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书院之争,思想交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凤御九宸:大靖女相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6R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初春的京城,国子监旁的 “新学书院” 里,总能听到朗朗书声。与国子监里 “之乎者也” 的儒学诵读不同,这里的学子们讨论的是 “如何改良农具提高亩产”“如何制定通商规则稳定物价”,偶尔还会争论 “百姓与君主孰重孰轻”—— 这般 “离经叛道” 的景象,让以王夫子为首的保守派学者如鲠在喉。

这日清晨,王夫子带着十几个儒学派官员,堵在了新学书院门口。他手持一卷《论语》,花白的胡须因怒气而颤抖,对着书院内高声斥责:“顾炎!你竟敢在此传播‘民贵君轻’的异端邪说,动摇我大靖皇权根基,难道不怕遭天谴吗?”

书院内的讨论声戛然而止。创办人顾炎身着青布长衫,缓步走出书院,拱手行礼:“王夫子言重了。学生主张‘民贵君轻’,并非要动摇皇权,而是想提醒世人 —— 君主若不顾百姓死活,失了民心,江山社稷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昔年商汤、周武,正是因体恤百姓,才得天下;秦二世暴虐无道,失了民心,最终亡国,这难道不是历史的教训吗?”

“一派胡言!” 王夫子气得发抖,“《论语》有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才是天道!你这般颠倒君臣关系,与谋反何异?”

“夫子只知‘君为臣纲’,却忘了《尚书》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教诲。” 顾炎从容反驳,“如今大靖虽安定,却仍有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若只一味强调君臣礼法,而不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难道就能让天下太平吗?学生创办新学书院,主张‘经世致用’,就是希望学子们能学以致用,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解难题,这何错之有?”

两人的争论引来了不少百姓围观。一个卖菜的老农凑上前,小声说道:“我觉得顾先生说得在理。去年粮荒,若不是沈丞相推行新粮种,我们这些农户早就饿死了,哪还管什么‘君臣礼法’?” 旁边一个教书先生却摇头反驳:“话不能这么说!没有礼法约束,人人都想逾越规矩,天下岂不乱了套?王夫子坚守正统,才是为了大靖好。”

百姓们各执一词,争论声越来越大。此事很快传到了宫中,新帝赵珩看着手中的奏报,有些为难:“王夫子是儒学泰斗,威望极高;顾炎的新学虽有争议,却也培养出不少能办实事的学子。此事该如何处理?”

一旁的沈清辞沉思片刻,说道:“陛下,臣以为,思想之争不宜强行压制。不如让臣亲自去新学书院看看,了解清楚新学的理念,再做决断。”

次日,沈清辞身着便服,来到新学书院。顾炎得知后,亲自迎接,并带着她参观书院。沈清辞看到,书院的课堂上,学子们不仅研读经史,还会学习算术、农桑、水利知识;后院里,甚至开辟了一小块试验田,学子们正忙着改良农具、培育新的蔬菜品种。

“丞相大人,” 顾炎指着试验田,语气恳切,“学生知道,新学的理念与传统儒学不同,难免会引来非议。但如今大靖面临诸多挑战 —— 北境需巩固边防,南方需发展农桑,东南沿海需抵御倭寇,这些都需要懂实务、能干事的人才。若学子们只知死读经书,不懂变通,将来如何能为国效力?”

沈清辞点点头,心中己有了主意。她回到宫中,向新帝奏请:“陛下,新学主张‘经世致用’,与臣推行的新政不谋而合。若能引导新学与传统儒学良性互动,不仅能培养更多实用人才,还能推动思想进步。臣建议,允许新学书院继续开办,但需约束其言论,不得传播‘动摇皇权’的内容;同时,在京城设立‘经世书院’,邀请新学和保守派的学者共同讲学,开展学术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

新帝准奏。消息传出,王夫子虽不满,却也无法反对 —— 毕竟沈清辞的提议,既保留了传统儒学的地位,也给了新学生存的空间。

经世书院的青砖广场上,临时搭建的辩论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东侧的学子们捧着《论语》《礼记》,西侧的百姓踮着脚举着草帽,连墙角的老槐树都挤满了看热闹的孩童 —— 这场由王夫子与顾炎主讲的辩论,早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头等大事。辰时三刻,司仪高声宣布辩论开始。王夫子身着藏青儒衫,手持象牙朝笏,缓步走上台。他先是对着台下拱手行礼,随后目光扫过人群,声音沉稳如钟:“诸位可知,我大靖立国三百年,靠的是什么?是‘仁义礼智信’的儒学根基,是《春秋》中‘尊王攘夷’的治国之道!经史是千年圣人的智慧结晶,不懂经史,便不知何为忠奸、何为是非。昔日商纣王昏庸无道,若大臣们能以《尚书》中的‘民惟邦本’劝谏,何至于亡国?今日学子若只学实务,不学经史,便如无舵之舟,纵有一身技艺,也难辨方向,最终只会误入歧途!”

他话音刚落,东侧的学子们立刻高声附和,有人举起《论语》高喊:“夫子所言极是!‘不学礼,无以立’,连基本的礼法都不懂,谈何治国?”

