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缘苦旅
朱重八身着破旧的僧袍,手持化缘钵,孤身一人踏上了化缘之路。出了皇觉寺,眼前是一片萧索荒芜之景。干裂的土地张着大口,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苦难。路旁的树木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偶有几片枯黄的叶子飘落,更添几分凄凉。
朱重八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行,腹中饥饿如狼,脚步却坚定有力。他知道,化缘的路途充满艰辛,但这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走了许久,终于远远望见一个村庄。村庄里的房屋错落不齐,大多是用泥土和茅草搭建而成,显得破败不堪。
朱重八走进村子,每一步都扬起一小片尘土。村子里格外寂静,偶尔能看到几个面黄肌瘦的村民,眼神空洞,对他这个外来者毫无反应。他来到一户人家门前,轻轻叩响柴门,“吱呀” 一声,门缓缓打开,一位老妇探出头来,满脸警惕。
朱重八赶忙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老人家,小僧从皇觉寺而来,因天灾寺中缺粮,特出来化缘,还望您能施舍些吃食。” 老妇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中闪过一丝怜悯,转身回屋,不一会儿端出半碗稀粥递给朱重八。朱重八双手接过,感激地说道:“多谢老人家,您的大恩大德,小僧没齿难忘。”
朱重八继续在村子里化缘,可村民们自己都食不果腹,能施舍的东西少之又少。离开这个村子时,他的钵盂里仅有几小块干粮和半碗稀粥,但这点食物对于接下来漫长的旅途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随着深入江淮大地,朱重八所见的景象愈发凄惨。城镇中,街道冷冷清清,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偶尔几家开着的,也是门可罗雀。城门口,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蜷缩在一起,眼神中满是绝望和无助。朱重八心中一阵刺痛,他意识到,这场灾难远比自己想象的严重。
在一处集市上,朱重八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他好奇地挤进去,只见地上躺着一个面如死灰的男子,身旁一个妇人正哭得死去活来。周围人说,这男子为了给家人换口吃食,去给大户人家干活,却被无端克扣工钱,还遭毒打,回来后便一病不起,如今丢了性命。朱重八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愤怒,他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若有机会,一定要改变这吃人的世道。
化缘的日子里,朱重八不仅要面对饥饿,还要抵御恶劣的天气。一日,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朱重八无处躲避,只能在一棵大树下暂避。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湿透了他的僧袍,寒冷如针般刺入骨髓。朱重八冻得浑身发抖,但他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过去。
在这艰难的旅途中,朱重八也并非一无所获。他路过一座道观时,结识了一位云游道士。道士见他虽然身形瘦弱,却眼神坚毅,便与他交谈起来。朱重八向道士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和对这乱世的困惑,道士听后,微微点头,说道:“乱世之中,生灵涂炭,此乃天地之劫。但劫数之中,亦有机缘。年轻人,你若心怀大志,当在这乱世中磨砺自身,日后或可成就一番大业。” 道士的话如同黑暗中的一道光,让朱重八心中燃起了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重八的足迹遍布了江淮的许多地方。他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目睹了百姓在元朝统治下的种种苦难。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心中的信念也愈发坚定。
在化缘途中,朱重八还听闻了许多关于白莲教的传闻。白莲教宣扬 “弥勒降生,明王出世”,鼓动百姓反抗元朝统治,各地己有不少人响应。朱重八心中一动,他意识到,或许这就是改变世道的一股力量。但此时的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投身其中,他深知,自己还不够强大,还需要更多的磨砺。
经过近三年的化缘生活,朱重八从一个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历经沧桑的青年。他的身体变得强壮,眼神中透着沉稳与睿智。这一天,朱重八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归意。他决定返回皇觉寺,那里是他暂时的安身之所,也是他重新出发的起点。
当朱重八再次回到皇觉寺时,寺里的景象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他走进熟悉的寺庙,看到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和尚,心中没有了怨恨,只有一种历经世事的淡然。住持见到朱重八归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发现朱重八身上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气质。
朱重八向住持讲述了自己化缘途中的所见所闻,住持听后,微微叹息:“这乱世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百姓受苦啊。” 朱重八默默点头,他知道,自己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在寺中安稳度日,他要为这乱世中的百姓做些什么。
在皇觉寺安顿下来后,朱重八一边继续做着寺中的杂役,一边开始留意外界的消息。他时常与往来的香客交谈,了解各地的局势。此时的元朝,内部腐败不堪,各地起义烽火渐起,天下己隐隐有大乱之势。朱重八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真正投身乱世,改变命运的机会……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元末风云起(http://www.220book.com/book/X5A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