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黄土塬的风就裹着沙砾打在帐篷上,发出“噼啪”的声响。李萍揉着眼睛坐起身,指尖刚触到帐篷帘,就被外面的景象惊得屏住了呼吸——昨夜新抽的固土藤,竟在一夜之间爬满了半面坡,翡翠色的藤叶在晨光里舒展,根须扎进黄土的地方,裂开的沟壑都收敛了些,像是被温柔地缝补过。
“这些藤长得比竹海坪的重生藤还疯。”周衍正蹲在渠边检查水流,见李萍出来,扬了扬手里的陶片,“你看这蚀根水的残渣,被藤根裹成了硬疙瘩,再也渗不进土里了。”
冷凝霜早己收拾好行囊,银箭斜插在箭囊里,红绳缠着片带着露水的固土藤叶:“顺着藤脉往塬谷走,里面应该有老藤。”她指着远处的谷口,那里的黄土坡上,隐约能看见些粗壮的褐色藤影,缠着的岩石往上攀,像给大地系了条旧腰带。
玄九抱着藤灵鱼的水盆,踩着新藤铺就的“绿毯”往谷口跑,脚下的黄土不再打滑,固土藤的根须在鞋底轻轻挠着,像是在撒娇。“它们在欢迎我们呢!”他回头喊,声音在谷间荡出回音,惊起几只灰扑扑的山雀,扑棱棱掠过藤叶。
进了塬谷,风突然小了许多。两侧的坡壁上,布满了碗口粗的古藤,藤身被风沙磨得发亮,有些地方还嵌着碎石,却依旧倔强地往谷心蔓延。李萍伸手抚过最粗的那株古藤,指尖触到藤身的刻痕,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竟组成了断断续续的字。
“是‘守塬人’留下的。”她凑近些,辨认出“水”“土”“藤”几个字,刻痕里还残留着暗红的痕迹,像是用血混着黄土刻上去的,“他们在用身体记着护藤的规矩。”
周衍用短刀撬开古藤旁的碎石,底下露出块半埋在土里的残碑,碑面被风沙啃得坑坑洼洼,仅存的字迹里,“共护”二字格外清晰。“这碑至少有百年了。”他拂去碑上的黄土,发现碑座缠着圈细藤,藤叶正顺着碑纹生长,像是在修补残缺的字迹,“古藤在守着它呢。”
冷凝霜的银箭突然指向谷心的山坳,那里的雾气里,隐约有片青灰色的屋顶。“有村落的痕迹。”她拉满弓弦,银箭贴着古藤飞出去,红绳在雾里划出道弧线,“而且屋顶上长着藤,说明有人住过。”
往山坳走的路上,古藤越来越密,有些藤身交织在一起,在头顶织成天然的拱廊,阳光透过藤叶的缝隙洒下来,在黄土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玄九突然指着拱廊的藤叶,那里的叶片竟组成了幅简笔画:一个人牵着藤,藤牵着土,土牵着水,像条循环的链子。
“是‘共生链’!”李萍想起沼泽泽的护泽人铁牌,“守塬人早就懂了,水、土、藤、人,少了谁都不行。”
山坳里的村落果然荒废了,残垣断壁上爬满了固土藤,门框上还挂着半截褪色的红布,风一吹,像面小小的旗子。最完整的一间土屋前,立着个石碾子,碾盘上的凹槽里,积着层厚厚的绿苔,苔痕里缠着些细小的藤根——那是被碾碎的藤籽发的芽。
“他们最后还在种藤。”周衍摸着碾盘上的绿苔,声音有些发沉,“看这屋角的灶台,火灭得很突然,像是走得匆忙。”
冷凝霜在土屋的梁上发现了个布包,解开一看,里面装着卷发黄的麻纸,上面用炭笔写着《固土诀》,末尾记着几行小字:“蚀根水漫,藤脉将枯,吾等带籽寻新土,留碑为记,盼后来人续护。”
“他们是带着藤籽去找干净的土地了。”李萍捏着麻纸,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这些古藤是他们留下的念想,守着残碑等他们回来。”
玄九突然在石碾旁的土坑里,挖出个陶罐,罐口封着层蜡,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的藤籽,籽皮上还沾着当年的黄土。“是他们没带走的种子!”他惊喜地喊,藤灵鱼突然从水盆里跳出来,尾巴扫过藤籽,籽皮竟裂开道缝,露出里面的绿芽。
“该把这些种子种下了。”李萍将藤籽撒在古藤周围的黄土里,又浇上些清淤泉的活水。种子刚触到湿土,就开始发胀,绿芽顶破籽皮,迅速往古藤的方向钻,像是在认亲。
随着新籽发芽,塬谷的古藤突然剧烈晃动起来,藤叶哗哗作响,竟在谷间汇成清晰的调子——正是《守崖谣》的完整版,比共青原孩童唱的多了段低沉的和声,像是古藤在跟着哼唱。
周衍掏出乐谱对照,激动得指尖发颤:“是守塬人把调子刻进藤脉里了!他们把《守崖谣》和《固土诀》融在一起了!”
