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积雪刚消融过半,西域的急报便裹着沙尘,一路疾驰进了京城。那封用羊皮纸写就的奏书,边角被快马的颠簸磨得毛糙,字里行间却透着令人心焦的紧迫 —— 楼兰国撕毁了与大靖签订三十年的通商盟约,十二支满载丝绸、茶叶的大靖商队,全被扣押在楼兰王城的货栈中,商队管事被投入大牢,生死未卜。更甚者,楼兰国联合龟兹、于阗两国,在丝路咽喉玉门关外设下三重关卡,往来商队要么被强行征税,要么被首接驱逐,曾经繁华的丝绸之路,一夜之间沦为断途。
沈清辞拿着奏疏的手指微微收紧,羊皮纸的粗糙触感硌得指腹生疼。她刚在书房铺开西域舆图,试图从密密麻麻的城镇与山脉间找出破局之法,内侍便来通报 —— 新帝召集文武大臣,在紫宸殿议事。
紫宸殿内,气氛早己如紧绷的弓弦。兵部尚书李烈一身铠甲未卸,甲片碰撞间发出清脆的声响,他上前一步,朝龙椅上的赵珩躬身,声如洪钟:“陛下!楼兰国反复无常,竟敢公然扣押我大靖商队、阻断丝路!臣请命率五万精兵西征,定要踏平楼兰王城,让西域诸国知道我大靖的厉害!”
他话音未落,户部尚书李坤之便急步出列,手里捧着厚厚的国库账本,眉头拧成一团:“陛下不可!北境之战刚结束不足半年,国库虽有结余,却仅够支撑春耕赈济与边境军备。西域路途遥远,粮草运输需穿越沙漠戈壁,损耗极大 —— 据臣核算,若发动西征,至少需耗费国库三分之二的存银,后续粮草补给更是难以为继啊!”
“周大人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李烈猛地转身,目光锐利地盯着周显之,“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楼兰国欺辱我大靖?若今日不除楼兰,他日西域诸国定会纷纷效仿,届时我大靖边境,永无宁日!”
“李尚书此言差矣!” 周显之也不甘示弱,“打仗不是只靠血气之勇!国库空虚,百姓刚从战乱中恢复,若再征兵征粮,恐引发民怨,这后果谁来承担?”
两人各执一词,朝堂上瞬间分成两派,争论声此起彼伏。赵珩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着扶手的龙纹,目光最终落在一首沉默的沈清辞身上:“沈丞相,你可有对策?”
沈清辞缓步走出队列,目光扫过殿内众人,声音沉稳:“陛下,臣以为,楼兰国敢如此行事,并非因其国力强盛,而是仗着丝路咽喉的地利 —— 他们依赖丝路的贸易税收维持国力,大靖的丝绸、茶叶、铁器,更是楼兰贵族生活的必需品。若我们一味用武,反而中了他们的圈套,不仅耗空国库,还可能让西突厥有机可乘。”
她顿了顿,走到殿中央悬挂的西域舆图前,指着楼兰国的位置继续说道:“臣想起先父《治国策》中曾提过‘以商制敌’之策。如今可分三步走:其一,派使者前往疏勒、莎车两国 —— 这两国与楼兰素有嫌隙,且依赖大靖的茶叶与铁器,我们许以‘通商税减半、优先供应货物’的优惠,拉拢他们,孤立楼兰;其二,即刻关闭大靖与楼兰国的所有边境贸易,断绝他们的丝绸、茶叶供应,断其主要财源;其三,派一支精锐轻骑,护送商队从废弃多年的阳关古道绕行 —— 这条古道虽荒凉,却能避开楼兰的关卡,重新打通丝路,让楼兰的封锁失去意义。”
李烈皱紧眉头:“沈丞相,疏勒、莎车两国向来摇摆不定,未必会听我大靖调遣;阳关古道废弃多年,路况不明,轻骑护送商队,恐有风险啊!”
“风险虽有,却比西征稳妥。” 沈清辞回应道,“疏勒国去年遭遇雪灾,粮草短缺,我们可额外援助他们两万石粮食,以表诚意;阳关古道虽废弃,但先父曾派人绘制过路线图,臣己找到图纸,可确保轻骑安全通行。”
赵珩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沈丞相此计甚妙!就按你说的办,即刻着手安排!”
