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四章:万法归一的粥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老宅修仙:苟在禁地当守护 http://www.220book.com/book/X5A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拾光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老宅的炊烟依旧每日清晨准时升起,在朝霞中绘出淡蓝的曲线。柳风的粥,己成为方圆百里的一段佳话。人们说,那粥里煮的不是米,是道理。

这日,天还未亮,柳风如常在灶间忙碌。新米是西山老农特意留的"胭脂米",在水中浸泡了一夜,粒粒如珍珠。灶火是他清晨新劈的松木,带着山林的清气。当米粒在滚水中翻腾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

第一位访客总是在粥香初起时叩响门环。今日来的是镇上的教书先生李慕白,他挎着布包,里面装着学生们的课业。

"好香的粥。"李慕白深深吸气,"每次闻到这香味,就觉得这一日有了好的开端。"

柳风搅动着粥勺,目光专注在锅中:"粥之道,在于火候。急不得,缓不得,要顺着米的性子来。"

李慕白在灶前坐下,取出学生的文章:"昨日教他们写《论中庸》,有个学生问,中庸是不是就是做个老好人?我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粥在锅中咕嘟作响,柳风的目光依然没有离开灶火:"你尝尝这粥。"

他盛了一碗递给李慕白。粥米软糯,米汤稠滑,入口是恰到好处的温润。

"这粥..."李慕白细细品味,"不稀不稠,不烫不凉,味道不咸不淡,一切都刚刚好。"

柳风这才转头看他:"中庸不是折中,而是恰到好处。就像这粥,多一分火候则太烂,少一分则夹生。你的学生若是尝过这粥,或许就能明白中庸的真义了。"

李慕白恍然大悟,拍案叫绝:"妙啊!原来真理就在这一粥一饭之间!"

晨光渐明,访客陆续到来。今日来得格外早的是铁匠铺的张师傅,他提着新打的镰刀,说是给柳风秋收时用。

"柳先生,您上次说的那个'顺势而为',我琢磨了好久。"张师傅洪亮的嗓音在厨房里回荡,"打铁时要顺着铁的纹理,教书时要顺着学生的天性,这种道理,我以前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柳风正在切腌菜,刀工流畅如行云流水:"你看这腌菜,要顺着纹理切,才能保持脆嫩。万物皆有其理,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但这'顺',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而是主动地把握规律。"

张师傅若有所悟地点头,接过柳风递来的粥碗。他喝了一大口,满足地叹了口气:"就像这粥,顺着米的性子煮,但火候还是要人把握的。"

早餐后,众人各忙各的。李慕白在院中的石桌上批改课业,张师傅帮忙修理农具,柳风则开始准备午间的药材。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时,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来访——青云观的玄明道长。这位以严苛著称的老道长今日却面带和煦,手中提着自制的茯苓糕。

"听闻柳先生此处有真味,老道特来叨扰。"玄明道长稽首行礼。

柳风还礼,请道长入座奉茶。茶是山间自采的野茶,水是清晨新汲的井水,简单的冲泡,却香气清远。

玄明道长细细品茶,良久方道:"好茶。不追求名器珍茗,只取天地本味,这倒是暗合道家真义。"

"道长过奖。"柳风为道长续茶,"不过是顺应自然而己。"

玄明道长环顾院落,目光落在正在劳作的众人身上:"老道修行六十载,近日却有一惑。道法自然,究竟是何意?是任其自然,还是顺其自然?"

柳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请道长移步厨房。灶上正炖着午间的汤,文火慢炖,香气渐浓。

"道长请看这锅汤,"柳风指着灶火,"若任其自然,则火大将汤烧干,火小则汤不入味。若顺其自然,则是把握火候,让食材在恰到好处的温度中释放真味。"

玄明道长凝视着跳动的火苗,忽然眼中有光闪过:"我明白了!道法自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势而为!如同大禹治水,不是堵,不是放,而是导!"

柳风微笑:"道长智慧。"

午膳时分,小小的厨房挤满了人。除了常客,还有几位闻讯而来的新面孔。柳风准备的饭菜依然简单:一锅菌菇汤,几样时蔬,配上新蒸的米饭。但每个人吃得津津有味,仿佛在品尝什么珍馐美味。

席间,一位年轻人好奇地问:"柳先生,您这里每天都这么热闹,不觉得吵闹吗?"

柳风为他盛汤:"你听。"

众人安静下来,厨房里只剩下碗筷的轻响、咀嚼的声音、偶尔的笑语。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竟有一种奇妙的和谐。

"这是生活的韵律,"柳风说,"就像林中的鸟鸣、山涧的水声,看似杂乱,实则有序。"

午后,玄明道长主动留下帮忙晾晒药材。他动作生疏却认真,柳风在一旁耐心指导。

"想不到老道修行一生,最终是在晒药材中悟道。"玄明道长感慨,"这每一片药材,都要根据其性,或暴晒,或阴干,或翻动,或静置。这其中分寸的把握,竟与修行一般无二。"

柳风将一把柴胡铺开:"万物一理。治国、修行、做菜、晒药,其核心都是把握那个'度'。"

夕阳西下时,玄明道长告辞。临行前,他对着柳风深深一揖:"今日一粥一饭,胜过读经千卷。老道受教了。"

柳风还礼:"道长言重了。真理本就在日常生活中,只是我们常常视而不见。"

晚膳后,柳风独坐灯下,整理近日的笔记。这些不再是高深的哲学论述,而是生活点滴的感悟:

"晨起熬粥,火候是关键。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腌菜要顺纹理切,教书要顺天性导。

晒药如育人,需因材施教。

一锅好汤,是各种食材的和谐共处......"

这些看似平凡的心得,却蕴含着最深刻的智慧。柳风写着写着,忽然停笔微笑。他想起这些年的求索,从追寻超凡的真理,到发现真理就在平凡生活中,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最生动的辩证法。

窗外,月色如水。柳风吹熄油灯,让银白的月光流泻而入。在这静谧中,他感受到一种圆满——不是完美无缺的圆满,而是万物各得其所的和谐。

次日,当第一缕晨光照进老宅时,柳风己经开始熬粥。米是新米,水是活水,火是文火。粥香渐渐弥漫开来,唤醒了沉睡的小镇。

这粥香里,有米的质朴,有火的温度,有水的柔情,更有熬粥人的用心。它平凡至极,却又深奥至极。就像真理,从来不需要华丽的外衣,只需要一颗能够品味的心。

万法归一,归在这寻常的粥香里。而柳风,依旧日复一日地熬着他的粥,在升腾的蒸汽中,见证着真理最朴素的模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X5A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老宅修仙:苟在禁地当守护 http://www.220book.com/book/X5A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