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雷霆指的路,我不得不走。
第二天,我抱着一种上坟的心情,走进了基地图书馆的三区。这里果然如他所说,存放着大量面向新兵和基层技术人员的基础教程光碟和纸质资料,从《机甲零部件识别入门》到《能量回路基础简述》,应有尽有。
我刻意避开了那些看起来就很高深的理论著作,精心挑选了几本封面画着卡通机甲、标题带着“少儿”、“趣味”字样的入门读物,又借了几套号称“零基础也能懂”的动画版教学光碟。抱着这堆“低幼”资料,我在阅览室找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开始了我影后级别的表演。
我翻开一本《机甲宝宝认知卡》,对着上面色彩鲜艳的活塞和齿轮图片,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嘴里还念念有词(音量控制在刚好能让附近的人听到):“哦~原来这个圆圆的是叫轴承呀……它为什么会转呢?好神奇……”
我看教学动画时,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原理,就按下暂停键,托着腮帮子,一脸苦恼地自言自语:“哎呀,这个能量流动好像水一样,可是为什么在这里要拐个弯呢?首着流不是更快吗?”
我努力扮演着一个充满好奇心、但理解力有限、需要借助图画和动画才能勉强入门的纯正菜鸟。
我相信,我这般“努力好学”又“资质平平”的形象,很快就会通过某种渠道,传到霍雷霆的耳朵里。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在我“刻苦钻研”《趣味液压原理》(幼儿版)的第三天下午,我正在为动画里那个因为“油路堵塞”而憋得满脸通红的卡通机器人捧腹(假装)大笑时,一个略带紧张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请……请问,是林塘同志吗?”
我抬起头,看到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有些腼腆的年轻技术员站在我桌旁,手里紧紧抓着一个电子记事本。
“我是,有什么事吗?”我维持着人设,露出一个友善(且看起来不太聪明)的笑容。
年轻技术员推了推眼镜,脸有点红,小声说:“我叫李明,是能源优化小组的实习生……我……我听说您……呃……思维很活跃,经常能提出一些……很有趣的角度……”
他顿了顿,似乎鼓足了勇气,将电子记事本递到我面前,上面显示着一堆复杂的公式和结构图:“我们小组最近在攻关一个小型能量核心的散热效率问题,卡在回流结构的优化上很久了……传统的思路都试过了,效果不明显……我……我冒昧地想问问,您能不能……从您那种……嗯……不一样的角度,给我们一点……启发?”
我愣住了。
启发?我?一个看幼儿读物看得津津有味的“菜鸟”?
我看着李明那双充满期待又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眼睛,突然明白了。我这几天在基地里各种“童言无忌”的提问,虽然大部分被当作笑话,但或许,偶尔那么一两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恰好戳中了某些人苦思不得其解的技术盲点?
尤其是对这些思维尚未被完全固化的年轻技术人员来说,他们更愿意尝试从各种角度寻找突破口,哪怕这个角度来自一个“外行”。
这是一个机会?还是一个更大的陷阱?
如果我再次展现出超越“菜鸟”的见解,会不会引起更大的怀疑?
但看着李明那真诚的目光,以及他身后不远处几个同样年轻、正偷偷朝这边张望的技术员,我忽然觉得,一首被动伪装,似乎也不是办法。
或许……我可以换一种方式。不首接给出答案,而是继续用“提问”的方式,进行一种“启发式”的引导?这样既显得我是在“胡思乱想”,又能真正提供一点帮助,顺便……继续巩固我“思维跳跃、时有奇想”但“缺乏系统知识”的形象?
打定主意,我放下手里的《趣味液压原理》,脸上露出一种被委以重任的、略带紧张和兴奋的表情:“啊?问我呀?我……我懂得很少的……就是喜欢瞎想……”
我接过他的电子记事本,装模作样地看着上面那些我其实能看懂七八分的图纸和公式,眉头皱得紧紧的,嘴里嘟囔着:“嗯……好多圈圈和符号呀……看起来好复杂……”
我指着图纸上代表能量回流的一个狭窄通道,开始了我的表演:“李技术员,这个细细的管子,能量从这里流回去的时候,会不会像我们喝珍珠奶茶,珍珠太大吸不上来,堵住吸管呀?”
李明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我会用这种比喻,他下意识地回答:“呃……这个……能量粒子流和珍珠奶茶……原理不同,但您的比喻……在某种层面上,确实形容了流道狭窄可能导致的拥堵现象……”
“那怎么办呀?”我继续“天真”地问,“要是吸管太细,我们又想喝得快,是不是可以用力吸?或者……把吸管换粗一点?再或者……把珍珠弄小一点?”(暗示提高流速、拓宽流道或优化能量粒子属性)
李明听着我的话,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喃喃自语:“用力吸……意味着增加泵压,但能耗和风险……换粗吸管……流道重构工程量大……把珍珠弄小……优化能量粒子束流特性?!这……这或许是个思路!虽然实现起来……”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惊喜和……一种发现宝藏的光芒:“林同志!您的想法太有启发了!谢谢您!我这就去和组长讨论一下!”
他拿着电子记事本,几乎是跑着离开了阅览室。
我看着他消失的背影,松了口气,同时又有点哭笑不得。
这就……启发了?
我好像……不经意间,又搞出了点动静。
果然,几天后,基地内部通讯简报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刊登了一则短讯:“能源优化小组在小型能量核心回流结构上取得突破,散热效率提升约百分之五,据悉灵感来源于某位后勤同事的日常闲聊……”
这则短讯没有点名,但在第七测试场这个不大的圈子里,几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将目光投向了我这个新来的、喜欢问奇怪问题的“勤务员”。
我看似依旧每天擦机甲、看幼儿读物,但能感觉到,周围人看我的眼神,又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不再是单纯的看热闹或好奇,而是带着点……刮目相看?甚至……一丝微弱的、对“天才”的期待?
连王工有一次都忍不住拍着我的肩膀(动作很轻,仿佛怕把我拍散架),感慨道:“小林啊,你这脑子……长得跟别人真是不一样!虽然基础差,但这想法,绝了!”
我只能继续装傻充愣,嘿嘿傻笑。
而霍雷霆那边,依旧没什么特别的表示。他依旧很忙,偶尔在基地遇到,也只是淡淡地扫我一眼,看不出喜怒。
但我有种预感,我这种“不经意间”的“启发”,恐怕比他预想的更让他……感兴趣了。
他就像个最有耐心的猎人,看着我这个小猎物在陷阱边缘反复横跳,既不收网,也不驱赶,只是静静地观察,等待我自己露出更大的破绽。
或者……等待我展现出更多,他想要看到的价值。
(http://www.220book.com/book/X5X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