冷凝霜的银箭在声浪里轻轻颤动,箭尾的红绳缠着古藤的根须,将藤脉的震动传到众人手心。李萍忽然感觉到,那些古藤的刻痕里,暗红的痕迹正在流动,顺着藤脉往新籽的绿芽里渗——那是守塬人的精气,在借着新藤延续。
“他们从没离开。”她望着拱廊的藤叶,那里的简笔画里,突然多了几个小小的人影,像是守塬人正牵着新藤往谷外走,“他们变成了藤脉的一部分,跟着我们往更远的地方去。”
傍晚时分,残碑周围的新藤己经缠上了古藤的老根,一青一褐交织在一起,像新老两代在交握。周衍在残碑的空白处,用炭笔添了行新字:“后来人至,藤脉续传。”笔锋刚落,古藤的刻痕里就渗出些汁液,将字迹晕染得更深,像是在盖章认可。
玄九把陶罐里剩下的藤籽,小心地收进行囊,又往里面塞了把塬谷的黄土:“带着它们去下一站,让守塬人的种子在更多地方发芽。”
夜里,众人躺在古藤织成的拱廊下,听着藤叶唱的《守崖谣》,黄土塬的风穿过藤叶,带着股温暖的气息。李萍望着残碑上的“共护”二字,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死守着等待,是像守塬人这样,带着希望去寻找,把种子留给土地,把念想留给古藤,让后来者能踩着他们的脚印,把守护的路继续走下去。
藤灵鱼在水盆里打着转,鳞片映着月光,像撒了把金粉。李萍知道,它在催着往下一站去——下一处藤脉在“红石山”,手记里说那里的藤脉长在赤色的岩石上,能耐高温,却因为山体滑坡,被埋在了乱石堆下。
“明天去红石山。”她轻轻抚摸古藤的刻痕,那里的暗红汁液己经干透,与藤身融为一体,“让守塬人的种子,在赤色的岩石上也能扎根。”
夜色渐深,塬谷的藤叶歌声渐渐轻了,化作温柔的低语。新藤缠着老根在月光下生长,残碑上的新旧字迹在星辉里闪着光,像是在诉说一个关于等待与重逢的故事。远处的山坳里,荒废的土屋门缝里,透出丝缕绿意,那是固土藤正顺着墙缝往里钻,要给旧屋织件新的绿衣裳。
李萍望着那些在黄土里交织的新老藤脉,忽然明白:所谓守护,从来不是孤独的前行,是无数双手在时光里接力,把水引进土,把藤种进地,把约定刻进血脉,让每一寸土地都记得,曾有人为它付出过怎样的温柔与倔强。
而他们,就是这接力中的一棒,带着守塬人的藤籽,带着古藤的念想,往红石山的方向走去,让赤色的岩石也能听见。
(http://www.220book.com/book/X3W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