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一年的春天,十二岁的吴石告别了诵读西书五经的私塾,踏进了开智学堂的门槛。这座由教会创办的新式学堂,坐落在乌山东麓,红砖拱窗的建筑样式在福州城里独树一帜。
开学第一天的算术课上,戴着金丝眼镜的林先生正在黑板上演算:“一艘英国战舰的造价,折合白银八十万两,相当于一千亩上等稻田的收成...”
吴石的笔尖猛地一顿,在纸上洇开一团墨迹。窗外忽然传来凄厉的哭喊声,打断了课堂。他扭头望去,只见一队清兵正在街上强行征粮,一个老妇人死死抱住粮袋,被兵士一脚踹开。
“再抢就真的活不成了啊!”老妇人的哀嚎像一把钝刀,割在每个人的心上。
林先生轻咳一声,敲了敲黑板:“继续上课。今天我们学习分数的换算...”
“先生!”吴石突然站起身,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我们在这里算着战舰值多少稻田,可窗外的百姓连糊口的粮食都被抢走了。这样的算术,算了又有什么用?”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能听见窗外老妇人断断续续的啜泣。
林先生沉默片刻,缓缓摘下眼镜:“你说得对。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学好算术——只有算清了这些账,才知道我们这个国家,究竟被掠夺了多少。”
放学后,吴石独自留在教室里整理笔记。夕阳透过彩色玻璃窗,在课桌上投下斑斓的光影。英文教师史密斯先生抱着风琴走进来,看见他还在用功,便在他身旁坐下。
“吴,今天学的'patriotism'(爱国),你明白它的含义吗?”
吴石抬起头,目光掠过窗外墙缝里顽强生长的野草:“以前在私塾时,我以为爱国就是忠君报国。可现在...”他的声音低了下去,“看着百姓受苦,我才明白,爱国是要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史密斯先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在风琴上按出一串音符:“在美国,我们有个叫林肯的总统说过,民有、民治、民享。或许,这才是爱国真正的意义。”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沉默的荣耀:密使一号这天夜里,吴石在日记本上用工整的小楷写道:
“今日算术课,知战舰一艘可抵千亩良田。然窗外征粮之惨状,令吾深思:国之强弱,不在船坚炮利,而在百姓温饱。”
几天后的格致课上,先生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朝廷为支付《辛丑条约》的赔款,决定在福建加征厘金税。
“每担茶叶,要多交三钱银子的税。”先生沉重地说,“茶农们今年怕是难熬了。”
下课后,吴石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决定利用休沐日去城外的茶山看看。
清明时节的鼓岭,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芽。可茶农们的脸上却不见丝毫喜悦。一个老茶农蹲在田埂上,对着刚刚采摘的茶青发呆。
“老伯,今年的茶价不好吗?”吴石上前询问。
老茶农苦笑着摇头:“不是茶价不好,是税赋太重了。加上新加的厘金,这季春茶卖了,连本钱都收不回来。”
他抓起一把嫩绿的茶芽,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滑落:“这些茶叶,运到福州城,一转手就是十倍的利。可我们这些种茶的,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回城的路上,同学们都沉默不语。路过闽江码头时,他们看见一艘艘外国商船正在装运茶叶,苦力们佝偻着背,将一箱箱茶叶扛上船。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同学突然开口,“为什么史密斯先生说,爱国不是空谈。”
吴石望着江面上飘扬的异国旗帜,轻声说:“我们要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要让每一个种茶的人,都能安心喝茶;让每一个耕田的人,都能安心吃饭。”
夕阳西下,少年们的影子在青石板路上拉得很长。远处教堂的钟声响起,惊起一群白鹭。吴石在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再也不必为生存而哭泣。
许多年后,当吴石在台湾的牢房里写下绝笔诗时,他依然记得这个春天的黄昏,记得老茶农脸上深深的皱纹,记得那一刻在心中燃起的火焰。
这火焰,从此再也没有熄灭过。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