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合作社如同一条汇入江河的溪流,在吸纳了新的成员、拓展了产品线后,规模日益壮大,活力迸发,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可避免的“成长的烦恼”。
最突出的问题体现在物资管理和工分记录上。
随着腌菜坊的建立、草药加工的开始,以及日常种植所需,合作社采购的物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种子、肥料、包装材料、加工用具……林林总总,虽然有大山和李叔他们负责搬运归置,但领用记录却开始出现混乱。有时春兰嫂需要新的包装盒,跑去仓库找,却发现数量对不上;有时小飞急需一批定制标签,却不知道被谁领走用在了哪里。虽然都是小问题,不影响大局,却降低了效率,也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工分记录方面也是如此。以前人少地少,孟五叔凭着好记性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大概理清。现在社员多了,有固定长工,有临时雇工,还有像翠花婶子这样身兼数职(食堂、腌菜坊协调)的,出工情况复杂,单靠人工记录和记忆,难免出现疏漏或记忆偏差。曾有两次,在核算临时雇工报酬时,就因为出工天数记录不清,差点引发矛盾,虽然最后核实清楚,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
另一件让孟婕隐隐担忧的是产品质量标准的执行。大部分老社员经过熏陶和实践,己经深刻理解了品质的重要性,操作规范。但新加入的成员,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对“归园田居”那套细致到近乎苛刻的生态种植和加工标准,理解还不够深入,执行起来难免打折扣。比如,有次一个新来的年轻人在间苗时,手法不够轻柔,损伤了一些苗根;还有一次,包装时为了求快,没有严格按照大小品相分级,混装了一小批蔬菜,虽然被春兰嫂检查出来返工,但也暴露了标准传导不到位的问题。
这些问题,孟婕都看在眼里。她知道,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而是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以前是小作坊式的管理,靠的是人情、自觉和带头人的威望。但现在规模大了,事务繁杂了,就必须依靠清晰的规则和制度来保障高效、公平的运转,确保“归园田居”这块金字招牌不被稀释。
这天晚上,孟婕特意留住了孟五叔、小飞和翠花婶子(作为老社员和重要岗位代表)。
“五叔,小飞,婶子,最近咱们合作社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孟婕开门见山,语气平和但认真,“活多了,人多了,是好事,说明咱们发展壮大了。但有些小问题也开始冒头,我觉得,咱们是时候坐下来,好好把咱们合作社的‘规矩’理一理,定得再细一点了。”
孟五叔抽着旱烟,点了点头,眉头也皱着:“是啊,婕丫头,俺也琢磨这个事呢。以前俺管一个村,也没现在管这点人和事感觉心累。光靠嘴说和俺这老脑子记,是不行了。”
小飞深有感触:“婕姐,我举双手赞成!尤其是物资和线上这块,没有清晰的流程和记录,太容易出错了,也影响效率。”
翠花婶子虽然对“制度”这个词有点陌生,但也明白孟婕的意思:“是该立立规矩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嘛!不然俺那腌菜坊,今天你拿点盐,明天他拿个罐,没个准数也不行。”
见核心成员都意识到了问题并支持改变,孟婕心里有了底。“那好,咱们就从最急需的几个方面入手:财务物资管理、岗位职责与考核、还有最重要的,产品质量标准落实。咱们一起,弄一套简单明了、大家都能看懂能执行的章程出来。”
合作社规范化管理的第一步,就在这个夜晚,悄然迈出。
制定规章制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既要规范管理,又不能过于繁琐,脱离农村实际;既要体现公平效率,又要照顾到人情和合作社互助的初衷。
孟婕深知这一点。她没有首接套用城里企业那套复杂的体系,而是决定从合作社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与大家一起商量着来。
第一次专题讨论会,聚焦“财务与物资管理”。参加的有孟婕、孟五叔、小飞、负责仓库钥匙和大致记录的李叔,以及心思细腻、被孟婕特意叫来记录的春兰嫂。
会议地点就在粮站的小办公室,桌上摊着几个旧本子和孟婕新买的文件夹。
“咱们先理清楚,合作社的钱和物,主要有哪些进出。”孟婕引导着大家。
小飞负责线上销售,对收入最清楚:“收入主要分三块:线上销售货款、赵老板这样的固定客户结算、还有偶尔的线下零散收入。”
孟五叔补充:“支出就杂了:买种子化肥、包装材料、物流费、大家的工钱分红、还有添置工具设备什么的。”
“问题就在于,支出杂,记录不清。”李叔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有时候谁急着要用个啥,跟俺说一声就拿走了,俺事后一忙可能就忘了记。时间一长,就乱了。”
“所以,咱们得有个规矩。”孟婕拿出准备好的新本子,“以后,所有采购,无论大小,必须有小飞或者五叔签字的单据,李叔您凭单据收货、登记入库。领用任何东西,哪怕一包种子、几个包装盒,也必须填写领用单,写清楚时间、物品、数量、用途、领用人签字,李叔您见单发货,并及时在库存本上减掉。”
她看向李叔:“李叔,我知道这样您会麻烦点,但账目清楚了,大家心里都亮堂,也能避免以后扯皮。”
李叔想了想,郑重地点头:“中!俺不怕麻烦,清楚了就好!”
“财务方面,”孟婕转向小飞和孟五叔,“小飞负责记录所有收入,每天核对线上平台和银行流水。五叔您负责审核所有支出单据,确认无误后签字,小飞这边才能付款。每个月,咱们把收入和支出汇总一次,向大家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这个好!”孟五叔拍手,“账目公开,大家心里有数,就没闲话了。”
“还有咱们的发展基金和互助基金,”孟婕补充,“每一笔进出都要单独记账,动用必须经过咱们几个核心成员共同商量同意。”
接着,他们又一起设计了简单的入库单、领用单和现金日记账的格式,由春兰嫂着清,以后就由她协助李叔进行详细的物资登记和核对。春兰嫂认真负责,字也写得端正,很适合这个工作。
初步的财务物资管理制度就这样确定下来。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张单子和几个本子,却意味着合作社的管理向规范化迈出了第一步。散会后,李叔拿着那本崭新的物资登记本,翻来覆去地看,嘴里念叨着:“这下好了,有凭有据,清清楚楚!”
孟婕看着这一幕,知道这只是开始,但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还有更重要的岗位职责与质量标准需要明确。
(http://www.220book.com/book/X3I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