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寒区测试证真章,君心初遇暖锋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弃妇,科研大佬拽上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X7TU/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星潋不晚”推荐阅读《七零弃妇,科研大佬拽上天》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周六的清晨,清华园西配楼的低温实验室飘着股淡淡的制冷剂味道。林晚晚穿着借来的厚棉袄,指尖裹着毛线手套,小心翼翼地将 50CrVA 钢弹簧片装进测试夹具 —— 金属片在 - 40℃的恒温箱里冻了一夜,表面凝着层细密的白霜,触到手套时传来刺骨的凉意。她盯着夹具上的刻度,反复确认 “15° 倾斜角” 的定位,心里默念着秦厉报告上的性能数据:“弹性模量衰减率 4.2%,疲劳寿命八万次”,掌心竟渗出了薄汗。

“还没好吗?九院的人快到了。” 李强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穿着件新的蓝呢子外套,手里拎着个测温仪,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讥讽,“我刚看了样品的加工记录,边缘倒角有 0.03mm 的误差,这种精度在寒区测试里,很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到时候断了可别赖设备。”

林晚晚放下手套,拿起游标卡尺凑近样品:“学长,倒角误差 0.03mm 在国标允许范围内,而且我特意在夹具内侧贴了聚西氟乙烯垫片,能分散 30% 的应力 —— 这是我在家修拖拉机时学的,冬天齿轮咬合紧,垫层薄铁皮就能减少磨损。” 她转身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到画满齿轮的那页,“您看,这是去年冬天修变速箱时的记录,垫垫片后故障率降了一半。”

李强凑过去看,本子上不仅有手绘图纸,还有用红笔标注的 “垫片厚度 0.2mm 最佳” 的结论,墨迹晕染处还沾着点机油印。他张了张嘴,想说 “农村土办法不适用军工测试”,却被身后传来的脚步声打断 —— 张教授陪着赵参谋走进来,身后还跟着个穿深蓝色军装的男人,肩章上的星徽在实验室的冷光下泛着沉敛的光。

是秦厉。

林晚晚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指尖下意识地攥紧了手套。男人比她想象中更高,军靴踩在水泥地上没有丝毫声响,目光扫过实验台时,在她手里的样品上顿了两秒,又很快移开,落在墙上的测试流程表上,声音低沉得像冬日的冻土:“开始吧,按既定流程测。”

赵参谋赶紧递过测试方案:“秦主任,这次分三个环节:低温静态应力测试、一万次疲劳循环、-40℃动态啮合模拟,都是按边防设备的实际工况来的。”

林晚晚深吸一口气,按下恒温箱的启动键。制冷机发出 “嗡嗡” 的低鸣,温度显示屏上的数字从 - 40℃开始稳定跳动。她将样品接入应力传感器,看着显示屏上的数值慢慢爬升:“静态应力测试开始,当前载荷 500N,应力值 1200MPa……”

数值稳定在 1200MPa,刚好是 50CrVA 钢的安全上限。李强在旁边阴阳怪气:“也就刚好达标,要是载荷再增加 10%,说不定就断了。” 话音刚落,显示屏突然剧烈跳动起来,数值从 1200MPa 骤降到 800MPa,传感器的接线还发出 “滋滋” 的电流声。

“怎么回事?” 赵参谋立刻凑过来,脸色凝重,“是不是样品断了?”

林晚晚却很冷静,她关掉电源,戴上手套检查接线:“别急,可能是接线松动 —— 低温下金属收缩,接线端子容易接触不良。” 她用小扳手轻轻拧紧端子螺丝,又在接口处裹了圈耐高温胶带:“我在家修拖拉机时,冬天启动机接线总松,裹层胶带就能解决,军工设备虽然精密,但原理是相通的。”

重新启动设备,数值果然恢复稳定。秦厉站在后面,目光落在她裹胶带的手上 —— 指尖因为长期握扳手,指节处有淡淡的茧子,动作却稳得像操作了千百遍的老手。他没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测试记录纸,用铅笔在 “接线防护” 那栏画了个小圈。

接下来的疲劳循环测试很顺利,一万次往复后,样品的形变只有 0.01mm,远低于九院要求的 0.03mm 上限。最后一项动态啮合模拟时,林晚晚特意调整了齿轮转速,模拟拖拉机在田埂上的颠簸工况:“秦主任,您看,当转速波动 ±10% 时,传感器的读数误差只有 0.02%,完全能满足边防巡逻车的动态需求。”

秦厉走过来,接过她递来的记录纸,指尖不经意间碰到她的手套,传来一丝微凉的触感。他看着纸上工整的字迹,尤其是 “颠簸工况误差补偿” 那栏的推导公式,抬头时眼里多了几分温度:“你把农机的实际工况融入军工设计,很务实。” 这是他第一次跟她说话,声音比想象中更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林晚晚的脸颊微微发烫,赶紧低下头:“只是刚好有这方面的经验,还得多向您学习。”

“九院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秦厉把记录纸递给赵参谋,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测试通过,按原定计划签订合作协议,后续的寒区实地测试,让林同学也参与。”

张教授笑着拍了拍林晚晚的肩膀:“晚晚,好好把握机会,你的设计不仅能服务农业,还能守护边防,这是咱们物理系的骄傲!”

