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车喇叭响完,巷口安静下来。陈高云站在院门口,手里还捏着那撮沾灰的猫毛。李梅从厨房走出来,端着一碗刚出锅的阳春面,热气往上窜。
“去王婶家一趟。”她说,“光赔钱不行,得让她知道我们不是那种人。”
陈高云没说话,低头看了眼脚上的劳保鞋,转身回屋。再出来时,换上了女儿画的粉色拖鞋。鞋面上歪歪扭扭涂着一只笑脸猫,鞋底踩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啪嗒声。
他接过碗,面条细而匀,汤清油亮,上面飘着两片葱花。这面他吃过,李梅煮了三十年街坊,谁家有事都送一碗。但今天这碗不一样,是去低头的。
他走出院子,沿着小路往东走。王婶家住三楼,楼梯间堆满杂物,他侧身挤过去,碗没晃一下。
敲门三下。
门开一条缝,王婶探出头,看见是他,眉头立刻皱成一团:“又干嘛?环保局材料我都交了!”
“给您送碗面。”陈高云把碗往前递,“今天的事,是我们不对。”
王婶愣住,眼睛盯着碗:“就一碗面?你当我是好打发的?”
“您尝一口。”他说,“要是还不解气,我明天再来刷墙。”
王婶狐疑地接过碗,手刚碰到瓷边,一股暖意顺着指尖往上爬。她没在意,吹了口气,喝了一小口汤。
下一秒,她肩膀忽然松了。
不是心理作用。她常年站菜场卖干货,肩颈早就僵成一块板,晚上睡觉要贴膏药。可这口汤滑下去,那股酸胀感像被什么轻轻揉开了。
她猛地抬头:“这汤……怎么这么舒服?”
“老灶熬的骨汤。”陈高云说,“加了点调料。”
王婶不信,又吸溜一口面条。这一口下去,连后脑勺都松了。她整个人往后靠了靠,差点撞上门框。
“哎哟!”她叫出声,“我这脖子……活了?”
陈高云嘴角微动:“您要是喜欢,以后还能送。”
王婶没理他这句话,低头猛吃。三分钟不到,一碗面见底。她舔了舔嘴唇,盯着空碗发愣。
“这哪是道歉?”她抬头看他,“这是送宝贝啊!”
陈高云笑了笑,没接话。
王婶忽然想起什么:“等等。”她转身进屋,翻抽屉拿出手机,“我把视频删了。”
陈高云一怔。
“之前录的。”她点了几下屏幕,“删了。反正臭味也没了,你们也赔了东西,再闹就是我不讲理了。”
她把手机放回去,端着空碗走到水池边冲洗:“明天……你还来吗?”
“您想吃就来。”他说。
“那……明天早上行不?我起得早。”
“行。”
王婶洗完碗,回头看他还在门口站着:“还站这儿干嘛?走吧!”
陈高云点头,转身下楼。粉色拖鞋踩在水泥台阶上,声音轻得像猫走。
他回到家,天刚擦黑。李梅正在客厅铺毯子,两个孩子刚洗完澡,裹在毛巾里打滚。阿福蹲在茶几上,尾巴卷着半块饼干。
“怎么样?”李梅抬头问。
“吃了。”陈高云脱下粉色拖鞋,换回劳保鞋,“还让我带话——明天早上再来一碗。”
李梅笑了:“我说过,最好的道歉是用心。”
陈高云坐下,顺手摸了摸阿福的头。猫眯着眼,喉咙里发出呼噜声,爪子把饼干推到他手边。
“这是给你的。”他说。
阿福不理,转头舔爪子。
陈铭雷爬过来,抱着爸爸胳膊:“爸爸,我明天能带同学来吃面吗?”
“等你妈同意。”
“妈!”陈铭雷转身,“我能带同学来吗?”
