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粮道暗探:两个兵的成长拼图(深入交流与信任建立)
大帐篷里的炭盆烧得正旺,火苗 “噼啪” 跳着,把帐篷里的空气烘得暖融融的,却驱不散士兵们脸上的凝重。李正峰站在炭盆边,手里拿着一张画满符号的地图,是老郑手绘的黑松林粮道路线图,用炭笔标注着可能的岗哨位置,还有卡车的大致行驶方向。帐篷里很静,只有炭盆里木柴偶尔爆裂的声音,还有士兵们偶尔的咳嗽声,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地图上,带着点急切,也带着点担忧 —— 营地的粮食确实快见底了,要是截不到鬼子的粮车,开春后,不仅士兵们要挨饿,连附近百姓的冬粮都可能保不住。
“老郑,你再说说黑松林的情况,别漏了细节。” 李正峰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指了指地图上的 “鹰嘴洞”,“你说的这个山洞,真能藏人?离粮道有多远?”
老郑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鹰嘴洞的位置:“团长,这个山洞在黑松林深处,离粮道大概有半里地,洞口被灌木丛挡着,很隐蔽,能藏七八个人。我昨天去看过,里面干燥,还有老猎户留下的干草,能歇脚。离山洞不远有个小溪,冬天结冰了,能取冰化水喝,不用担心水源。”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是粮道上的岗哨有点麻烦,我昨天看到三处洼地,都背风,很适合设岗,鬼子大概率会在那三处安排守卫,每处至少两个,可能还会有巡逻队,大概一个时辰巡逻一次。”
“巡逻队的路线呢?是沿着粮道来回走,还是固定在某个区域?” 老吴参谋推了推鼻梁上的破眼镜,手里拿着笔,在小本子上记录着,“还有,鬼子的卡车大概什么时候过粮道?你有没有看到轮胎印,能判断出是几辆车吗?”
“巡逻队是沿着粮道来回走,从林东到林西,大概要半个时辰。” 老郑回答,“我没看到卡车,但是看到了轮胎印,很深,应该是载重的卡车,大概有三辆,轮胎印的间距差不多,应该是同一批车。至于过粮道的时间,我问了附近的百姓,说最近下午两三点的时候,总能听到卡车的轰鸣声,应该是鬼子怕夜里有埋伏,特意选在白天走。”
帐篷里又安静下来,士兵们都在琢磨着这些信息 —— 三辆卡车,三处岗哨,还有巡逻队,要摸清这些的具体情况,需要有人深入黑松林,近距离观察,不仅要记准岗哨的数量、武器,还要记清巡逻队的换岗时间,甚至卡车的载重量、守卫的布防漏洞,这些都需要极细致的观察,也需要极大的勇气,毕竟离鬼子那么近,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谁愿意去执行这个侦察任务?” 李正峰的目光扫过帐篷里的士兵,带着点期待,也带着点谨慎,“这个任务很重要,也很危险,不仅要细心,还得冷静,不能慌,不然不仅情报探不回来,还可能连累自己,甚至暴露营地的位置。”
帐篷里静了几秒,随即有几个士兵站起来,其中就有张卫国。他刚站起来,就看到身边的赵铁山也跟着站了起来,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坚定 —— 张卫国是想靠自己的侦察经验为队伍做事,赵铁山则是想利用自己对老猎户的熟悉,还有跟刘老三打交道的经验,帮着探准情报,弥补上次的失误。
“团长,我去!” 张卫国先开口,声音很坚定,“我在北大营学过侦察,知道怎么观察岗哨的规律,怎么躲避巡逻队,不会给队伍添麻烦。”
“团长,我也去!” 赵铁山紧接着说,“我认识黑松林的老猎户王大爷,他能给咱们带路,还能帮着望风。我还跟刘老三打过交道,知道怎么跟老伙计搭话,能从他那儿多问些鬼子的情况,说不定能帮着确认运粮时间。”
帐篷里的士兵们都看向他们俩,有些士兵带着点惊讶 —— 张卫国是刚从北大营逃出来的,大家还不太了解;赵铁山虽然在营地待了些日子,但之前探情报差点出岔子,大家对他的能力也有些疑虑。就连老郑都皱了皱眉,小声对李正峰说:“团长,他们俩一个是‘新人’,一个经验不足,要不还是我再去一趟吧,我熟路。”
