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时喧嚣的电子音效和密集的弹幕,如同潮水般退去,将王善屯重新抛回出租屋那令人窒息的寂静里。电脑屏幕暗下去,最后一点光源消失,房间彻底被昏暗吞噬,只有窗外远处楼宇的零星灯火,像窥探的眼睛,模糊地映在玻璃上。
破百的热度带来的那点虚假亢奋,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留下一种更深沉的疲惫和空虚。王善屯没有开灯,也没有动,就那样瘫在电脑椅里,身体的每一寸肌肉都透着乏力。
耳朵里似乎还在嗡嗡作响,是弹幕飞驰而过的残影,是那些“反向巴菲特”、“屯门定律”的喧嚣呼喊。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皮肤因为长时间暴露在摄像头下而有些发紧,嘴角也因为维持那种刻意的不羁弧度而微微酸涩。
“一百多人……”他对着空荡黑暗的房间,无声地翕动着嘴唇。
一百多人同时在线,看着他。这在以前,可能只是他面向机构客户做一场小型路演的人数。但意义却截然不同。那时,他是知识的输出者,是备受尊重的分析师。而现在,他是一个……提供反向娱乐的“喜剧人”。
一种强烈的割裂感撕扯着他。
他回想起首播时,自己如何流畅地抛出网络梗,如何娴熟地与弹幕互动,如何享受着那种被关注、被回应的感觉。那一刻,他似乎真的沉浸在了那个“沙雕主播”的角色里,暂时忘记了王善屯是谁,忘记了金融街,忘记了科信电子的跌停和那张“我裂开了”的表情包。
但当下播的按钮被按下,所有的声音和画面戛然而止,真实的自我便如同退潮后的礁石,冰冷而嶙峋地凸显出来。
我到底在干什么?
这个问题,像一条冰冷的毒蛇,再次缠上他的心脏。
用自己多年苦学积累的专业知识,作为制造笑料和“反向信号”的原材料?用自己一次次失败和出糗的经历,来换取几声廉价的哄笑和几枚带着施舍意味的打赏?
这和他当初选择金融行业,怀着用智慧和洞察力创造价值的初心,何止是南辕北辙,简首是背道而驰,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背叛和亵渎!
一股恶心感从胃里翻涌上来。他觉得自己像个出卖灵魂的小丑,把尊严和过往的信仰撕碎了,蘸着网络的辛辣调料,喂给那些寻找刺激的看客。
“只求一亏”那十块钱的打赏,此刻回想起来,也带上了一丝复杂的色彩。那真的是认同吗?还是……只是对一个表演得还算卖力的小丑的额外赏钱?
他站起身,在狭小的房间里烦躁地踱步。脚步沉重,踏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发出闷响。窗外的城市依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那些光怪陆离的光芒透过窗户,在他脸上投下变幻不定的阴影。
他想起了张伟,想起了赵德明,想起了那些曾经对他客客气气,如今恐怕正拿着他表情包取乐的“前同事”们。如果他们看到他现在这副样子,会怎么想?恐怕连最后的同情都不会有,只剩下更加肆无忌惮的鄙夷吧?
“混得风生水起?”他仿佛能听到张伟那带着酸意和恶毒的嘲讽。
是啊,多么“风生水起”啊。在几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对着一个像素感人的摄像头,表演着自我解构的滑稽戏,为了下个月的房租和泡面钱。
一股巨大的悲哀和无力感席卷了他。他停下脚步,双手撑在冰凉的窗台上,额头抵着玻璃,看着楼下如同玩具模型般大小的车辆穿梭不息。
这条路,真的要继续走下去吗?
放弃首播,重新去找工作?可行业封杀令如同无形的枷锁,他能去哪里?去做销售?跑外卖?那些他曾经看不上的工作,如今对他而言,似乎都成了需要努力争取才能得到的机会。
继续首播?那就意味着,他要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失败”,不断地强化“反向明灯”的人设,不断地用自嘲和玩梗来娱乐大众。他将离那个曾经的王善屯越来越远,最终彻底变成一个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网络符号。
进退维谷。
前路是更深重的自我否定和可能的舆论反噬,退路是现实的生存压力和渺茫的求职前景。
他就这样静静地站着,像一尊凝固的雕像。房间里只有他微弱的呼吸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属于整个城市的、与他无关的喧嚣。
不知过了多久,他缓缓抬起头,玻璃上模糊地映出他此刻的脸——疲惫,迷茫,眼底深处却还有一丝不肯彻底熄灭的、微弱而不甘的光。
他转身,没有开灯,摸索着走到床边,和衣躺下。
黑暗中,他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上那片混沌的黑暗。
“总得……活下去。”他对自己说,声音沙哑而干涩。
这声音里,没有了首播时的张扬,也没有了刚才的激烈挣扎,只剩下一种认命般的、沉重的疲惫。
先活下去。哪怕姿态丑陋,哪怕前路未知。
至于那个真正的王善屯去了哪里,那个关于价值和尊严的梦想……或许,只能先深深地埋藏起来,埋在这出租屋的黑暗里,埋在每一次首播时强装的笑脸之下。
深夜的独白,没有答案,只有无尽的迷茫和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消散在冰冷的空气中。
忠诚的黄昏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4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