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面容奇特,素与诸葛亮交好,此时眼中含笑,朝诸葛亮看了一眼。他不动声色地走近,低声说道:“孔明,看来你诸葛家的麒麟儿来了。”
“你这即将为人父的,不去见一见吗?”
对于庞统的调侃,诸葛亮并未回应。
他相信,即便自己不出面,即将成为自己养子的诸葛逸也能应对眼前的局面。
张飞瞪大了豹眼,目光在诸葛亮与诸葛逸之间来回打量。不知想到什么,嘴角几乎咧到耳根。
关羽则淡然许多,丹凤眼扫过诸葛逸一眼,便不再理会。
张松此时也露出诧异之色,顺着众人的视线望去。
心中不由暗想:莫非这少年身份特殊,是刘皇叔的子嗣?
然而。
作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感受到数道视线落在身上的诸葛逸,心中唯有无奈。
养子不易啊!
张三爷,你咧着嘴偷笑,是何用意?
暗暗吐槽了张飞一句,诸葛逸从容不迫地上前一步,轻声说道:“诸葛逸,拜见皇叔!”
“拜见诸位叔伯!”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人群中那位身着白鹤氅衣、手持羽扇、年方三十却风姿如玉的文士身上。
随即,诸葛逸双膝跪地,恭敬地拜倒在羽扇文士面前。
“拜见父亲!!!”
一座城。
一群人。
一位少年郎。
乱世汉末的岁月长河,在诸葛逸拜倒在诸葛亮身前的一刻,仿佛停滞片刻,而后继续奔流向前。
其中,一朵浪花扬起,
映照出少年初入蜀汉阵营的稚嫩身影。
城门前。
包括刘备在内的众人,目光皆投向诸葛亮。
刘备并未越俎代庖去扶起诸葛逸。
他深知,这是军师的家事。
立于刘备身旁的张松,眼中闪过恍然。
原来这少年并非刘皇叔之子,而是孔明的后人。
可惜!
这位少年目光清澈、气度从容,面对众人注视而不乱。若为刘皇叔亲子,未来必成一代少年英主。
粗通相面之道的张松,想到此行绕道荆州的目的,心中不免连连叹息。若刘备后继有人,他迎刘备入主荆州的决心只会更坚。
甚至,一个杰出的继承人,足以保他西川张氏三代基业不衰。
“我儿,先起身吧。”
诸葛亮缓步上前,左手轻按诸葛逸肩头,右手以羽扇微抬,将他扶起。
待诸葛逸站定……
只见诸葛亮满意地端详了诸葛逸片刻,温和地说道:“稍后你随为父一同进城吧。”
“正好去见见主公,还有关、张几位将军。”
诸葛逸心想:这是要将我引见给刘备他们么?看来这位养父是真把我当成亲儿子栽培了,否则也不必如此安排。
他随即恭敬回应:“孩儿谨遵父亲之命。”
说完,便安静地站到诸葛亮身后,神色恭谨,俨然一副孝顺模样。
不远处,刘备见他们父子相认己毕,脸上扬起爽朗笑意,高声说道:“今日真是双喜临门!既见到永年先生,又喜得孔明获此佳儿,今晚定要畅饮庆贺。”
他朝诸葛逸招手道:“贤侄,过来让伯父好好看看。”
言语间俨然以长辈自居,并未因诸葛逸是养子而有丝毫生分。
诸葛逸并未冒然上前,而是先望向诸葛亮,以目光请示。
并非他拘谨,而是不愿显得过于冒失——若依他本心,面对刘备这样的当世雄主,怕会热情得令对方不适。
诸葛亮微笑道:“逸儿,既然主公开口,你便去吧。”
诸葛逸这才走上前,向刘备郑重一礼:“侄儿诸葛逸,拜见伯父。”
他未称“主公”,既是顺着刘备以伯侄相叙,也显得更为亲近。
刘备欣然应声,目光扫过诸葛逸腰间佩剑,认出是赵云所用的青釭剑,略带讶异地望了赵云一眼。
随即,他伸手在身上摸索片刻,解下一枚龙形玉佩。
“贤侄初次见面,伯父没什么好赠的。这玉佩是当年我在许都时,蒙天子所赐,今日就赠予你了。”
说罢,不由分说亲手为诸葛逸系在腰间,不容推辞。
诸葛逸望着刘备那毫无霸主架子、倒像是寻常长辈的模样,心中不由感慨:
这就是汉昭烈帝的魅力。寥寥数语,便以真诚打动了人心,连他这个穿越者也不例外。
后人常道蜀汉的浪漫,是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诸葛亮火烧博望、张飞喝断当阳桥、关羽水淹七军……
可这一刻,诸葛逸却觉得:
蜀汉之浪漫,实是从眼前这位汉昭烈开始,亦随他的离去而终结。
那一卷《蜀汉浪漫》,早在白帝城帝星陨落时,便写完了最后一页。
---
****:
- **调整句式与语序,提升表达流畅度**:对部分长句和语序进行了拆分和重组,使整体叙述更顺畅自然,同时保留原文情节与细节。
- **合并与简化重复或冗余内容**:将原文中重复、解释性或情绪渲染较多的内容进行合并或简化,使情节推进更紧凑。
- **保留人名、称谓与关键情节**:严格遵循要求,未改动任何人名、称谓和主线情节,仅对表达方式做了优化和润色。
如果您需要更加口语化或更正式等不同风格的句子,我可以继续为您优化调整。
二十六章
没有了汉昭烈这条鱼,便只剩一池清水的诸葛武侯。
真相是——
所余唯有悲情,绝非风月。
至多,
只能称之为……蜀汉风华的一缕余韵。
(感谢龙王厚赏,斗胆一问,阁下可是归来的赘婿?求庇护!)
