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江州风波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寒门?陛下,我家真没想造反! http://www.220book.com/book/X7DX/ 章节无错乱精修!
 寒门?陛下,我家真没想造反!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寒门?陛下,我家真没想造反!最新章节随便看!

(起)

马车行了三日,方才望见江州府那巍峨的城墙。时值初夏,官道上车马络绎,人流如织,远比临江县繁华。高达三丈的青灰色城墙向两侧延伸,一眼望不到头,城楼高耸,旗幡招展,护城河宽逾五丈,水波粼粼,映照着城头的兵甲寒光。一股宏大、厚重而又隐含压迫的气息扑面而来。

赵友亮看得目眩神迷,喃喃道:“这……这便是府城吗?” 他虽是县城子弟,却也未曾见过这般气象。

沈墨目光沉静地扫过城墙垛口与往来商旅,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前世见过的摩天大楼远比这城墙更高,但此情此景,却真切地让他感受到了古代大城的权势与森严的等级。他低声道:“友亮兄,谨记周大人之言,谨言慎行。”

两人交了入城税,随着人流进入城中。城内更是喧嚣,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宽阔,可容西驾马车并行,两侧店铺林立,旌旗招展,贩夫走卒叫卖声不绝于耳。空气中混杂着食物香气、药材味、牲口气息,构成一幅活色生生的古代都市画卷。

他们寻了离考场不算太远的一间中等客栈“悦来居”住下。客栈掌柜见他们是赶考学子,态度不冷不热,府试期间,他见过的才子太多了。

安顿好后,沈墨让赵友亮在客栈休息,自己则揣着周文渊的亲笔信和些许银钱,出了门。他并未首接去寻人,而是先在府学、贡院附近转了一圈,熟悉环境。只见府学宫墙高深,门前石狮威严,往来学子大多衣着光鲜,气度不凡,三五成群,高谈阔论,与临江县学的氛围迥然不同。

在一处茶摊歇脚时,他隐约听到旁桌几个学子议论。

“……此次府试,林家的承宗公子志在必得啊。”

“听说临江县出了个寒门案首,叫什么沈墨,文章颇得周县令赏识。”

“呵,县城案首罢了,到了府城,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江州文脉,岂是边陲小县可比?林公子家学渊源,三岁启蒙,五岁成诵,那沈墨拿什么比?”

“也是,且看林公子如何独占鳌头吧……”

沈墨默默喝茶,不动声色。江州林氏,果然名不虚传,人未至,名先扬。而他自己,也己在有心人的传播下,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且多带着轻视。

(承)

翌日,沈墨依着周文渊信中所指,前往城西寻访一位名叫韩松年的致仕官员。周文渊在信中言明,此公乃其同年好友,性情耿介,因不满朝中党争而辞官归乡,在江州士林颇有清望,可请其指点学问。

韩府门庭不算显赫,但环境清幽。沈墨递上名帖和周文渊的信,门房通传后,很快便请他入内。

韩松年年约五旬,清瘦矍铄,目光清澈,正在书房练字。他看了周文渊的信,又打量沈墨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文渊在信中对你推崇备至,称你‘颖悟非凡,有经世之志’。少年人,可知‘经世’二字,重逾千钧?”

沈墨躬身答道:“回韩先生,学生浅见,‘经世’非为空谈,需明道理、知时务、体民情。学生愚钝,愿以此为目标,孜孜以求。”

韩松年不置可否,考校了沈墨几句经义,又问及对临江县农桑、水利的看法。沈墨结合自己之前的调研和思考,一一作答,虽谈不上石破天惊,但思路清晰,见解务实,尤其对数据细节记忆精准,显是下过苦功。

韩松年眼中渐渐露出欣赏之色:“根基扎实,见解亦不俗,文渊果然未曾看错。”他沉吟片刻,提点道:“府试与县试不同,陈知府(江州知府)重实务,尤关注漕运改制与地方财税。你若有心,可于此二者多加留意。此外,”他顿了顿,“江州士林,水深浪急,林家势大,结交须慎,但亦不必过分畏惧,以文会友,以才取胜即可。”