李强站在旁边,看着测试成功的结果,又看看秦厉对林晚晚的认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抓起外套摔门而去,这次连句狠话都没说 —— 他知道,自己彻底输了,输在对 “实际需求” 的漠视,也输在对 “经验价值” 的轻视。

测试结束后,秦厉在实验室门口叫住林晚晚:“林同学,你的维修记录本很有价值,能不能借我参考一下?” 他指的是她那个画满农机故障的小本子,眼里带着真诚的期待,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傲慢。

林晚晚赶紧把本子递过去:“您要是有用,就拿去看,里面都是些农村的维修经验,可能不太专业。”

“专业与否,要看能否解决问题。” 秦厉翻开本子,看到 “1977 年 11 月 5 日,拖拉机变速箱齿轮卡滞,用黄油润滑后恢复” 的记录,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这些记录,比很多实验室的理想数据更有意义。” 他把本子还给她,又递过一张纸条,上面是他的私人联系方式,“后续实地测试有问题,可以首接找我。”

林晚晚接过纸条,指尖触到他写的 “秦厉” 二字,笔锋遒劲,和报告上的字迹一模一样。她攥着纸条,小声说:“谢谢秦主任。”

秦厉点点头,转身走向吉普车,军绿色的背影在晨光里拉得很长,首到车影消失在西配楼的拐角,林晚晚才发现自己的手套还攥在手里,掌心的汗己经把纸条浸得微微发皱。

中午回宿舍的路上,传达室的大爷笑着递过来封加急信,信封上贴着 “航空” 标签,是张桂兰写的:“晚晚,陆建军真的从部队回来了,王春花让他来北京找你算账,结果他到公社就不敢走了 —— 陆老根大爷把你的工分账本和清华录取通知书给大家看,说你是靠自己本事考上的,跟陆家没关系。公社干部还批评了陆建军,说他‘纵容家人造谣’,让他写了检讨才让回部队……”

信的末尾画着个大大的笑脸:“我妈让我给你寄了新炒的瓜子,装在布包里,你测试成功了,多吃点庆祝庆祝!”

林晚晚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眼眶慢慢热了。她把秦厉的纸条夹进《机械原理》课本,刚好压在张桂兰寄来的向日葵花瓣上 —— 一边是默默守护的温暖,一边是家乡牵挂的温情,这两样东西,成了她在清华园最珍贵的宝藏。

下午,赵参谋带来了九院的合作协议,上面明确写着 “邀请林晚晚参与‘寒区柔性传动装置’研发项目,享受项目津贴”。张教授拿着协议,笑得合不拢嘴:“晚晚,你可是咱们系第一个没毕业就参与军工项目的学生,好好干,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工程师!”

林晚晚接过协议,指尖在 “研发团队成员” 那栏签下自己的名字,笔画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她想起前世在陆家土炕上咳血的绝望,想起重生后在煤油灯下苦读的夜晚,想起秦厉递来纸条时的温度,想起张桂兰信里的笑脸 —— 所有的苦难,都成了此刻绽放的养分。

傍晚的清华园浸在晚霞里,林晚晚背着帆布包走向实验室,包里装着合作协议、维修记录本,还有张桂兰寄来的瓜子。她路过西配楼时,看见低温实验室的灯还亮着,里面隐约有身影在忙碌 —— 或许是下一批测试样品,或许是其他课题组的同学,但她知道,从今天起,这里也成了她科研梦想的一部分。

她掏出秦厉的纸条,借着晚霞的光再看了一眼,上面的电话号码清晰可见。林晚晚握紧纸条,加快了脚步 —— 她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有很多设计要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知道,身后有家乡的支持,身前有值得追逐的光芒,而那个藏在军绿色身影后的守护,也将成为她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力量。

夜色慢慢降临,实验室的灯亮了很久。林晚晚伏在桌上,开始绘制寒区实地测试的方案草图,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道道坚定的线条,像是在为她的科研之路,也为她与秦厉的故事,写下新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7T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弃妇,科研大佬拽上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X7T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