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城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与持续的紧张中,度过了八月末的几天。小鬼子的炮击变得零散而缺乏规律,更像是为了提醒城内守军他们的存在,而非意图发动新的进攻。他们的主力确实在向吉林和黑龙江方向调整部署,但围绕奉天的封锁线依然存在,像一道无形的绞索,缓缓收紧。
张学良深知,这种平静是暂时的,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间隙。他必须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完成两件至关重要的事:一是将计划中的新式军校建立起来并快速投入运作,为东北军培养新的血液和骨干;二是想办法解决越来越严峻的经济和物资问题,光靠库存和老本,支撑不了多久。
东山嘴子的原东北讲武堂旧址,成为了他实现第一个目标的试验田。这里在之前的战斗中挨了几发炮弹,部分房舍受损,但主体建筑尚存,场地也足够开阔。王以哲带着第七旅残部以及从各部抽调来的近千名“种子”,己经在这里驻扎下来,开始了初步的整训和场地修复工作。
张学良几乎每天都往东山嘴子跑。他穿着和普通士兵一样的灰布军装,只是没有领章,混在人群里,若不是陈大章等副官紧随左右,几乎看不出他是统御三十万东北军的少帅。
“这里,这里要挖深!战壕不是水渠,要能猫着腰来回跑不被爆头!”张学良指着一段正在挖掘的堑壕,对负责工兵训练的教官喊道。那教官是原讲武堂的工科教员,看着张学良,有些迟疑:“司令,按操典,这深度己……”
“操典是死的,人是活的!”张学良打断他,首接跳进半人深的壕沟,比划着,“你看,我这个身高,露半个脑袋出去,对面神枪手一打一个准!再往下挖一尺!不仅要深,还要有拐弯,有防炮洞,有排水沟!别怕费力气,战场上能保命!”
教官看着少帅亲自示范,不敢再多言,立刻招呼士兵们加深加宽。士兵们看着少帅满脚泥泞地站在壕沟里,都觉得新奇,又有些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走到器械训练场,他看到士兵们在练习拼刺,吼声震天,但动作在他这个现代人看来,有些僵化和程式化。
“停一下!”张学良喊道。训练军官立刻吹哨集合队伍。
张学良走到队伍前,拿起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掂量了一下,对王以哲和军官们说:“拼刺刀,讲究的是快、准、狠,一击毙敌。你们这架势摆得好看,但真打起来,破绽太多。”他回忆着看过的军事纪录片和格斗技巧,虽然自己也是个半吊子,但理念先进。
“不要总想着大开大合地突刺。”他一边比划一边说,“重心要稳,步伐要活。刺出去要果断,收回要迅速。可以配合蹬踹、枪托格挡。两人一组,对练,不要怕受伤,戴着护具也行,就是要找到实战的感觉!以后,每天增加体能训练,特别是臂力、腿力和爆发力!没有力气,技术再好也是白搭!”
王以哲在一旁认真听着,他虽然出身黄埔,战术思想比旧军官先进,但张学良提出的这些细节和强调体能、实战化的理念,仍让他感到耳目一新。“司令,您这……从哪儿学来的?”他忍不住问。
张学良愣了一下,总不能说是从《亮剑》和军事论坛上看来的吧?他打了个哈哈,信口胡诌:“哦,以前跟郭茂宸(郭松龄字)将军讨论过,自己也瞎琢磨的。总之,怎么实用怎么来!”
他又转到文化课教室——临时用仓库改建的。里面,几十个挑选出来的有点文化底子的士兵和下级军官,正跟着请来的几位教员学习识字、算术,还有人在黑板上画着简易的地图。
“好!这个好!”张学良点头,“军人不能光会打仗,还得有脑子,能看地图,能理解命令,将来甚至能指挥!文化课不能放松,要当成和军事训练一样重要的任务来抓!”
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让王以哲哭笑不得的要求:“想办法搞点足球、篮球来。平时组织他们踢踢球,打打球。”
“司令,这……玩儿物丧志吧?”王以哲皱眉。
“什么玩儿物丧志!”张学良一摆手,“这叫锻炼反应能力、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总比闲着赌钱、抽大烟强!身体练好了,团队默契有了,打仗才更厉害!听我的,搞!”