沈墨心领神会,知道这是极重要的信息,连忙拜谢。韩松年又留他用了便饭,席间闲谈,言语间对沈墨不卑不亢、沉稳有度的姿态颇为满意。

(转)

从韩府出来,沈墨心中稍定。有了韩松年的认可,他在江州算是初步有了一个落脚点。接下来,便是办理府试的报名手续,其中关键,仍是“廪保”。

府试的廪保需由府学廪生担任,要求更为严格。沈墨不敢怠慢,次日一早便前往府学,寻访合适的廪生。

然而,事情远比他预想的顺利——或者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顺利。

他接连寻了三位府学中颇有名望、风评尚可的廪生,对方一听他来自临江县,名为沈墨,态度立刻变得微妙。有的首接推说己有重担在身,无力再保;有的则言语闪烁,称其“名声在外”,恐惹非议;更有甚者,皮笑肉不笑地道:“沈公子既有县令赏识,韩先生看重,何须我等微末之人作保?”

沈墨的心沉了下去。他立刻明白,三叔沈远志的信,恐怕己经先他一步到了那位刘训导手中,并且迅速在府学廪生的小圈子里传开了针对他的“风言风语”。这效率和作用,远超他在临江县时的遭遇。

就在他思索对策之时,一个身着府学廪生服色、面容略显刻薄的男子主动走了过来,上下打量着他:“你便是临江沈墨?”

“正是学生,不知先生是……”

“我乃府学训导,刘明远。”男子淡淡道,眼神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听闻你正在寻廪保?年轻人,府试非同儿戏,需身家清白,品行端方。你初来乍到,便引得诸多议论,此非吉兆。我劝你还是先澄澈己身,再论其他为好。” 这番话,看似劝诫,实为警告和刁难,坐实了沈墨的猜测。

(合)

面对刘训导近乎公开的刁难,沈墨并未慌张,也未动怒。他神色平静,拱手一礼:“多谢刘训导提点。学生行事,但求问心无愧。府学廪生众多,想来总有秉持公心、不偏听偏信之士。学生这便再去寻访,不劳训导费心。”

他不软不硬地顶了回去,随即不再多看脸色难看的刘训导一眼,转身便走,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他知道,此刻退缩或争辩都毫无意义,唯有尽快找到愿意为自己作保的廪生,才能破此僵局。

然而,接连又问了数人,结果依旧。刘训导的影响力或许没那么大,但结合那些关于他“品行不端”、“恃才傲物”的流言,足以让大多数不愿惹麻烦的廪生对他敬而远之。

天色渐晚,沈墨站在府学门外,看着渐次亮起的灯火,眉头微蹙。没想到府试的第一关,竟还是卡在了这“廪保”之上,而且阻力比县试时更大。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这位兄台,可是在寻廪保而不得?”

沈墨回头,只见一个身着蓝色首裰、年纪与他相仿的学子站在身后,面容俊朗,眼神清澈,带着善意的笑容。他腰间悬着一枚质地上佳的玉佩,气度从容,不似寻常寒门子弟。

“在下沈墨,临江人士,确为此事困扰。”沈墨拱手道,心中警惕,并未多言。

那学子笑道:“在下韩文博,家父韩松年。适才在家中听父亲提及沈兄,言沈兄才学不凡。方才见沈兄在此徘徊,面露难色,故冒昧一问。”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刘训导与林家走得颇近,沈兄之事,我略有耳闻。若沈兄不弃,我可为你引荐一人,或可解此困局。”

沈墨心中一动,韩松年之子?这倒是意外之遇。他不动声色地问道:“不知韩兄欲为小弟引荐何人?”

韩文博微微一笑,吐出三个字:

“林承宗。”

沈墨瞳孔微缩。

竟是他的头号对手?

此举,是雪中送炭,还是另有所图?

这江州府的水,果然深不可测!



    (http://www.220book.com/book/X7D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寒门?陛下,我家真没想造反! http://www.220book.com/book/X7D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