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台灯在桌面上投下圈暖黄的光,林晚晚伏在案前,笔尖在 “寒区实地测试方案” 上飞快游走。草稿纸左侧画着农机变速箱的简化图,右侧是边防巡逻车的传动系统草图,中间用红笔标注着 “共用测试参数:-35℃空载运行 1 小时,再加载至 80% 额定功率”—— 这是她熬了半宿,把村里拖拉机的冬季作业数据和九院给的设备参数反复比对才定下来的。
帆布包敞着口,里面露出秦厉给的纸条,边角被她无意识得发毛;张桂兰寄来的向日葵花瓣压在方案封面,淡金色的纹路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她刚在 “应急故障处理” 栏写下 “齿轮卡滞时用黄油润滑(参考 1977 年 12 月拖拉机维修记录)”,就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还没走?” 张教授端着个搪瓷杯走进来,杯里的菊花茶冒着热气,“我看你这灯亮了一整晚,方案差不多了吧?”
林晚晚赶紧把方案递过去,指尖点在参数表上:“教授,我把测试温度定在 - 35℃,比九院要求的 - 40℃高 5℃,一是考虑到边防巡逻车实际作业时发动机散热会提升局部温度,二是咱们的样品在 - 35℃下疲劳寿命能多 2000 次,更稳妥。”
张教授越看越点头,指着 “故障处理” 栏笑:“你这丫头,连农机维修的老办法都用上了,倒是省了不少应急方案的设计。明天把电子版整理出来,我让李强拿去打印,下周给九院送过去。”
提到李强,林晚晚心里掠过一丝不安 —— 昨天测试结束后,他摔门而去时看方案的眼神,带着不加掩饰的怨怼。但她没多说,只点点头:“我今晚就整理电子版,明天一早给李学长。”
回到宿舍时,天己经蒙蒙亮。赵晓燕和陈红还在睡,呼吸声轻匀。林晚晚轻手轻脚地打开台灯,从帆布包里掏出计算器,对着方案里的载荷数据反复核对 —— 她总觉得该多检查一遍,毕竟这是第一次参与军工项目,容不得半点差错。
晨光漫进窗户时,电子版终于整理完毕。林晚晚把 U 盘装进信封,贴上 “李强学长亲启” 的便签,放在他实验室的桌角。转身离开时,她瞥见李强的抽屉缝里露着半截纸,上面似乎画着她方案里的参数表,心里那点不安又冒了出来,却还是压下了 —— 她总不能把人往坏处想。
下午去实验室时,却见张教授皱着眉站在案前,手里捏着打印好的方案,脸色凝重:“晚晚,你看看这个,载荷参数怎么不对?”
林晚晚接过一看,心猛地沉了下去 ——“80% 额定功率” 被改成了 “95%”,“-35℃空载运行 1 小时” 变成了 “-40℃空载运行 2 小时”,连她标注的 “黄油润滑应急” 都被划掉,改成了 “禁用任何润滑剂,防止影响数据精度”。
“这不是我改的!” 她赶紧拿出自己的草稿纸,上面的原始参数清晰可见,“我给李学长的电子版是对的,肯定是他改了!”
话音刚落,李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个文件夹,看见桌上的方案,脸色瞬间变了变,却强装镇定:“我看你这参数太保守,九院要的是极限性能数据,所以帮你优化了一下 —— 你不懂军工测试的标准,这么保守的方案交上去,会被笑话的。”
“优化?” 林晚晚攥紧草稿纸,指节泛白,“95% 额定功率己经超出样品的安全载荷,-40℃空载 2 小时会导致齿轮冷脆,你这不是优化,是故意让样品在测试中报废!还有黄油润滑,去年冬天咱们村拖拉机在 - 30℃下卡滞,就是靠黄油救的急,你凭什么说禁用?”
她转身从帆布包里掏出那个旧维修本,翻到折角的一页,上面贴着当时的故障照片:“你看,这是 1977 年冬天拍的,齿轮卡滞时齿面都磨出了划痕,涂了黄油后不仅恢复运转,还减少了磨损 —— 这是实际验证过的办法,不是我瞎编的!”
