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时宴的细盐在楚家村卖得正热闹。
院门口的老槐树下,摆着一张旧木桌,桌上放着两个粗瓷碗 —— 一碗装着黑乎乎的粗盐,混着沙粒和碎草;另一碗是楚时宴刚提纯好的细盐,雪白雪白的,颗粒均匀,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村民们围在桌前,你一勺我一勺地尝着,脸上满是惊奇。
“这白盐是真不苦!比里正家卖的粗盐强十倍!”
“楚小子,你这盐咋卖?我买两斤,给娃腌菜用!”
“我也买!上次买的粗盐,煮菜都得先挑半天沙子……”
楚时安蹲在桌边,手里拿着个小秤,学得有模有样:“大家别急,按顺序来!我三哥说了,1 文钱 1 两,买得多还能多送点!”
他这几天跟着楚时宴忙前忙后,看火、收盐、记账,虽然累,却浑身是劲。尤其是看到村民们抢着买盐,他比谁都骄傲 —— 这是他三哥靠本事挣来的!
楚时宴站在一旁,帮着把盐装进村民带来的布袋子里,偶尔还叮嘱两句:“这细盐纯度高,炒菜少放点儿就够咸,别浪费了。”
就在这时,一阵粗鲁的脚步声传来,伴随着两个跟班的吆喝:“让让!让让!里正大人来了!”
村民们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热闹的氛围瞬间冷了下来。
楚时宴抬头望去,只见赵老三穿着一件半旧的青布长衫,挺着肚子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两个精壮的汉子,都是他的远房亲戚,平时跟着他欺压村民。
赵老三的目光扫过桌上的细盐,又瞥了眼楚时宴手里的布袋子,嘴角撇出一抹不屑:“楚家小子,听说你最近搞了个什么白盐,卖得挺红火啊?”
楚时宴放下手里的活,平静地回道:“里正大人,这是我提纯的细盐,给村民们图个方便。”
“方便?” 赵老三冷笑一声,上前一步,一脚踩在木桌腿上,桌子晃了晃,碗里的盐洒出来一些,“在我楚家村的地头上做生意,挣着我管下的人的钱,你问过我了吗?”
他身后的跟班立刻附和:“就是!里正大人管着全村的事,你这盐生意,不得给大人分点?”
楚时宴的眉头微微皱起,心里清楚,赵老三这是来抢好处了。以前村里买盐,都得从赵老三手里买 —— 他垄断了楚家村的粗盐供应,不仅价格贵(2 文钱 1 两),还全是杂质,村民们敢怒不敢言。
现在自己的细盐抢了他的生意,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围在旁边的村民们也敢怒不敢言,李婶攥着手里的布袋子,小声嘟囔:“里正家的盐又贵又差,凭啥要分他钱……”
这话刚好被赵老三听到,他转头瞪了李婶一眼:“李婆子,你说啥?我卖的盐是官盐,楚家小子这盐来路不明,指不定有问题呢!”
李婶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话。
楚时宴却往前站了一步,挡住李婶,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里正大人,我这盐来路正不正,村民们心里清楚。倒是您卖的粗盐,我想问问 —— 李叔上个月吃了您的盐,咳了半个月,差点咳出血;张婶用您的盐腌菜,菜没腌好,人倒拉了好几天肚子,这些您咋不管?”
这话一出,村民们纷纷点头。
“是啊!我家那口子也吃粗盐闹过肚子!”
“里正大人,您那盐确实有问题!”
赵老三的脸色变了变,强装镇定:“胡说八道!那是他们自己身子弱,跟盐有啥关系?”
“是不是胡说,一对比就知道。” 楚时宴弯腰,从地上捡起一点粗盐和一点细盐,分别放在两个干净的碗里,又倒了点清水,“大家看 —— 这粗盐泡在水里,底下全是沙子;我这细盐,泡了水还是清的,一点杂质都没有。”
村民们凑过来看,果然如楚时宴所说,粗盐碗底沉着一层泥沙,细盐碗里的水却清亮亮的。
楚时宴又接着说:“里正大人,我听说最近县衙正在查私盐劣质的问题,要是有人把您这粗盐的事捅到县衙去,您说,县太爷会帮谁?是帮害百姓的人,还是帮让百姓吃上好盐的人?”
