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7章 淬火保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沉默的荣耀:密使一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三年的初秋,保定军校的银杏刚开始泛黄,吴石便以炮科第一名的成绩踏进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军校。当他接过那套崭新的军官制服时,手指在金色的领章上停留了片刻——那里镌刻着象征炮兵的交叉火炮徽记。

"吴石,又是你第一个到。"教官抱着一摞厚厚的教材走进教室,看见这个总是提前半小时端坐在第一排的福建青年,眼中掠过赞许,"《炮兵战术》第三章预习了?"

"报告教官,己经通读三遍。"吴石起身立正,声音清朗,"但对山地炮兵的射表换算尚有疑问。"

教官将教材放在讲台上,饶有兴趣地问:"什么疑问?"

"教材上的换算公式基于欧洲平原,但我国七成国土是山地。"吴石翻开笔记,"学生在闽北山区实测过,同样口径的火炮,在海拔千米以上的射程要减少百分之十五。"

教室里响起细微的骚动。几个晚到的学员交换着惊讶的眼神,有人低声嘀咕:"这个福建佬,较真得很。"

教官却大步走到吴石面前,拿起他的笔记仔细翻阅。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地形下的弹道数据,甚至还画着风向影响的修正曲线。

"明天起,你负责带大家做地形测算。"教官将笔记高高举起,"都看看!这才叫治学!"

自此,吴石成了炮科有名的"活字典"。深夜的图书馆里,总能看到他伏案苦读的身影。煤油灯的光晕笼罩着他专注的侧脸,书页翻动的声音与窗外秋虫的鸣叫交织成夜曲。

这夜,他正在研读日文版《野战炮兵操典》,突然被一段描述惊出冷汗——日军在演习中特别标注了"华北平原速射战术"。

"在看什么?"同寝的河北籍学员陈延年凑过来,随即倒吸一口凉气,"你懂日文?"

吴石指着那段文字:"日军在研究怎么在我国平原快速推进。你看这个阵型,分明是针对我们的防御弱点。"

陈延年脸色发白:"这......这只是演习吧?"

"甲午之前,他们也是这样'演习'的。"吴石合上书,目光如炬,"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从那天起,吴石开始秘密翻译日文军事资料。为了不引人注目,他总在子夜时分点灯工作,用特制的薄纸覆在原文上逐字誊写。有时为了一个术语的准确译法,他要查阅十几本参考书。

一个月后,雪雨新枫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把整理好的《日军作战预案分析》装订成册,在扉页郑重题写"勿忘国耻"西个字。

"你这是要掉脑袋的!"陈延年看到他私下分发手册,急得首跺脚。

吴石平静地将手册塞进下一个同学手中:"若是怕掉脑袋,将来就要掉江山。"

渐渐地,聚在他身边的学员越来越多。他们常在操场的角落里,借着月光研读那些手抄的资料。有个东北籍的学员读着读着突然痛哭:"小鬼子在俺老家就是这么演练的!"

最考验人的是野外实弹演习。这天他们要在拒马河畔进行跨河炮击演练,偏偏遇上瓢泼大雨。

"这种天气,还打什么炮!"有学员抱怨道。

吴石却第一个跳进齐膝深的河水里:"日军会挑晴天来打你吗?"

他带着测量组,在湍急的河水中艰难地设立标靶。雨水模糊了视线,他却凭着记忆中的地形数据,精准地测算出射击诸元。

"装定诸元!"炮位上,吴石的声音穿透雨幕,"仰角二十八度,射程九百米,避开下游村庄!"

三发炮弹呼啸而出,在河对岸的目标区精准炸响。观礼台上,校长忍不住起身鼓掌:"这个吴石,是把打仗的好手!"

演习结束后,吴石却独自向上游走去。陈延年追上来:"你去哪?"

"去看看弹着点离村庄有多远。"吴石头也不回,"打仗不能伤及百姓。"

在泥泞的河滩上,他们遇见一个放牛的老汉。得知他们是军校学生,老汉咧嘴笑道:"咱中国的炮手,将来定能把小鬼子轰回老家去!"

回程的路上,吴石对陈延年说:"听见了吗?这就是我们苦读的意义。"

民国西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当樱花绽放在军校操场边时,吴石编译的《炮兵阵地选择》被校方正式刊印成教材。在序言里,他写道:

"军人之学,非为逞强斗狠,乃为保家卫国。每发炮弹,都当落在该落之处;每处阵地,都该护住该护之人。"

毕业前夕,吴石在银杏树下埋下一个铁盒,里面装着这些年翻译的手稿和一本《日军作战预案分析》。他知道,这些资料终有一日会派上用场。

许多年后,当他在台湾的地下工作中,冒着生命危险传递情报时,总会想起这个春天的午后。那时埋下的不仅是几页纸张,更是一个年轻军人为这个多难的国家,许下的无声誓言。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沉默的荣耀:密使一号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