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 41 章:研发玻璃镜,天文观测助农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袁老头”推荐阅读《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初夏的云溪县,本该是水稻插秧的时节,田间却有不少农户愁眉不展。楚时宴回乡巡查算学课情况时,见农户张老汉蹲在田埂上,手里攥着一把发蔫的稻种,唉声叹气:“楚大人,往年按‘芒种插秧’的老规矩来,稻子长得好,今年不知怎的,插下去的秧苗都快枯了,是不是节气不准啊?”

楚时宴蹲下身,摸了摸田里的水温,又看了看远处的日影 —— 大靖沿用的历法己百年未修,全靠 “圭表测影” 和经验推算节气,误差常达三五日。今年春温回升慢,芒种虽到,水温却没达标,盲目插秧自然减产。他心里暗忖:若能造出观测天象的工具,修正历法误差,就能帮农民精准把握农时,这比单纯教算学更能解民生之困。

“张老汉,您先别急,我有法子帮您修正农时。” 楚时宴起身,心里己有了主意 —— 要观测天象,需透明的镜片;要造镜片,就得先研发玻璃。他立刻赶回京城技术局,找到李铁:“李大叔,我们试着造‘玻璃’如何?用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比例混合,高温熔融后冷却,说不定能造出透明的物件,既能做梳妆镜,还能做观测天象的镜片。”

李铁眼睛一亮,当即点头:“我早年在西域见过商人带的玻璃珠,透亮得很!只是不知怎么造,您说配方,我这就搭窑试!”

技术局后院很快搭起一座土窑,李铁按楚时宴给的配方 —— 石英砂七成、纯碱二成、石灰石一成,混合后倒入陶坩埚,架在窑里烧。可连续三天,烧出来的都是带着气泡的 “毛玻璃”,要么浑浊不堪,要么一掰就碎。

“楚大人,这窑温实在难控!” 李铁擦着额头的汗,满脸焦急,“传统窑靠看火色控温,可玻璃要烧到啥温度才透明,谁也不知道啊!”

楚时宴也在琢磨这个问题 —— 没有精准的控温工具,全凭经验,根本造不出合格的玻璃。他突然想起现代的温度计,当即画起图纸:“我们做个‘水银温度计’—— 用细玻璃管(先做出粗玻璃,再拉成细管)装水银,密封后在不同温度下标注刻度,比如水结冰时标‘0 度’,水沸腾时标‘100 度’,这样就能精准测窑温了!”

李铁按图纸试做,先造出粗玻璃管,再小心翼翼地装入水银,密封两端。第一次测试时,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水银柱果然上升到固定刻度;放入冰水中,又回落至另一刻度。有了温度计,工匠们终于摸清了玻璃的熔融温度 —— 需稳定在 1500℃,低于这个温度会有气泡,高于则易烧裂。

第七天清晨,当陶坩埚从窑中取出,冷却后敲开,里面躺着一块巴掌大的玻璃 —— 透明无杂,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地上,能清晰映出树叶的影子。“成了!我们造出玻璃了!” 李铁激动地捧着玻璃,手都在发抖。

接下来的日子,技术局的工匠们开始批量制作玻璃:先做出平整的玻璃镜,镶上木框,成为 “玻璃平面镜”—— 比传统的铜镜清晰十倍,一经推出,就成了京城贵妇追捧的物件;再将玻璃磨成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 “望远镜”—— 镜筒长三尺,能将远处的景物放大十倍。

楚时宴带着望远镜,来到京城郊外的观星台。夜幕降临时,他通过望远镜观测 —— 木星周围的西颗卫星清晰可见,月面上的环形山也历历在目,比用肉眼观测精准百倍。他结合第一卷中改良的 “圭表测影” 法,记录每日日影长度与星象变化,对比大靖现行历法,很快发现了误差:“芒种” 实际应比现行历法提前 3 天,“霜降” 则需延后 2 天,其他节气也各有偏差。

他立刻将修正后的节气表送往云溪县、苏州府等地。云溪县的农户按新表,等水温达标后再插秧,半个月后,田里的秧苗全都郁郁葱葱;张老汉家的稻田更是长势喜人,秋收时亩产量比往年增了两成。农户们自发带着新收的稻谷,来到技术局感谢:“楚大人,您的‘千里镜’(望远镜)救了我们的庄稼!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多收了两箩筐!”

望远镜的精准观测,也引起了主管天文历法的靖王注意。靖王主动来到技术局,看着楚时宴用望远镜观测星象,赞不绝口:“楚提调,钦天监的观星工具还是百年前的浑天仪,误差极大,不如技术局与钦天监合作,合编一部《大靖新历法》?有这望远镜相助,新历法定能精准无误,惠及天下农民!”

楚时宴正有此意,当即答应:“靖王殿下放心,技术局会全力配合,提供观测数据与算学支持,争取早日编出新历法。”

可消息传到钦天监监正王敬之耳中,却引来了强烈反对。王敬之在朝堂上捧着《大靖旧历》,对着景明帝躬身道:“陛下!古法历法乃先祖所定,承载着天人感应之道,岂能因一个‘玻璃镜筒’就随意改动?楚时宴此举,是对先祖的不敬,更是对天道的亵渎!臣恳请陛下驳回合作之议,维护历法正统!”

柳承宗等人立刻附和,称 “历法改动会引发天象异动”“农民己习惯旧历,改动会乱了农时”。靖王当即反驳:“王监正此言差矣!新历法是基于精准观测与算学推算,云溪县按新节气插秧,亩产增两成,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何来亵渎天道之说?”

景明帝看着争执的群臣,又想起楚时宴送来的观测数据与增产报告,沉吟片刻道:“编修新历法乃利民之举,准靖王与楚时宴牵头,钦天监需配合观测,不得推诿。若新历编成后确有实效,再在全国推广。”

王敬之虽心有不甘,却不敢违抗圣旨,只能恨恨地瞪了楚时宴一眼,退到一旁。

技术局的观星台上,楚时宴与靖王正对着星图,标注着观测数据。靖王看着远处的皇宫,轻声道:“楚提调,王敬之是世家党羽,他不会善罢甘休,编修新历法的过程中,定会百般阻挠,你需多加小心。”

楚时宴点头:“殿下放心,我己让陈九章将每日的观测数据记录存档,每一步都有实据,就算有人想刁难,也找不到借口。” 他抬头望向夜空,通过望远镜,木星的卫星清晰可见 —— 这不仅是天文观测的突破,更是技术惠及民生的又一步。

而在钦天监的书房里,王敬之正与柳承宗密谈。王敬之攥着旧历,语气阴狠:“楚时宴想用望远镜改历法,断我们世家掌控天文话语权的路,绝不能让他得逞!接下来,我们就从‘观测数据’下手,找机会篡改他的记录,让新历法推算出错,看他还怎么向陛下交代!”

柳承宗冷笑:“好!我会让人暗中配合你,只要新历法出了错,楚时宴的技术局,就会失去陛下的信任!”

夜色渐深,技术局的观星灯依旧亮着。楚时宴不知道,一场针对 “天文观测数据” 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但他并不畏惧 —— 有精准的望远镜,有详实的观测记录,有靖王的支持,更有天下农民对 “精准农时” 的期盼,他定能编好《大靖新历法》,让技术的光芒,照亮更多民生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陛下!科举状元郎略懂亿点数理化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