这话像是一记重锤,砸在赵老三的心上。
他最近确实听说县衙在查私盐,前几天邻村的里正就因为卖劣质盐被抓了,罚了五十两银子,还被撤了职。他心里一首发虚,要是楚时宴真把这事捅上去,他这里正的位子就保不住了!
赵老三的气势瞬间弱了下来,脸上的嚣张变成了尴尬,他搓了搓手,语气软了不少:“楚小子,话不能这么说…… 我也是为了村里好,私卖盐总归是不合规矩的。”
楚时宴看出他服软了,心里有了数,顺势提出:“里正大人要是担心规矩,我倒有个办法。我代村民们统一从县城买粗盐,回来提纯后再卖给大家,只收 1 文钱的加工费,分文不多赚。您帮我把这事报备给县衙,就说是‘便民举措’,既合规,您还能在县太爷面前邀个功,您看怎么样?”
赵老三眼睛一亮。
报备给县衙,不仅能保住自己,还能落个 “为民着想” 的名声,这可比抢那点盐钱划算多了!而且楚时宴只收加工费,也不算抢他的生意 —— 县城的粗盐批发商还得从他手里过,他照样能赚差价。
他立刻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我这就去给县衙递文书!”
说完,他也不再摆架子,甚至还对着村民们笑了笑:“以后大家就能吃上干净盐了,这都是楚小子的功劳,也是我这个里正的本分!”
村民们看赵老三走了,都松了口气,围着楚时宴道谢。
“楚小子,多亏了你,不然我们还得吃那破盐!”
“是啊,还敢跟里正叫板,你可真有胆子!”
楚时宴笑了笑:“都是为了大家好,没什么胆子不胆子的。”
这时,冯翠翠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账本,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幺儿,刚才的话娘都听见了。以后记账的事就交给娘,保证一分不差,让你安心搞提纯。”
她刚才在屋里缝补,听到外面的动静,心里一首揪着,首到听到楚时宴说服了赵老三,才放下心来。看着儿子越来越有担当,她心里又骄傲又感动。
楚时宴接过账本,点了点头:“娘,辛苦你了。”
“不辛苦,” 冯翠翠摸了摸他的头,“娘的儿子长大了,能为家里撑起一片天了。”
当天下午,赵老三就去县衙报备了 “盐提纯便民举措”,县衙刚好在推 “惠民政策”,立刻就批了,还夸赵老三 “为民着想”。
楚时宴的盐生意彻底稳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每天都能提纯出二十多斤细盐,卖给村民们,赚的钱除了给冯翠翠抓药,还买了些米和面,家里的米缸终于不再是空的了。
村民们也越来越信任他,不仅自己买盐,还介绍邻村的人来买。楚时宴干脆定了个规矩,邻村的人来买盐,多收 5 文钱的路费,照样比买赵老三的盐划算,邻村的人也乐意来。
楚时安也越来越熟练,从看火到称重,再到跟村民们打交道,做得有模有样,成了楚时宴最得力的小助手。
这天晚上,冯翠翠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又看了看院里晾着的细盐,忍不住叹了口气:“要是你爹还在,看到你现在这样,肯定很高兴。”
楚时宴坐在一旁,正在画改良犁具的图纸,听到这话,抬头笑了笑:“娘,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等我把犁具改好,帮村民们种好地,再攒点钱,就去考县试 —— 这次,我一定能考上。”
冯翠翠看着儿子眼里的光,用力点了点头:“娘信你!”
窗外的月光洒进院子,照在晾盐的竹筛上,雪白的盐粒泛着柔和的光。楚时宴低头看着图纸,手里的笔不停地动着 ——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靠着手头的知识,他不仅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还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