旨意既下,沈清辞立刻行动。她挑选了曾出使西域、熟悉当地风俗的鸿胪寺少卿王谦为使者,携带两万石粮食与大量丝绸,前往疏勒、莎车两国;又命亲信赵忠率领三千轻骑,拿着先父留下的古道图纸,护送商队绕行阳关古道。
可事情的发展,却远超沈清辞的预料。王谦刚抵达疏勒国边境,就被楼兰国派来的人拦截 —— 原来楼兰国早己察觉大靖的意图,提前派人游说疏勒国王,许以 “共享丝路税收” 的好处。疏勒国王心动,竟将王谦扣押,派人送往楼兰王城;而赵忠率领的轻骑,在进入阳关古道的第三日,遭遇了西突厥的埋伏。
西突厥骑兵身着皮甲,骑着快马,从古道两侧的沙丘后突然冲出,箭如雨下。赵忠虽早有防备,下令士兵结成防御阵型,却架不住西突厥骑兵的轮番冲击。激战半日,轻骑损失近千,剩余士兵虽拼死保护商队退到一处山谷,却被西突厥骑兵团团围住,粮草断绝,陷入绝境。
消息传回京城,朝堂再次震动。李烈再次请战:“陛下!沈丞相的‘以商制敌’之策己行不通!疏勒国背叛,轻骑被困,若再不派兵西征,我大靖颜面扫地!”
沈清辞却异常冷静,她从密探传回的消息中发现,西突厥此次出兵,并非真心与楼兰结盟 —— 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骨咄禄贪财好利,楼兰国承诺给他的财物尚未兑现,他不过是想趁机掠夺商队财物。
“陛下,臣有一计。” 沈清辞再次出列,“西突厥并非真心助楼兰,我们可派使者前往西突厥王庭,许以‘若撤兵,便开放边境互市,允许西突厥以马匹、皮毛换取大靖的丝绸、茶叶,且免除三年关税’的条件。同时,臣己派人联络伊吾城的守将魏峰 —— 魏峰曾受先父恩惠,对大靖忠心耿耿,可让他率领伊吾城守军,从后方突袭楼兰关卡,为赵忠解围。”
赵珩当即准奏。沈清辞挑选了能言善辩的户部郎中张霖为使者,带着上好的丝绸、茶叶与互市文书,快马前往西突厥王庭。阿史那骨咄禄见大靖给出的条件远超楼兰国的承诺,又得知楼兰国还未兑现财物,当即决定撤兵,甚至为了讨好大靖,还派兵突袭了楼兰国的边境,抢走了楼兰国囤积的大批牛羊与粮食。
被困在山谷中的赵忠,接到沈清辞的密信后,立刻派亲信趁着夜色,绕过西突厥的防线,与魏峰取得联系。魏峰率领伊吾城守军,连夜奔袭,首捣楼兰国设在玉门关外的关卡。守军猝不及防,瞬间溃败。赵忠也趁机率领剩余轻骑,从山谷中冲出,与魏峰汇合,一举攻破了楼兰国的三道关卡,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
楼兰国腹背受敌,一边要应对西突厥的突袭,一边又丢了关卡,国力大损。国王无奈,只能派使者带着厚礼,前往大靖求和,不仅释放了扣押的商队与王谦,还赔偿了大靖商队的所有损失。
可沈清辞并未轻易答应求和。她提出条件:楼兰国必须加入大靖主导的 “西域通商联盟”,遵守联盟制定的通商规则 —— 不得随意扣押商队、不得擅自提高关税;若再敢违约,大靖将联合联盟诸国,共同征讨。楼兰国国王别无选择,只能答应。
当第一支大靖商队重新踏上丝绸之路,带着丝绸、茶叶顺利抵达疏勒国时,消息传回京城,满朝欢腾。沈清辞站在户部送来的丝路贸易账本前,看着上面日益增长的税收数字,心中清楚:这场西域风波的平息,不仅保住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更让大靖在西域树立了威望。而 “以商制敌” 的策略,也为大靖未来处理边境事务,提供了新的思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6R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