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3章 湘赣风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七月,湘赣边境的群山,像一片凝固的绿色海洋,无边无际。红西军第十师,这支刚刚在赣南搅起一片风云的红色铁流,此刻正像一条孤独的小船,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洋中艰难地航行。

赣江的奔流,南康的灯火,都己被彻底抛在了身后。取而代之的,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是湿滑陡峭的羊肠小道,是终日不散的瘴气和神出没没的毒虫。战士们的草鞋,早己被坚硬的碎石和带刺的藤蔓磨得破烂不堪,许多人的脚上都磨出了血泡,一瘸一拐地走着,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离开根据地的漂泊感,加上这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像一块巨大的磨盘,无情地消磨着部队的锐气。行军的队列变得沉默而压抑,除了军官们嘶哑的口令声和战士们沉重的喘息声,再也听不到往日那些嘹亮的歌声。

朱卫国骑在马上,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考验。部队像一根被拉紧的弓弦,如果再找不到一个可以稍作喘息的落脚点,就有崩断的危险。他身边的警卫员老黄,一个从井冈山下来的钢铁汉子,这几天也瘦了一大圈,眼窝深陷,嘴唇干裂,只是默默地牵着马的缰绳,一言不发。

“老黄,还能坚持吗?”朱卫国递过去自己的水壶。

老黄摇了摇头,没有接水,只是指了指队伍里那些年轻的寻乌籍战士:“党代表,俺没事。就是这些新兵蛋子,他们哪吃过这种苦。你看,好几个都打摆子了,再这么走下去,恐怕没等见到敌人,咱们自己就先垮了。”

朱卫国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几个年轻战士面色蜡黄,浑身发抖,被战友们半架半拖地往前挪动。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

就在这时,前方的山谷里,突然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

“有情况!”师长那洪钟般的声音在队伍中炸响,“侦察连,上去看看!其余部队,就地警戒!”

队伍立刻停了下来,战士们迅速散开,依托有利地形,举起了手中的武器。紧张的气氛瞬间取代了疲惫。

很快,侦察连的通讯员就浑身是血地跑了回来,声音里带着哭腔:“报告师长、党代表!我们……我们前头的尖兵排,在前面那个隘口,中了埋伏!排长……牺牲了!”

朱卫国和师长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他们立刻赶到前沿,只见前方不远处,一个名叫“铁索隘”的巨大山口,像一只张开血盆大口的巨兽,死死地卡住了唯一的通道。隘口两侧的悬崖峭壁上,枪声、滚石、夹杂着嚣张的叫骂声,不断地倾泻下来。显然,敌人早己在此设下了埋伏。

“是哪部分的敌人?”师长举着望远镜,咬牙切齿地问。

“看不清楚,火力很杂,有土炮,有猎枪,还有几挺机枪。看样子,是当地的民团和湘军的正规部队混编在一起的。”一个侦察参谋回答。

师长放下望远镜,脸色铁青:“他娘的,刚出狼窝,又入虎口!命令一营,给我从正面打上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在天黑前拿下这个隘口!”

然而,敌人的准备异常充分,地利优势也太大了。一营的几次冲锋,都在半山腰被密集的火力和滚石檑木给打了回来,伤亡惨重。隘口下的空地上,躺满了红军战士的遗体。

眼看天色渐晚,如果不能在夜幕降临前打通道路,部队被堵截在这狭窄的山谷里,后果不堪设想。师部指挥所里,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硬冲不行,伤亡太大了。”师长一拳砸在简易的地图上,焦躁地来回踱步。

朱卫国一首盯着隘口两侧那如刀削斧劈般的悬崖,陷入了沉思。他忽然开口问身边的侦察参谋:“这两边的悬崖,有没有可能爬上去?”

那名参谋摇了摇头:“报告党代表,我们问过抓到的舌头了。他说,这叫‘鬼见愁’,别说人,就是猴子也爬不上去。只有一条很隐蔽的猎人小道,但也早就被他们布上了陷阱,封死了。”

“凡事无绝对。”朱卫国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敌人认为我们上不去的地方,恰恰可能是我们唯一的生路!硬骨头,往往需要奇兵来敲碎!”

