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的解剖楼落满深秋的银杏叶时,李欣对着标本瓶里的肺部组织突然反胃。福尔马林的气味里,她莫名想起外婆院子里的桂花树——此刻应该开得正好,金黄的花簇压弯枝头,外婆会搬着竹梯,用蓝布围裙接着簌簌落下的花瓣,说"头茬桂花最是香甜"。
"又想外婆了?"周明远递过柠檬糖,看见她盯着急救箱上的白海棠贴纸发呆。那是李鑫寄来的航模贴纸,边角还沾着胶水痕迹。她想起今早收到的短信,李鑫说航模队新做的风洞模型能抗十二级湍流,末尾画了个流口水的表情:"想吃福伯做的桂花年糕了。"
傍晚的西合院飘着熟悉的甜香。李鑫趴在航模工作台上,鼻尖蹭到机翼上的荧光涂料,却总觉得那味道像极了外婆熬的桂花羹。老张正在焊接新的信号发射器,突然说:"小鑫,你外婆刚才打电话,说熬了桂花羹,让你去拿。"
她跳起来时碰倒了模型,机翼上的"欣"字贴纸歪了。想起李欣昨天视频时眼底的青黑,说解剖课连续熬了三个通宵,她抓起书包就往外跑,连外套都没穿。京都的秋风卷着桂花香,胡同里的老槐树落了满地金黄,像极了前世他们在上海走过的那条梧桐道。
外婆坐在院里的藤椅上,正在过滤桂花。青瓷盆里的花瓣浮在水面,她用细纱网一遍遍淘洗,银发在夕阳下闪着光。看见李鑫跑进来,她笑着指了指石桌上的保温桶:"刚熬好的,给欣欣也带一份,医学院的孩子辛苦。"
保温桶还烫着手心,李鑫看见外婆袖口的补丁——那是她偷偷用李鑫旧迷彩服改的,说"军布耐磨"。福伯端来刚烤好的桂花饼,上面撒着细碎的花瓣:"小姐在医学院吃不好,让她多喝点羹。"
军区大院的路灯亮起来时,李欣正在急诊室帮老院长整理病历。突然闻到熟悉的甜香,回头看见李鑫站在门口,保温桶的热气模糊了她的眼镜片。"外婆熬的桂花羹,"李鑫把桶塞给她,自己搓着冻红的手,"加了莲子和雪耳,说能安神。"
两人躲在值班室分食羹汤。瓷勺碰到桶壁发出清脆的响声,桂花的甜香混着消毒水的气味,竟意外和谐。李欣想起前世住院时,李鑫也是这样偷偷带汤进来,被护士抓住时还理首气壮说"病人需要营养"。
"航模比赛怎么样?"她舀起一勺羹,看见里面卧着两颗去了芯的莲子。
"拿了最佳创新奖,"李鑫摸出裤兜里的奖牌,上面还沾着木屑,"给发射器加了语音预警,说的是'前方有气流,请调整航线',用的是你录的音。"
窗外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李欣握着瓷勺的手顿了顿。她想起白天抢救的高空减压病模拟病例,那些冰冷的仪器和数据,突然觉得不如这碗桂花羹来得实在。"外婆身体好吗?"她小声问,想起上次视频时外婆咳嗽了两声。
"好着呢,"李鑫抢着说,把一块桂花饼塞进她嘴里,"还说等你放假,教你做糖桂花,说女孩子要学会做点甜的。"她没说外婆偷偷让福伯给她准备了治咳嗽的枇杷膏,藏在保温桶最底层。
深夜的医学院宿舍,李欣把剩下的桂花羹分给周明远。他舔着勺柄感叹:"比我妈做的还好吃。"她看着保温桶内壁的桂花残渣,突然想起外婆说的"花要选半开的,太盛则散,未开则涩",像极了她们现在的处境——十八年的时光,不早不晚,刚好够把苦涩熬成甜。
与此同时,李鑫在航模工作室给模型涂最后一层防护漆。桂花羹的甜香还留在指尖,她在机翼内侧刻下小字:"木樨落处,即是心安。"老张递过新调试好的信号接收器,屏幕上的波纹稳定如常,像极了外婆熬羹时平静的眼神。
这个秋夜,西合院的桂花树还在落英,医学院的急诊灯依旧亮着,航模工作室的台灯彻夜不熄。一碗桂花羹在两个错位的灵魂间传递,甜香里有外婆的牵挂,有前世的记忆,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李欣后来才知道,那天的桂花羹里,外婆偷偷加了一味特殊的药材——是爷爷从军区总医院要来的,说能增强记忆力。就像那些被精心熬制的时光,每一份关爱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用心,支撑着她们在改变命运的路上,走得更稳,也更暖。
而当李鑫把最后一架改良后的航模放上测试台时,机翼上的白海棠在灯光下闪着微光。她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想起那碗桂花羹的甜香,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因为木樨落处,不仅是心安,更是家的方向。
瑶卜柯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2O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