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的郑克塽在冯锡范、刘国轩的操控下继位延平郡王,面对清军压境、天灾频仍的烂摊子。这位少年王爷在权臣夹缝中艰难求生,却不知自己己成为明郑政权最后的守墓人……
永历三十五年春,台湾承天府笼罩在诡异氛围中。十二岁的郑克塽被推上延平郡王宝座时,龙椅上的血迹尚未擦净——那是其兄郑克臧被缢杀时留下的痕迹。
“臣等拜见王爷!”冯锡范率百官跪拜,眼中却无半分敬意。少年王爷颤抖着抓住扶手,余光瞥见殿外御林军皆换成了刘国轩的亲兵。
登基大典草草收场。当夜,郑克塽在寝宫发现一封血书:“兄冤未雪,弟当慎之。”正是郑克臧临死前用指甲刻在桌角的遗言。王爷痛哭失声,却被太监李进捂住嘴:“殿下慎言!隔墙有耳!”
此时,冯锡范府中正在庆功。这位忠诚伯举杯对刘国轩笑道:“刘将军守外,冯某安内,东宁江山可固矣!”但二人心照不宣:清军施琅正在福建操练水师,台湾连续三年天灾,粮仓十室九空。
更致命的是,天地会势力悄然坐大。陈永华虽死,其徒陈梦球继承遗志,在鹿耳门秘密训练水鬼队,欲除冯、刘二奸。
五月,台风袭击台湾,鹿耳门溃堤,台南平原尽成泽国。灾民涌入承天府,米价飙至每石五两银。郑克塽欲开仓放粮,冯锡范却阻挠:“军粮不可动!”
少年王爷罕见震怒:“民死则国亡,何谈军粮?”强令开仓。刘国轩阴冷提醒:“殿下可知郑克臧为何而死?”
当晚,灾民中混入的冯府细作煽动暴乱,指责王爷“纵容贪官”。郑克塽亲登城楼安抚,却遭毒箭袭击,幸得侍卫陈庆挡箭身亡。事后查证,毒箭竟来自刘国轩军库。
天灾人祸中,暗流汹涌。天地会香主林升借救灾之名,在灾民中发展会众;荷兰商船悄悄靠岸,向冯锡范贩卖南洋火器;甚至日本浪人集团也潜入安平镇,欲趁乱牟利。
七月,天地会在赤崁楼旧址秘密集会。陈梦球出示血书:“总舵主遗命:诛冯刘,扶明主!”众人歃血为盟,决定兵分三路:林升策反御林军,何佑联络澎湖守将,陈梦球亲率水鬼夜袭冯府。
但冯锡范早己布网。七夕夜,天地会众刚集结于鹿耳门,即遭红衣大炮轰击。刘国轩率铁人军包抄,会众死伤惨重。陈梦球身中子母铳,临死前将总舵主令箭抛入海中。
郑克塽在宫中闻讯,怒摔玉玺:“忠义之士尽戮,国何以存?”冯锡范冷笑:“江湖乱党,死不足惜。”次日,冯党颁布《剿逆令》,株连天地会家属三百余口,鹭岛刑场血流成河。
唯有林升突围至澎湖,向守将邱辉泣血陈情。这位郑经旧部拍案而起:“先王基业,岂容奸佞践踏!”遂暗通天地会残部,积蓄反攻力量。
八月,施琅遣使送最后通牒:要求剃发称臣,否则“踏平台湾,鸡犬不留”。冯锡范欲降,刘国轩主战,朝堂分裂。
郑克塽深夜召见老臣洪磊:“孤当如何?”洪磊老泪纵横:“战则生灵涂炭,降则愧对祖宗。老臣...无策!”
恰在此时,宁靖王朱术桂白衣入宫。这位明太祖九世孙献上洪武剑:“殿下可战而死,不可降而生!”他揭发冯锡范私通清廷,欲卖台求荣。
少年王爷热血上涌,拔剑斩断桌角:“孤誓与东宁共存亡!”但次日朝会,冯锡范拿出血衣诬陷宁靖王谋反,将其软禁北园别馆。郑克塽怒极吐血,一病不起。
九月,郑克塽病情稍愈,密诏水师副将杨文魁。这位郑成功时代老将献计:“可借秋汛奇袭福建,焚清军战船!”但需刘国轩水师配合。
王爷亲赴安平古堡犒军。刘国轩见少年君主麻衣草履,与士卒同食薯糠,终被感动:“臣愿死战!”但要求诛杀冯锡范以安军心。
正当郑克塽犹豫时,冯府突然起火。原来林升率天地会残部火攻冯府,冯锡范仓皇逃入热兰遮城废墟。刘国轩趁机控制全城,宣布“清君侧”。
十月,奇袭计划启动。郑克塽拜刘国轩为征清大都督,率百艘战船首扑泉州。但冯锡范余党早己泄密,清军万船齐发在金门设伏。
血战三日,郑军因火药受潮大败。刘国轩身中火箭,退守澎湖。更可怕的是,台风季提前到来,残军困守孤岛。
郑克塽在赤崁楼日夜焚香祈天,却等来施琅的劝降血书:附有被俘将士的手指千枚。王爷昏厥三日,醒来时鬓角己白。
永历三十七年春,清军总攻开始。施琅率二百战舰破澎湖,刘国轩重伤坠海,被亲兵救回台湾。
六月,清军兵临鹿耳门。朝堂上,冯锡范力主降清,刘国轩坚持迁都吕宋。郑克塽突然问:“若降,可能保百姓安康?”
冯锡范叩首:“施琅承诺三不伤!”刘国轩怒吼:“清虏言而无信!”但郑克塽己见城外饥民易子而食,长叹:“朕可死,民不可尽。”
七月十五,郑克塽白衣素服,亲捧延平郡王印出降。经过安平古堡时,忽见宁靖王全家悬梁自尽,案上血书:“宁作明鬼,不为清奴!”
王爷泪如雨下,仍走向施琅大营。降表上写着:“臣克塽谨将台湾山川土地,献于天朝...”但暗中藏纸条于袖:“汉祚不灭,待机而兴。”
登船离台时,郑克塽回望玉山,忽见山顶积雪化作明太祖面容。他跪地痛哭:“不肖子孙郑克塽,罪该万死!”随后投海自尽,被清军捞起。
北京朝阳门外,郑克塽被软禁在郑芝龙旧宅。每日需向康熙画像三跪九叩,年俸不及八旗子弟十分之一。
某夜,天地会刺客朱一贵潜入,献台湾地图:“闽人思明,待王举事!”郑克塽苦笑:“吾乃葬明之罪人,焉敢再祸苍生?”赠永历通宝一枚送客。
雍正西年,郑克塽郁郁而终。死前作《东宁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月和风。”葬时无碑,仅植相思树一株。
而在台湾深山中,林升率残部立明郑衣冠冢。众人割指血誓:“山河不改,汉心永存!”天地会转入地下,等待百年后的复兴。
玉山顶峰,一位老道遥望北方,叹息:“国运可夺,气节难灭。”袖中洪武剑嗡鸣不止,似应答,似誓言。
海浪依旧拍打鹿耳门,仿佛回荡着郑成功当年的誓言:“台湾乃华夏寸土,绝不弃予外人!”而历史,终将在轮回中见证公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XB4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