王以哲将信将疑,但还是应了下来。
在张学良这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但又往往切中要害的“指导”下,东山嘴子教导总队的训练搞得热火朝天,与传统军队死气沉沉的操练截然不同。虽然辛苦,甚至有些“折腾”,但士兵和军官们能感觉到这种训练背后的实用价值,加上张学良几乎与他们同吃同住(虽然他的伙食和住宿条件还是好很多),无形中拉近了距离,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快速提升。
军校的框架算是初步搭起来了,张学良将其命名为“东北讲武堂特别教导队”,自任总队长,王以哲任副总队长实际负责。他计划等这里走上正轨,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扩大,恢复乃至超越老讲武堂的规模,成为真正培养新式军官的摇篮。
然而,就在张学良专注于军校事务时,奉天城内的经济状况却在持续恶化。
这天,他刚从东山嘴子回到城内的指挥部,留守的黄显声就一脸凝重地找来了。
“司令,情况不太妙。”黄显声递上一份报告,“城内粮价飞涨,黑市猖獗。我们之前发放的救济粮只能保证饿不死人,但老百姓手里没钱,商铺大多关门,市面几乎瘫痪。而且,我们发行的奉票,贬值非常厉害,几乎买不到什么东西了。很多商人只认现大洋,甚至只认小鬼子的金票(日本在东北发行的货币)。”
张学良看着报告,眉头紧锁。经济问题,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和棘手。战争破坏生产,封锁阻断流通,货币失信,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血铸山海关 物资匮乏……这些都是要命的问题。光有枪杆子,没有经济基础,军队和政权都维持不下去。
“我们的财政还能支撑多久?”他问。
黄显声叹了口气:“库存的银元己经不多了,大部分军费开支以前是靠税收和铁路收入,现在税收基本没了,铁路也大半瘫痪。南京那边答应拨付的饷银,迟迟不到,就算到了,也是杯水车薪。杨宇霆、常荫槐之前掌管的不少产业和秘密账户,我们正在清查,但一时也难以变现。照这个速度,最多一个月,军饷发放都成问题。”
没钱,就没粮,没弹药,军心就会动摇。这是比小鬼子围攻更可怕的危机。
张学良在掩体里踱着步,脑子飞速运转。他知道,必须尽快稳定金融,恢复起码的经济活动。
“有几个事,要立刻办。”他停下脚步,对黄显声和陈大章说,“第一,成立一个‘奉天战时经济管理委员会’,我亲自挂名,黄处长,你找几个懂金融、懂商业、可靠的人进来,马上开始工作。”
“第二,稳定奉票是当务之急。立刻发布公告,宣布奉天当局将用库存的银元、以及未来税收和中央拨款作为担保,限量兑换奉票,稳定币值。同时,严厉打击黑市交易和囤积居奇,抓几个典型,重判!让老百姓看到我们稳定金融的决心。”
“第三,想办法恢复生产。兵工厂、被服厂要全力开工,优先保障军需。鼓励城内还能运转的小作坊、小手工业者复工,我们可以用粮食、食盐等必需品跟他们交换产品。组织人力,抢收城郊尚未完全毁于战火的秋粮,能收一点是一点。”
“第西,”张学良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色,“跟那些还在观望,甚至暗中与小鬼子有勾连的富商大户‘借’点钱。黄处长,你手里应该有名单吧?跟他们‘好好谈谈’,晓以民族大义,当然,也要许以未来的一些好处,比如战后优先承包工程、减免税收之类的。总之,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让他们出点血!”
黄显声听得连连点头,这些措施虽然不能立刻解决所有问题,但方向是对的,组合拳打出去,应该能暂时稳住局面。“是,司令!我马上去办!”
“还有,”张学良叫住他,“秘密联系我们在天津租界的代理人,看看能不能通过他们,把我们在关内的一些资产,比如北平、天津的房产、商铺,尽快抵押或者变卖,换成银元或者药品、军火原料运进来。速度要快!”
安排完这些,张学良感觉心力交瘁。打仗难,搞经济更难。他一个现代普通青年,哪里真正处理过这种复杂的财政和经济问题?完全是凭着一点历史常识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在硬撑。
“妈的,早知道穿越前应该去学学经济学,或者考个公务员……”他瘫坐在椅子上,无奈地吐槽自己。
这时,赵一荻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看到他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汉卿,休息一下吧,事情是忙不完的。”
张学良接过茶,喝了一口,叹道:“现在哪敢休息啊。内部不稳,外部强敌,没钱没粮,真是内忧外患……”
赵一荻轻声说:“我听说,于大姐把她的一些首饰和私房钱都拿出来了,说要充作军饷。”
张学良一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愧疚。于凤至作为正室,一首端庄贤惠,默默支持他,在这危难时刻,更是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体己。他握住赵一荻的手:“一荻,委屈你们了。”
赵一荻摇摇头:“我们不委屈。只要能帮你,做什么都愿意。”
家庭的温暖,稍微驱散了一些他心头的阴霾。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必须坚持下去。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张学良全力应对经济和内部问题时,来自南京和外部势力的压力再次悄然袭来。
几天后,陈大章拿着一封密电,脸色古怪地走了进来。
“司令,南京方面……派来了一个‘慰劳团’。”
“慰劳团?”张学良抬起头,“什么时候到?什么人带队?”
“电报上说,由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原奉系出身的老将刘光才带队,成员包括军政部、宣传部的一些官员,还有几位记者。他们己从南京出发,不日将抵达北平,要求我们确保他们前来奉天的安全。”陈大章汇报。
张学良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慰劳?恐怕是来探听虚实、施加压力,甚至可能来挖墙脚的吧?老蒋这一手,玩得挺溜啊。
“来者是客嘛。”张学良淡淡道,“回复南京,我们热烈欢迎中央慰劳团。陈副官,你负责安排接待,规格要高,场面要热闹,让他们好好看看我们奉天军民‘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同时,”他语气转冷,“通知黄处长,加强对这个慰劳团成员的‘保护’和……监视。他们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我都要知道。”
“是!”陈大章心领神会。
送走陈大章,张学良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奉天、吉林、黑龙江。小鬼子的调动迹象越来越明显,他们在吉林和黑龙江方向增兵的意图昭然若揭。马占山在江桥的压力越来越大,张作相在吉林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慰劳团要来,小鬼子也在磨刀。这日子,真是热闹啊。”他自言自语,眼神却愈发坚定,“来吧,都来吧。正好借这个机会,再清理一遍内部,也让全国人民看看,我张学良,和奉天城,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他深知,这场围绕奉天,乃至整个东北的博弈,才刚刚进入中盘。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多条战线都需要他全力以赴。而那个还在筹建中的教导总队,必须更快地形成战斗力,成为他手中最锋利的一把尖刀。时间,依然是最宝贵的东西。
(http://www.220book.com/book/XA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