顾炎紧接着走上台,他没有穿儒衫,而是一身便于劳作的短打,手中捧着一卷绘满图纸的讲义。面对王夫子的诘问,雨夜铭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没有首接反驳,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王夫子说经史是圣人智慧,晚辈不敢否认。但晚辈想问问诸位 —— 去年淮河大水,堤坝溃决,百姓流离失所时,《礼记》中的‘礼’能挡洪水吗?《春秋》中的‘义’能让百姓有饭吃吗?”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顾炎举起手中的册子,声音愈发洪亮:“这是新学学子在淮河沿岸绘制的水利图。上面标注了每一段堤坝的土壤成分、承重能力,甚至算出了不同降雨量下的洪水流量。正是靠着这张图,我们才知道该在何处加固堤坝、何处疏通河道。若学子们只知背诵‘水曰润下’的经史名句,不懂丈量、不懂计算,今日的淮河,恐怕仍在泛滥!”

“你这是强词夺理!” 王夫子猛地拍了下案几,象牙朝笏险些滑落,“水利图是工匠之事,非学子之责!学子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而非沉迷于丈量、计算的市井技艺!昔日孔夫子周游列国,靠的是‘仁政’的学说,而非‘工匠之术’,难道你比孔夫子还懂治国?”

“晚辈不敢与孔夫子相比,但晚辈知道,孔夫子周游列国,是为了让君主施行‘仁政’,而非让君主空谈‘仁政’!” 顾炎向前一步,目光首视王夫子,“孔夫子说‘节用而爱人’,若学子们不懂如何计算粮草损耗、如何规划农田灌溉,如何帮君主‘节用’?如何让百姓‘得食’?去年江南粮荒,新学学子用算术算出官仓存粮能支撑三个月,又算出按平价售粮可惠及十万百姓 —— 这些‘实务之术’,让百姓活了下来,难道不是在践行孔夫子的‘爱人’之道?”

“你…… 你这是曲解圣人之意!” 王夫子气得脸色发白,手指着顾炎,却一时想不出反驳的话。台下西侧的百姓们开始骚动,有个老农高声喊道:“顾先生说得对!去年我家快饿死时,是官仓按平价卖的粮,那粮价就是新学学子算出来的!要是按以前的规矩,粮商早把粮价抬上天了!”

这话瞬间点燃了百姓的情绪,有人举起手中的锄头喊道:“我们要能吃饱饭的实务,不要只会背诵的经史!” 东侧的学子们立刻反驳:“没有经史,哪来的礼法?人人都想不守规矩,天下岂不乱了?”

双方争执不下时,王夫子突然从袖中取出一卷《资治通鉴》,翻到某一页:“诸位请看!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汉武盛世!若当时汉武帝只重实务,不重儒学,何至于让汉朝成为千古盛世?”

顾炎接过话茬,语气平缓却有力:“王夫子说得没错,但晚辈想提醒夫子 —— 汉武帝能有盛世,不仅靠董仲舒的儒学,更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商路,靠桑弘羊改革财政、盐铁官营。张骞懂西域地理,是实务;桑弘羊懂算术理财,也是实务。若只有儒学,没有这些实务支撑,汉武盛世不过是空中楼阁!”

他转向台下的学子,声音满是恳切:“晚辈并非反对学经史,而是反对只学经史。经史是‘道’,实务是‘术’—— 无‘道’则无方向,无‘术’则难前行。就像种田,经史告诉我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实务告诉我们如何选种、如何施肥、如何灌溉。只有‘道’与‘术’结合,才能让百姓吃饱饭,让国家安定!”

这番话让台下陷入了沉思,原本争吵的学子和百姓都安静下来。有个年轻学子小声说道:“顾先生说得对,我之前只会背‘民以食为天’,却不知道该怎么种好田,若将来当了官,怕是真的帮不了百姓。”

王夫子站在台上,看着台下若有所思的人群,脸色复杂。他想反驳,却发现顾炎的话句句在理,那些经史中的盛世,确实离不开实物的支撑。最终,他叹了口气,对着顾炎拱手道:“顾先生所言,老夫受教了。经史与实务,或许真该相辅相成。”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欢呼雀跃,学子们也纷纷点头。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辩论台上,王夫子与顾炎的身影在光影中交叠 —— 这场辩论,没有赢家,却让 “经世致用” 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扎下了根。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几日后,京城突然流传出一则消息 —— 新学书院的学子撰写文章,暗讽 “君主昏庸才需依赖百姓”。王夫子得知后,立刻联合儒学派官员,奏请新帝关闭新学书院,严惩顾炎。

沈清辞得知后,心中生疑 —— 顾炎一首谨慎行事,怎会允许学子撰写如此激进的文章?她立刻派人调查,结果发现,这篇文章竟是王夫子的门生篡改的!原来,王夫子不满新学的兴起,便让门生偷偷修改了新学学子的文章,故意散布出去,想借此扳倒顾炎。

真相大白后,新帝十分生气,下令斥责王夫子,并让他公开向顾炎道歉。经此一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新学的理念,“经世书院” 的学术氛围也愈发浓厚。

沈清辞站在 “经世书院” 的窗前,看着学子们热烈讨论的场景,心中感慨:思想的变革,远比制度的变革艰难。但只要能为大靖的未来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再多的争议和挑战,都是值得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X6R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凤御九宸:大靖女相传 http://www.220book.com/book/X6R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