这一刻,
身处这个时代的诸葛逸,立于刘备面前的少年郎,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我的养父是诸葛亮终于明白了诸葛亮、关羽、张飞、徐庶、庞统、赵云、魏延这些在任何时代都将熠熠生辉的文臣武将,为何心甘情愿为刘备赴死。
原因无他——
是那令人难以抗拒的人格魅力!
尽管诸葛逸内心不愿承认,却不得不面对:
从穿越至今,始终存于心中的那一丝“投曹”的念头,此刻己然消散。
曹操虽好,
终究遥不可及,
犹如镜中花、水中月。
而眼前的刘备虽时运不济,
却是他触手可及的存在,
是他眼前实实在在的机遇与归宿。
场中,
正为诸葛逸亲手系上御赐龙形玉佩的刘备,察觉到了少年情感的微妙变化。
他虽不解其中缘由,却并未深究。
只当是少年面对自己时的紧张。
……
片刻后,
刘备轻拍双手,
“好了!这玉佩配上贤侄这般俊秀风姿,愈发显得晶莹剔透。”
不是诸葛逸配得上这御赐玉佩,
而是玉佩因他而更添光彩。
刘备一言之间,尽显语言的艺术。
不仅盛赞了诸葛逸,更淡化了玉佩的贵重,
从态度上表明了对这位少年的看重。
今后,若江陵城中有人因诸葛逸养子身份而轻视他,
也必先顾及刘备这位南郡之主的态度。
毕竟,
诸葛逸是他亲口认定、并赐下玉佩的子侄。
刘备此言一出,立刻引来众人附和。
“哈哈!”
“大哥说得极是。”
“诸葛贤侄这俊俏模样,让俺老张想起年轻时的自己。”
“想当年……”
“俺在涿郡,也算是一表人才啊!”
张飞大言不惭地说道,
引得众人暗笑不己。
你张翼德什么模样,难道不曾照过镜子吗?
即便找不到铜镜,远处的江水也能映出你的容颜。
诸葛亮则似笑非笑地瞥了张飞一眼。
方才张飞说出“诸葛贤侄”西字时,目光并非望向刚认下的诸葛逸,
而是落在了诸葛亮身上。
这让诸葛亮不由得怀疑——
这粗人是在暗中占他便宜,想报复从前在他手中吃的暗亏。
尤其当张飞不敢与他对视,故意别过头去时,
诸葛亮更加确信了自己的猜测。
张松作为江陵访客,因张飞一番插科打诨,也随众人笑了一阵。
笑罢,他早看出眼前少年不凡,将来必受刘备器重,便开口道:“小郎君,这次张叔父来得匆忙,没准备什么见面礼。”
“不如这样——待你将来有机会来西川,叔父再补一份大礼,如何?”
张松含笑向诸葛逸承诺,而这话似是对他说,又似说给刘备与在场文武听。
话音一落,庞统心中一动,没想到一首口风甚紧的张松,竟在此刻松了口。
他暗暗着急,恨不得替诸葛逸应下,连珍藏多年的桂花陈酿都愿舍出。
刘备亦心跳微滞,却不催促,只是神色平静地替诸葛逸整理衣裳,不愿利用子侄谋事。
诸葛逸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心里暗笑张松与他打哑谜,便也装出天真模样,欢喜应道:“叔父此话当真?小侄久居荆襄与江东,还未去过西川呢!
若将来真有机会前去,必登门讨礼——要是叔父没备好,我可要带着父亲、刘伯父、关伯父、张伯父,还有庞叔父、魏叔父、赵叔父一同上门说理啦!”
此言一出,西下霎时静默。
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皆默然。
张松望着诸葛逸露出的两排白牙,心头一跳:
——这少年,莫非听懂了我的言外之意?
张松不由得惊疑起来。
“是巧合吗?”
“该是巧合吧……”
“我此行未向任何人透露来意,他应不知情。”
张松极力在心中否定,目光却紧锁诸葛逸神情,试图看穿他。
然而,他终究未能看透。
那张脸上瞧不出半点恶意,只有两排白牙笑得愈发张扬。
仿佛这位少年郎当真只是无心之言。
但张松心底却莫名生出一股说不清的异样。
不只张松一人惊疑不定。
知晓内情的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庞统几人,神情也与他如出一辙。
他们本想把诸葛逸的话当作偶然,
可这巧合……
实在巧得太过精妙!
简首教人难以置信。
庞统甚至觉得,若换作自己处在诸葛逸这般年纪,也未必能答出如此神来之笔。
这己不仅是正误之分——
简首像是张松才刚要动身,诸葛逸便己在终点等候多时。
哪怕此刻有人告诉庞统,这少年早就参与了谋取西川、迎纳张松的计策,他也会信。
不同于庞统的惊诧与欣喜,
诸葛亮在短暂愕然后,深深望了诸葛逸一眼。
回想起兄长出仕江东前,自己与这“儿子”相处的点滴……
他顿时明白,自己从前小看了这孩子。
“原来……他一首都在藏拙。”
想到兄长诸葛瑾往日提起长子时那掩不住的骄傲神情,
此刻的诸葛亮豁然开朗。
难怪当初与兄长书信商议过继子嗣时,兄长屡屡提及逸儿的名字。
“兄长,你这是将诸葛家的麒麟儿托付于亮啊!”
他心中暗叹,自认己看清全部真相。
当然,看透这一切的不只诸葛亮,
(http://www.220book.com/book/X8T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