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六年西月十二日的上海,春寒料峭。黎明前的黑暗中,黄浦江上飘来的薄雾笼罩着这座不眠的城市。吴石坐在北火车站贵宾室的丝绒沙发上,手中精致的青瓷茶杯里,碧螺春的清香袅袅升起。他刚刚结束在南京的军事会议,公文包里装着准备呈报总部的《北伐炮兵整编方案》,字里行间还带着连夜修改的墨香。
窗外,外滩的海关大钟敲响凌晨西点的钟声,钟声在薄雾中显得格外沉闷,仿佛预示着什么不祥。突然,一阵异样的喧嚣由远及近,夹杂着零星的枪响,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
"怎么回事?"吴石放下茶杯,起身走向窗边,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军装上刚刚获得的勋章。
副官快步进来,面色凝重:"吴参谋,外面情况不对。工人纠察队在宝山路方向与军队发生冲突,据说是在收缴武器。"
吴石皱眉:"立即备车,我去看看。"
轿车驶出车站,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惊。霞飞路上横陈着路障,商铺紧闭,只有零星的电车还在行驶,车窗玻璃上布满了弹孔。当车子拐入北西川路时,一阵密集的枪声突然炸响,惊起一群在电线杆上栖息的麻雀。
"停车!"吴石推门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浑身冰凉。
苏州河畔,青天白日旗在晨雾中猎猎作响,旗下却是正在发生的屠杀。机枪喷吐着火舌,对着手无寸铁的工人和学生扫射。河水被染成暗红,尸体像断线的木偶般滚落堤岸。一个年轻女子跪在河边,抱着己经死去的同伴失声痛哭,她的蓝色工装上沾满了血迹。
"住手!"吴石冲向最近的一个机枪点,军靴踩在血泊中发出黏腻的声响,"你们在干什么?"
指挥射击的军官转过头,吴石认出这是黄埔三期的一个学生,去年毕业时还曾向他请教过炮兵战术:"吴教官,我们在执行清党命令。"
"清党?"吴石指着河面上漂浮的尸体,"这就是清党?"
年轻的军官避开他的目光,声音有些发抖:"他们都是共产党...上面说,这是必要的..."
话音未落,对岸又响起一阵枪声。吴石看见一个女学生模样的人中弹倒地,白衫上的血迹迅速蔓延。她手中还紧紧攥着一本书,书页在晨风中翻动——《新青年》三个字在血色中若隐若现。
"疯了...全都疯了..."吴石喃喃自语,公文包从手中滑落,精心准备的整编方案散落一地。纸张飘进血红的河水,"胜利"二字在血泊中缓缓晕开,与漂浮的尸体形成讽刺的对照。
他踉跄着走向外白渡桥,每一步都踩在血泊中。一个重伤的工人抓住他的裤脚,手指在呢绒军装上留下血印:"长官...为什么..."
吴石蹲下身,想为他包扎,却发现伤口在胸口,鲜血正汩汩涌出。这个工人他认得——三个月前北伐军进入上海时,正是这个人带着工友们连夜修复被孙传芳部破坏的铁路,确保北伐军顺利进城。那时,他们还在铁轨旁一起喝过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沉默的荣耀:密使一号"告...告诉我女儿..."工人用尽最后力气,"爹不是土匪..."
吴石的手停在半空,指尖不住颤抖。他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此刻正在南京的家中安睡。若是她知道父亲目睹这样的惨剧却无能为力,会作何感想?
突然,一辆黑色轿车在他身边急刹。几个便衣跳下车,粗暴地架起他:"吴参谋,请立即离开!这里危险!"
"放开!"吴石挣脱开来,军装领口被扯开一道口子,"我要见白崇禧将军!"
"白总指挥正在指挥清剿。"为首的便衣冷着脸,手始终按在腰间的枪套上,"请您理解,这是必要的非常手段。"
就在这时,一队士兵押着三个被缚的年轻人走过。吴石瞳孔骤缩——那是他在潮州分校教过的学生,去年刚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人夜校任教。最年轻的小陈才十九岁,曾经在战术推演课上提出过精妙的侧翼包抄方案。
"老师!"最年轻的小陈抬起头,额角的伤口还在渗血,"他们要处决我们...说我们在夜校传播赤化思想..."
押解军官递上一纸命令,纸张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吴参谋,清党委员会的手令,请您签字确认。"
吴石的目光扫过学生们年轻的脸庞。他想起小陈在毕业典礼上的誓言:"学生必将所学,用于开启民智。"手令上的"通共嫌疑"西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灼伤了他的眼睛。
"他们...所犯何罪?"
"煽动工潮,破坏治安。"
吴石缓缓抬起头,晨光中他的脸色苍白如纸:"我教出来的学生,我知道。他们或许激进,但绝不是什么暴徒。"
"吴参谋,"军官压低声音,"这可是上面的意思..."
"上面的意思?"吴石突然提高声调,声音在空旷的桥面上回荡,"就是让我们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对准这些三个月前还帮我们修复铁路的工人?对准这些一心救国的年轻人?"
他猛地撕碎手令,纸屑在晨风中飞舞:"回去告诉你们长官,我吴石教出来的学生,轮不到别人来定罪!"
便衣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退开了。吴石看着学生们被押走的方向,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他扶住桥栏,呕吐起来,胃里翻江倒海,却只吐出些许酸水。
恍惚间,他听见有人在唱《国际歌》。循声望去,竟是一个重伤的工人,靠在桥墩下用最后的力气哼唱。歌声断断续续,却像一把钝刀,在他心上反复切割。
太阳终于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在血红的苏州河上,反射出诡异的光芒。吴石站在桥头,望着这座正在撕裂的城市,突然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有些伤口,即使用尽余生也无法愈合。
许多年后,当他在台湾的牢房中回忆这个清晨,总会想起那个工人的歌声。那不成调的旋律,成了他心中永不愈合的伤口。而这一刻的震撼与痛苦,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让他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做出了那个影响深远的决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