李梅正在收毯子:“先把你头发吹干再说。”
陈思丹钻进陈高云怀里,小手摸他脸:“爸爸香香的。”
“你才香。”他掏出兜里的蜜饯袋,倒出一颗塞进她嘴里。
李梅看了眼钟:“九点半了,睡觉。”
两个孩子被抱进房间。阿福跳下茶几,慢悠悠跟过去,趴在门口守着。陈高云坐在沙发上,腿上搭着旧外套。
李梅出来,坐到他旁边。
“王婶真吃了?”她问。
“吃完还删了录像。”
“那就好。”她靠在他肩上,“我知道你不爱低头,但有时候,低一次头,比打十个架都管用。”
陈高云没说话,只是抬手摸了摸脖子里的橡皮泥勋章。
窗外风停了,街灯亮着,整条巷子安静下来。
可没过多久,楼下传来脚步声。
不是一个人。
是那种拖鞋蹭地、慢慢悠悠走来的动静。
接着是钥匙开门的声音。
然后是王婶的声音:“老张!快来看!我跟你说个事!”
陈高云耳朵动了动。
李梅也听见了,坐首身体。
“她说啥?”陈高云问。
“听不清。”李梅走到窗边,没开灯,“好像是关于面的事。”
陈高云站起来,走到她身边。
楼下,王婶家灯亮了。老张是她丈夫,退休锅炉工,嗓门大,最爱凑热闹。
“你说那面真有那么神?”老张声音传上来。
“我亲口吃的!”王婶激动,“一口下去,肩膀松了!两口下去,脖子活了!你说邪门不邪门?”
“不至于吧?一碗面能治病?”
“你不信拉倒!明天早上我去排队!”
“排什么队?”
“人家说早上送!我早点去等着!”
“你疯啦?为一碗面凌晨五点出门?”
“你懂啥!这面不一般!我敢说,这条街以后要出名了!”
两人争执几句,灯灭了。
楼上,李梅转头看陈高云:“她说‘排队’?”
陈高云皱眉:“我没说要排队。”
“她可能以为限量。”
“我没说限量。”
“那你说明天还送不送?”
“她想吃就送。”
“那……万一大家都来呢?”
“来一个送一碗。”
“一百个呢?”
“送一百碗。”
李梅瞪他:“你知道煮一百碗要多久吗?”
“我帮你烧水。”
“你当做饭是打游戏?加个BUFF就行?”
陈高云不说话,只是看着楼下。
他知道那碗面为什么有效。排毒丹的灵力残渣混在体内,又被李梅熬汤时无意激发,变成温养之效。普通人吃了舒坦,病弱者吃了更明显。
但他不能说。
李梅戳他胸口:“你又要搞事。”
“我没搞事。”
“你一沉默就是有事。”
“我只是送面。”
“送面送到全街排队?”
“那不是我决定的。”
李梅还想骂,突然听见外面又有动静。
这次是西边。
张姨家阳台灯亮了。她家儿子在读大学,平时住校,今晚回来住。
“妈!”儿子声音大,“你闻到没?刚才王婶家飘过来一股香味!”
“别吵!”张姨压低声音,“人家刚消停,你嚷什么?”
“那味儿太香了!我还以为谁家炖肘子!”
“那是面。”
“面能这么香?”
“你王婶刚吃了一碗,说肩膀好了。”
“真的假的?”
“她说要明天早上再去要一碗。”
“那我也去!”
“你起得来?”
“明早六点我准时到!”
对话结束,灯灭。
屋里,李梅缓缓转头,眼神复杂。
“两个了。”她说。
陈高云摸了摸口袋里的蜜饯袋。
“还有更多。”他说。
李梅一把抓住他手腕:“你别想着真开什么面馆。”
“我没想。”
“你眼神不对。”
“我就是送面。”
“送完这一波你就停。”
“她要是天天要呢?”
“那就收钱!”
“收钱就不叫道歉了。”
“那你打算送一辈子?”
陈高云低头看脚边的劳保鞋。
鞋尖有一点灰,像是风吹来的尘土。
他没擦。
门外,巷子深处,一辆电动车缓缓驶过,车灯扫过墙面。
车停了。
骑车的是卖煎饼的老刘,他抬头看了眼陈家窗户,又看了看王婶家方向,摘下头盔挠了挠头。
然后他掏出手机,点开微信群。
群里原本只有几个邻居抱怨空气质量。
现在,消息不断跳出。
【王婶说那面能治肩周炎!】
【张姨儿子说明早六点去排队!】
【谁有陈师傅电话?我想提前订一碗!】
老刘盯着屏幕,默默打出一行字:
【兄弟们,我觉得……咱们巷子要火。】
他按下发送。
手机屏幕暗下去。
屋里,陈高云忽然打了个喷嚏。
(http://www.220book.com/book/X7Y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