热闹。他知道,涉黄归零不是终点,文明创建也没有尽头,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但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只要老百姓支持,G市一定会越来越好。
2017年12月31日,G市召开年度总结大会,杜孟在会上宣布:“2017年,G市涉黄案件连续8个月归零,文旅产业收入突破15亿元,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我们要继续巩固治黄成果,加快文旅发展,让G市成为真正的‘文明之城、幸福之城’!”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里满是认可,满是期待,满是对G市美好未来的憧憬。杜孟看着台下的干部群众,心里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坚守初心,真抓实干,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X1T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