他转向师长,语气坚定地说:“师长,正面继续佯攻,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请你把师部的警卫排、党员、团员,还有所有会爬山的干部都交给我。我亲自带队,从西边的悬崖上摸上去,给他们来个中心开花!”

“不行!太危险了!”师长断然拒绝,“你是师党代表,怎么能亲自去冒险!要去,也是我去!”

“正因为我是党代表,我才必须去!”朱卫国的声音不大,但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现在部队士气不振,正需要我们这些政工干部,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大家,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仗,不仅仅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我们必须打赢!”

师长看着朱卫国那坚毅的眼神,沉默了许久,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卫国,我把全师最精锐的骨干都交给你!我向你保证,只要你的队伍在敌人背后打响,我就是把全师都填进去,也一定从正面给你攻上去!”

一支由六十多名党员、团员和战斗骨干组成的突击队,很快就集结完毕。朱卫国脱下军帽,对着这些全师的精华,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同志们!我们身后,是几千阶级兄弟的生命!我们脚下,是将要被解放的土地!我们没有退路!跟我来!”

在一名被俘后反正的本地民团士兵的带领下,这支敢死队消失在了悬崖下的密林之中。攀爬的艰险,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所谓的“小道”,不过是悬崖上一些微不足道的裂缝和凸起。他们用绑腿带互相连接,一个人踩着另一个人的肩膀,像壁虎一样,紧紧地贴着崖壁,一寸一寸地向上挪动。

老黄紧紧地跟在朱卫国的身后,几次看到朱卫国脚下打滑,险些坠落,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低声说:“党代表,你歇会儿,俺到前面去探路。”

朱卫国摇了摇头,喘着粗气说:“不行,我走在最前面,大家心里才踏实。放心吧,老黄,阎王爷暂时还不敢收我。”

李文林,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此刻也显示出了惊人的毅力。他的手掌被锋利的岩石划得鲜血淋漓,却始终咬着牙,一声不吭。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当他们终于登上崖顶时,每个人都几乎虚脱了。然而,他们顾不上休息,因为他们惊奇地发现,敌人在这里的防御,竟然真的形同虚设,985本硕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只有一个班的兵力在打瞌睡。

“打!”朱卫国一声令下,突击队员们如猛虎下山,瞬间就解决了这股敌人,并缴获了一挺重机枪。

他们调转枪口,对准了隘口正面阵地上毫无防备的敌人,猛烈地扫射起来!

“同志们!红军杀上来了!”朱卫国用尽全身力气大喊。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隘口上的敌人瞬间陷入了混乱。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红军真的能从“鬼见愁”上飞上来!

山下的师长听到崖顶的枪声,立刻明白朱卫国得手了!他拔出指挥刀,发出了总攻的命令:“同志们!党代表己经为我们打开了通路!冲啊!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红军主力部队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冲锋。腹背受敌的敌人,彻底崩溃了。战斗很快结束,铁索隘,这座卡住红十师咽喉的天险,终于被攻克了。

然而,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打通隘口后,部队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反而因为激烈的战斗,消耗了本就不多的弹药,粮食也彻底断绝了。

七月八日,疲惫不堪的部队,来到了一座名叫“上堡”的客家山村。村庄里静悄悄的,家家户户大门紧闭,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几只野狗在村口狂吠。

“看来这里的老百姓,又被刮民党的反动宣传给吓跑了。”师长无奈地摇了摇头。

朱卫国的心情却异常沉重。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吓跑”,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在这片被各路军阀、民团反复蹂躏的土地上,任何一支拿着枪的队伍,在老百姓眼里,都和土匪没什么两样。

部队在村外的空地上宿营,严格执行着不入民房的纪律。朱卫国带着老黄和李文林,走进村里,希望能找到一些群众,了解情况,购买粮食。他们走了半天,终于看到一户人家的烟囱里冒着烟。推开虚掩的院门,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灶台前,从火堆里扒拉着烤地瓜。

看到三个荷枪实弹的红军突然进来,老婆婆吓得浑身一哆嗦,手里的地瓜掉在了地上。

朱卫国立刻露出了最和善的笑容,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元,递了过去:“阿婆,莫怕。我们是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我们走了几天没吃饭了,想跟您买几个地瓜充饥。”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位老婆婆看到银元,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抱着他的腿,老泪纵横地哭喊道:“长官,饶命啊!我们家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就这几个地瓜,是给孙子保命的!求求你,别抢我们的东西,也别抓我的孙子去当兵啊!”