李强凑过去看,照片上的拖拉机变速箱虽然旧,却能清晰看见齿面的划痕和黄油的痕迹;维修本上还有公社农机站的盖章,证明记录真实。他张了张嘴,想说 “农村经验不适用军工”,却被突然响起的敲门声打断。
赵参谋捧着个牛皮纸信封走进来,封皮上印着 “九院机密” 的红字:“张教授,林同学,秦主任让我送方案审核意见过来,还特意说要跟林同学核对几个参数。”
林晚晚心里一动,赶紧接过信封。里面的审核意见上,秦厉的字迹力透纸背,在 “载荷参数” 栏批注:“建议按 80% 额定功率测试,95% 载荷超出样品安全阈值,易导致不可逆损伤(参考附件 1:材料力学性能报告)”;在 “温度设定” 栏写着:“-35℃空载 1 小时合理,-40℃下需增加预热程序,否则齿轮冷脆风险升高”;最下面还加了行小字:“应急处理可保留黄油润滑方案,寒区设备常需此类简便有效的应急手段”。
附件 1 是份材料力学性能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 50CrVA 钢在不同载荷下的形变数据,95% 额定功率对应的形变值,刚好超过了 “不可逆损伤” 的临界线。林晚晚抬头看向李强,声音平静却有力:“李学长,秦主任的审核意见,你也看看吧。”
李强接过报告,手指在 “不可逆损伤” 几个字上反复,脸色从红变白,又从白变青。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偷偷修改的参数,竟被九院的秦主任精准指出问题,连黄油润滑的应急方案都被认可。
张教授把方案摔在桌上,语气严厉:“李强,你太不像话了!科研容不得半点弄虚作假,你这不是帮倒忙,是故意破坏项目!从今天起,方案的整理和打印都由晚晚负责,你不用参与了!”
李强攥着报告,指节泛白,却不敢反驳 —— 秦厉的审核意见白纸黑字,还有材料报告佐证,他再狡辩,只会更丢人。最后他狠狠瞪了林晚晚一眼,抓起自己的文件夹,头也不回地走了。
赵参谋看着他的背影,笑着对林晚晚说:“林同学,秦主任特意叮嘱,要是方案有修改,让你首接跟他联系,别经过其他人 —— 他还说,你提的黄油润滑方案很实用,九院之前做寒区测试时,也常用类似的应急办法。”
林晚晚心里一暖,指尖着秦厉的批注,那句 “简便有效的应急手段”,像是专门为她的农机经验正名。她抬头对赵参谋说:“麻烦您替我谢谢秦主任,我今天就按审核意见修改方案,明天给您送过去。”
赵参谋走后,张教授拍了拍林晚晚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慰:“晚晚,你做得好,不仅守住了方案的严谨性,还让李强知道了科研的底线。以后这个项目,你多担点担子,我放心。”
傍晚回宿舍的路上,传达室的大爷又递来封信,还是张桂兰写的:“晚晚,王春花还不死心,在村里说你在清华搞‘没用的研究’,不如早点嫁人。结果二柱哥把你寄回的‘寒区测试方案’给大家看,虽然看不懂,但是知道你在为国家做事,都骂王春花‘眼皮子浅’……”
信里还夹着张照片,是村里的孩子们在晒谷场上举着 “林晚晚姐姐加油” 的牌子,背景里的拖拉机上,贴着她之前画的变速箱维修示意图。林晚晚捏着照片,眼眶慢慢热了 —— 不管走多远,家乡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她。
回到宿舍,她连夜修改方案,把秦厉的审核意见逐条融入,在 “应急处理” 栏特意加了句 “参考农村农机冬季维修经验,黄油润滑可快速解决轻度卡滞”。台灯下,秦厉的纸条压在方案旁,她看着上面的电话号码,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敢拨 —— 她怕打扰他,也怕自己会忍不住流露出太多感激。
凌晨时分,方案终于修改完毕。林晚晚把方案装进信封,贴上 “九院秦厉主任亲启” 的便前,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踏实的感觉。她想起前世在陆家土炕上的绝望,想起重生后煤油灯下的苦读,想起秦厉在审核意见上的细致批注,想起张桂兰信里的照片 —— 所有的苦难,都在这一刻变成了前行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林晚晚把方案交给赵参谋时,特意叮嘱:“麻烦您把这个首接交给秦主任,谢谢他的审核意见,帮我避开了大问题。”
赵参谋笑着点头:“放心吧,秦主任特意交代过,你的方案他要亲自看。对了,秦主任还说,寒区实地测试定在下个月,地点在内蒙古边防站,到时候会派车来接你,让你提前准备好厚衣服。”
林晚晚心里一喜 —— 这意味着她能亲眼看到自己的设计在边防设备上运行,能为守护国家的战士们出一份力。她看着赵参谋离开的背影,又想起秦厉的纸条,指尖轻轻攥紧 —— 或许到了边防站,她能有机会当面跟他说声谢谢。
实验室的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玻璃洒在方案的草稿纸上,照亮了 “农机经验与军工技术结合” 的批注。林晚晚拿起笔,在草稿纸的空白处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像张桂兰信里画的那样 —— 这太阳,既是家乡的温暖,也是科研路上的光芒,更是秦厉默默守护的温度。
她知道,寒区实地测试会是新的挑战,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身后有家乡的支持,身前有值得追逐的梦想,而那个藏在军绿色身影后的守护,会像这阳光一样,一首照亮她前行的路。接下来的日子,她要抓紧时间熟悉边防设备的参数,为下个月的实地测试做好准备 —— 她要用最好的表现,证明自己的价值,也不辜负所有支持她的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X7T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