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云溪县,县学的老槐树刚抽出新枝,楚时宴就带着技术局编好的《简易算学》教材,踏进了熟悉的校门。这是他落实殿试 “普及教育” 提议的第一步 —— 在云溪县(家乡)、苏州府(纺织机试点)、潮州府(制糖试点)三地,率先开设县学算学课,从底层播撒数理知识的种子。
《简易算学》教材薄薄一册,封面是用改良草纸印刷的,里面分了三卷:第一卷讲 “加减乘除与算筹用法”,配着简单的图示,连不识字的农户看了都能懂;第二卷是 “几何基础”,教如何用绳子量田亩、用木棍测高度;第三卷全是 “实用算题”,比如 “一亩地种棉花需籽种多少斤”“一口圆台粮仓能存粮多少石”,全是百姓日常用得上的内容。
“楚大人,这算学课…… 怕是不合规矩啊。” 县学教谕周老先生捧着教材,眉头皱得紧紧的。他教了西十年书,县学历来只讲西书五经,从没听说过要教 “算账、量田” 的学问,“算学乃市井小人才学的末流之术,让学子学这个,岂不是耽误他们考科举、明道义?”
楚时宴没有急着反驳,而是邀请周老先生一起去城外的农田。正值春耕时节,农户王二正蹲在田埂上,用一根绳子和几块石子比划着。看到楚时宴,王二连忙起身:“楚大人!您教的‘三角形量田法’真好用!之前用老法子量这亩地,总说有三亩,用您的法子量,才知是两亩八分,少缴了两分地的租子呢!”
楚时宴指着王二手里的绳子:“周老先生您看,王二用的是教材里的‘勾股定理’—— 用绳子量出田块的长和宽,再算对角线,就能精准算出面积。农户种地方圆,商人买卖算账,工匠打造机器,哪一样离得开算学?这不是末流之术,是百姓过日子、国家兴实业的‘民生之学’,为何不能进课堂?”
周老先生看着王二手里精准的丈量记录,又想起之前帮县丞算粮仓储量时,因不懂算学算错了数,闹了笑话,终是松了口:“楚大人说得在理,是老夫迂腐了。这算学课,县学开!”
解决了云溪县的阻力,其他两地的筹备也顺利起来 —— 苏州府的织工们早就盼着学算学,这样能更精准地算布料用量;潮州府的糖农也想学会算蔗糖产量,免得被粮商坑秤。楚时宴从技术局的学徒中,挑选了十名 “算学优者” 担任教师,其中就有楚时安。
楚时安接到任命时,激动得一夜没睡。他捧着《简易算学》教材,反复琢磨怎么教才让孩子易懂 —— 算筹乘法不好记,他就用黄豆当算筹,摆成 “九九乘法表”;三角形面积难理解,他就带学生去田埂上,用绳子围出三角形,再和矩形比对,让学生亲眼看到 “三角形面积是等底等高矩形的一半”。
云溪县县学的算学课上,三十多个孩子围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楚时安做的木质算筹。“大家看,这是‘五进一’的算筹,上面一根代表五,下面一根代表一。” 楚时安一边摆算筹,一边教大家算 “三乘七”,袁老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三根在下是三,七根就是‘一根上、两根下’,加起来就是二十一!”
孩子们学得兴致勃勃,连课间都围着楚时安问问题。农户们听说县学教算学,纷纷把孩子送来:“楚小先生,您多教教俺家娃算田亩,以后种地不吃亏!”“俺家娃要是会算账,长大了去糖坊当账房,也比种地强!”
三个月后,三地县学的算学课结课。楚时宴亲自去考核,从三百多名学生中,选出了三十名 “算学秀才”—— 他们不仅能熟练计算加减乘除,还能精准测算田亩、粮仓容积。楚时宴从中选了五人,招入技术局做 “算学助手”,负责协助陈九章测算蒸汽机的气缸尺寸、火炮的弹丸重量。
“楚大人,您这是在‘从娃娃抓起’啊!” 陈九章看着几个年轻的算学助手,拿着算筹认真演算,笑着说,“现在有了这些基础扎实的年轻人,以后研发新机器、算新配方,再也不愁没人帮忙了。用不了几年,技术局就能有自己培养的算学人才,再也不用怕世家垄断知识了!”
楚时宴点点头,目光望向窗外 —— 云溪县的孩子们正在田埂上,用绳子量来量去,嘴里念叨着 “勾三股西弦五”;苏州府的织工子弟,在纺织机旁算着 “一匹布需多少纱线”;潮州府的糖农孩子,帮着父母算 “一亩甘蔗能出多少白糖”。
他知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算学课,正在悄悄改变着大靖的根基 —— 当底层百姓都能懂数理、会计算,当孩子们从小就明白 “实用之学” 的价值,“科技兴国” 就不再是朝堂上的口号,而是扎根在每一个人心里的种子。
而在京城的柳府,柳承宗听说楚时宴在三地开设算学课,气得砸碎了心爱的砚台。他明白,楚时宴这是在培养 “自己人”—— 这些懂算学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技术局的工匠、官员,会支撑起楚时宴的 “科技兴国” 大业,而世家垄断知识、掌控官场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
“不能让他这么顺利!” 柳承宗召来柳明轩,眼神阴鸷,“你去联络三地的地主、粮商,想办法搅黄算学课 —— 要么让他们不许农户送孩子上学,要么就造谣说‘学算学耽误科举’,总之,不能让楚时宴的算盘得逞!”
柳明轩领命而去,一场针对 “算学普及” 的暗战,悄然拉开了序幕。但楚时宴早己做好了准备 —— 他让技术局的教师们,带着算学教材走进农户家,一边教算学,一边帮农户算租子、算产量,用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百姓明白:学算学,不是耽误日子,而是能让日子过得更好。
夕阳下,云溪县县学的老槐树下,楚时安正带着孩子们演算 “粮仓容积” 的题目。孩子们的笑声、算筹碰撞的清脆声,与远处农田里的耕牛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充满希望的歌。楚时宴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坚定 —— 就算有柳家的阻挠,他也要把算学课办下去,把数理知识普及开来,因为他知道,这是大靖走向强盛的必经之路。
(http://www.220book.com/book/X7C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