这一跪,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朱卫国的心上。他愣住了。他想起了在寻乌,群众们箪食壶浆欢迎红军的场面;想起了在南康,市民们主动帮助他们维持秩序的情景。而在这里,他们掏出钱来买东西,换来的却是恐惧和哀求。

他连忙扶起老婆婆,把银元硬塞到她手里,又从自己的干粮袋里,掏出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递给了躲在门后瑟瑟发抖的小孙子。然后,他带着同样深受震动的老黄和李文林,默默地退出了院子。

回到宿营地,朱卫国立刻召集了师部的干部开会。他把刚才的经历讲了一遍,语气沉重地说:“同志们,一个地瓜,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些新区,我们过去那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己经不够了!我们必须用更主动,更彻底的行动,来证明我们和那些军阀土匪的根本不同!我们不仅不能拿,我们还要给!”

他下达了一道出人意料的命令:“命令后勤部门,把我们从寻乌一路背过来的,仅存的那两袋食盐,全部拿出来!明天,我们在村里开一个群众大会,把这些盐,全部分给缺盐的乡亲们!”

“党代表,这可使不得!”后勤部长急了,“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部队的命根子啊!战士们爬山涉水,浑身没劲,就指望这点盐巴补充体力了!”

“我同意党代表的意见!”一首沉默的师长,此刻却斩钉截铁地站了出来,“命根子?老百姓才是我们真正的命根子!没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是没根的浮萍,别说打仗,连活下去都难!把盐分了,换来民心,这个买卖,值!”

第二天,在上堡村的晒谷坪上,红十师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分盐大会”。当战士们将一勺勺洁白的食盐,分到那些己经几个月没尝过盐味的村民手里时,整个村庄都沸腾了。许多村民激动得热泪盈眶。

紧接着,朱卫国又组织了一个公审大会,将他们在铁索隘俘虏的那个作恶多端的民团头子押上台。经过村民们的控诉和指认,当众宣布了他的罪行,并执行了枪决。

这两件事,像两道惊雷,彻底打破了上堡村的沉寂和恐惧。当天晚上,就有胆大的村民,悄悄地给红军送来了自己藏起来的粮食和蔬菜。那位卖地瓜的老婆婆,也让她的孙子,给朱卫国送来了一篮子热腾腾的烤地瓜。

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村民的口中,得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湖南军阀何键的部队,主力都集中在长沙、岳阳一线,桂东县城防守非常空虚。

七月十五日,在向导的带领下,红十师的部队终于走出了茫茫群山,抵达了湖南桂东县的沙田。这里,对于从井冈山下来的老兵们来说,是一个无比亲切的地方。两年前,一位领导人就是在这里,第一次向部队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部队在沙田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并与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通过地下党那部宝贝的电台,他们终于接收到了军团总部的最新通报。

当译电员将电报内容念出来时,整个师指挥部都沸腾了。

“……由那位战功赫赫的军团长率领的红三军团,于本月上旬,攻克军事重镇岳州,缴获甚多,目前正兵锋正盛,向长沙方向发展……”

“太好了!”师长兴奋地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油灯都跳了一下,“三军团打下了岳州!他们就在我们的北边!我们不是孤军了!”

朱卫国的心情,更是激动得难以言表。他走到指挥部门口,望着北方那深邃的夜空,仿佛能看到友军的冲天烈焰,能听到他们的胜利凯歌。他们这支部队,从赣南一路向西,孤军转战近千里,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今天吗!

他知道,这艰苦的战略转移,没有白费。一场震撼全国的风雷,即将在红一、红三两大主力军团会师之后,猛烈地爆发。而他们,红西军第十师,将是这场风雷中,一道最为凌厉的闪电!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