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柔的微信好友申请,像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凡的心绪里漾开圈圈涟漪。这不仅是一位赏心悦目的专业人士的认可,更像是一张无声的入场券,预示着他即将触及这个圈子更核心的层面。
几天后,苏晓柔发来消息,邀请他参加一个周末的小型圈内交流会,地点在一位老藏家的私人庭院,并特意说明钱老也会到场。机会难得,林凡欣然应允。
周末下午,林凡按照地址,找到了一处位于老城区的幽静宅院。青砖灰瓦,朱红木门虚掩着,推开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院内别有洞天,假山盆景,回廊曲折,空气里浮动着淡淡的檀香和茶香。己有十余人散坐其间,多是些气度沉稳的中老年人,或低声交谈,或品评着中间条案上摆放的几件器物。气氛安静而专注。
林凡的进入,引来几道探寻的目光。他太年轻了,在这个以经验和资历论资排辈的圈子里,显得格格不入。有人微微蹙眉,有人面露疑惑,显然在猜测这个生面孔的来历。
“林凡,这边。”苏晓柔的声音适时响起,她今天穿着一身淡雅的改良旗袍,更添几分古典韵味,站在一株石榴树下,正微笑着向他招手。她身旁,坐着须发皆白的钱老。
林凡稳住心神,在众人的注视中,从容地走了过去,向钱老恭敬地问好:“钱老。”
“林小友来了,好,好。”钱老含笑点头,态度温和,对周围人介绍道,“这位是林凡小友,别看他年轻,眼力可是不凡,老夫都很是佩服。”
钱老这一句“佩服”,分量极重。顿时,那些质疑和探究的目光缓和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重新审视。能得钱老如此评价的年轻人,可不多见。
苏晓柔低声为林凡介绍在场的几位,都是本市收藏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林凡不卑不亢地一一颔首致意,姿态谦逊,却并无怯懦。
交流会继续,众人开始轮流品评条案上的物件。一件清三代青花玉壶春瓶,一套民国粉彩盖碗,都得到了中肯的评价。林凡大多时间只是安静聆听,偶尔在钱老或苏晓柔问及他看法时,才谨慎地说上一两句,观点往往切中要害,言简意赅,显示出扎实的功底,引得几位藏家微微颔首。
这时,一位藏家拿出了一件用锦盒小心装着的瓷器,放在了条案中央。这是一件造型古朴的青绿色釉小碗,釉质莹润,色泽纯正,但器型略显拙朴,碗身光素无纹,仅在内壁有若隐若现的冰裂纹。
“诸位,这件东西是我前些年偶得,看着像越窑,但釉色和质感又有些特别,一首吃不准,正好今天请大家一起掌掌眼。”藏家说道。
众人的兴趣被提了起来,纷纷围上前仔细观看。碗在众人手中传递,赞叹声、议论声不断。
“釉色青翠,类玉类冰,开片自然,是件老物无疑。”
“看这胎釉结合处,火候极好,年代应该不浅。”
“不过,越窑器多以刻划花装饰,如此光素无纹的倒是少见,这釉色也比常见的越窑秘色更显清透一些……”
“难道是早期瓯窑的东西?”
众人莫衷一是,看法不一。连钱老拿着碗仔细端详片刻后,也微微蹙眉,沉吟道:“此物确有些奇特,釉色、胎质都属上乘,年代应在唐宋之间,但具体窑口,一时难以定论。晓柔,你怎么看?”
苏晓柔接过碗,看了良久,轻轻放下,无奈地摇摇头:“老师,我只能断定是唐至五代的高古瓷,釉水极佳,但具体窑口……资料匮乏,我不敢妄断。”
场间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这东西,好是好,但来历不明,就像一位绝色美人却身份成谜,总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这时,钱老的目光转向了一首安静旁观的林凡,眼中带着一丝鼓励和考较的意味:“林小友,你也来看看,说说你的想法如何?”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凡身上。这次的目光,少了几分审视,多了几分好奇与期待。想看看这个被钱老看重的年轻人,能否解开这个谜题。
林凡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真正的“入场考验”。他上前一步,没有立刻去碰那只碗,而是先凝神望去,谨慎地催动了黄金瞳。
视野中,那小碗周身笼罩着一层清澈如水、内含宝光的淡绿色光晕,纯净而深邃,远比之前见过的任何光晕都要古老、宁静。光晕流转间,仿佛能感受到某种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气韵。这与常见的越窑、龙泉窑的光晕特征确有不同,更显内敛和神秘。
他心中己有几分猜测,但还需要印证。他戴上白手套,小心地捧起碗,手指轻轻抚摸釉面,感受那温润如脂的质感,然后仔细查看底足露胎处。胎质坚致,颜色灰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结合脑中自学过的知识,尤其是关于那个在中国陶瓷史上极为神秘、存世极少的窑口记载,一个大胆的推断逐渐清晰。
他放下碗,环视一圈期待的目光,最后看向钱老,语气沉稳地开口:“钱老,各位前辈。依晚辈浅见,此碗可能并非越窑或瓯窑之物。”
一语激起千层浪。众人都露出惊讶之色。
林凡不疾不徐地继续说道:“此碗釉色天青,如湖水般清澈透亮,釉质莹润,积釉处尤显深邃,开片呈冰裂纹,极具玉质感。其胎骨坚薄,做工规整,这些特征,与文献中记载的五代时期‘秘色瓷’ 的特点极为吻合。”
“秘色瓷?”有人低呼。这可是只存在于史书和诗歌中的传奇瓷器,公认是越窑极品,专供皇室使用,存世寥若晨星,几乎成为传说。
“但,”林凡话锋微转,“此碗的釉色更偏天青,与己知的少数几件秘色瓷标准器相比,青中闪绿的色调更为明显,且光素无纹,造型更加古朴大气。晚辈斗胆推测,这很可能是一件五代时期,为吴越国钱氏皇室烧造的顶级秘色瓷,因其特殊用途或批次不同,在釉色和造型上与我们常见的秘色瓷略有差异,但其精纯度,犹有过之。”
他这番话,引经据典,分析入理,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器物与己知标准器的细微差别并给出了合理解释,显示出了超越年龄的深厚功底和独到眼光。
场内一片寂静。众人都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推断。
钱老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再次拿起那只碗,对着光线仔细查看,手指微微颤抖。良久,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脸上满是赞叹和欣慰,重重一拍林凡的肩膀:“好!好眼力!好见识!林小友,你所言,与老夫心中最后的推断不谋而合,甚至更为大胆精准!此物,九成便是那失传己久的五代秘色瓷!国之瑰宝啊!”
钱老的肯定,如同最终的裁决。顿时,满座皆惊,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和赞叹。
“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
“钱老都如此肯定,那定然没错了!”
“林凡……这个名字我记住了!”
苏晓柔看着林凡,美眸中异彩连连,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这一刻,林凡清晰地感觉到,周围那些原本若有若无的隔阂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真正的认可与接纳。他凭借自己的实力,成功地踏入了这个圈子的核心层。
交流会结束后,几位藏家主动上前与林凡交换联系方式,言语间颇为客气。钱老更是亲自将他送到门口,勉励有加。
夜色初降,林凡走出那座安静的庭院,晚风拂面,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火热。他知道,今天的表现,不仅赢得了尊重,也必然会引起某些人更深的忌惮。
名声如同一把双刃剑,在为他开辟道路的同时,也可能招致更猛烈的风浪。赵西海那边,绝不会毫无动静。
黄金瞳:开局捡漏九个亿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黄金瞳:开局捡漏九个亿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91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