李正峰没立刻说话,他看着张卫国和赵铁山,心里盘算着 —— 老郑确实熟路,但他刚从黑松林回来,要是再去,容易被鬼子的巡逻队认出来;其他士兵要么没学过侦察,要么不认识老猎户,确实不如张卫国和赵铁山互补。只是,他们俩互相了解吗?要是不了解,执行任务时配合不好,反而会出问题。
“你们俩以前认识?互相了解吗?” 李正峰的目光落在两人身上,“执行任务不是靠单打独斗,得配合好,知道对方的长处,也知道对方的习惯,不然遇到突况,很容易慌。”
张卫国和赵铁山都愣了一下,随即想起下午在灶房和营地的聊天,虽然不算深入,但也知道些对方的情况。张卫国先开口:“团长,我知道铁山认识老猎户,还能跟老伙计搭话,擅长跟人打交道,也熟悉黑松林的地形;我学过侦察,能观察岗哨规律,判断巡逻队的路线,咱们俩能互补。”
“我知道卫国学过侦察,懂鬼子的岗哨规律,还知道北大营的情况,能帮我分析情报。” 赵铁山赶紧补充,“下午他还帮我改了黑松林的路线图,指出了我漏的小河,很细心。我相信他,也相信咱们俩能配合好。”
李正峰看着两人,又看了看老吴参谋,老吴参谋点了点头,小声说:“他们俩确实互补,张卫国懂侦察,赵铁山有人脉和地形,只要再多了解些,应该没问题。不如让他们俩晚上再聊聊,熟悉熟悉彼此的习惯,明天再出发。”
“好。” 李正峰点点头,对张卫国和赵铁山说,“你们俩晚上再好好聊聊,说说各自的想法,比如遇到巡逻队该怎么躲,谁负责观察,谁负责记录,遇到突况该怎么联系,都得商量好。明天一早出发,天黑前必须回来,只许观察,不许惊动鬼子,要是遇到危险,就往鹰嘴洞躲,老猎户会在那儿接应你们。”
“是!” 张卫国和赵铁山齐声回答,心里都松了口气 —— 能一起执行任务,不仅能为队伍做事,还能互相学习,对他们来说,都是个机会。
会议结束后,士兵们陆续离开帐篷,张卫国和赵铁山跟着老郑去了武器库,领取侦察需要的装备。武器库是个半地下的土窖,门口挂着厚厚的棉帘,掀开棉帘,一股带着铁锈味的冷空气扑面而来,比外面还冷些。土窖里的架子上摆着些步枪、手榴弹,还有几架望远镜,都是从鬼子手里缴获的,有些还带着弹痕,透着股战场的硝烟味。
“这架望远镜给你们,能看清五百米外的东西,就是镜片有点花,你们将就着用。” 老郑从架子上取下一架黄铜望远镜,递给张卫国,“还有这个信号弹,红色的是求救,绿色的是任务完成,别记错了,不到万不得己,别用信号弹,容易被鬼子发现。” 他又给赵铁山塞了个蓝布包,“这里面有两块银元,要是遇到百姓,能换点吃的;还有一包伤药,止血的,要是不小心受伤了,能应急;最重要的是这张地图,是老猎户王大爷画的,标了鹰嘴洞、小溪,还有鬼子可能的巡逻路线,你们收好,别丢了。”
赵铁山接过蓝布包,小心地揣进怀里,又拿出来看了看,确认地图还在,才放心地塞回去:“老郑哥,谢谢你,我们会小心的。”
“别客气,都是为了打鬼子。” 老郑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你们俩记住,到了黑松林,一定要冷静,别慌,遇到鬼子巡逻队,别想着跑,越跑越容易被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躲进灌木丛,或者趴在雪地里,用雪把自己盖起来,鬼子一般不会仔细搜。” 他顿了顿,又对张卫国说,“你学过侦察,多看着点铁山,他经验少,容易慌;铁山,你多提醒卫国注意地形,黑松林里的枯树多,容易绊倒,还有些陷阱,是老猎户以前设的,别踩进去。”
“我们会的,老郑哥。” 张卫国和赵铁山齐声说。
离开武器库,夜色己经深了,营地的灯笼大多灭了,只有岗哨的位置还亮着昏黄的光,士兵们都睡了,帐篷里偶尔传来均匀的呼吸声。张卫国和赵铁山没回各自的帐篷,而是走到了营地外的山坡上,那里有棵老松树,树枝上挂着雪,能看到远处黑松林的轮廓,在月光下,像一片沉默的黑影。
“咱们聊聊明天的任务吧,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张卫国先开口,他靠在松树上,从怀里掏出望远镜,调试了一下,镜片确实有点花,但能看清远处的帐篷,“我觉得,咱们明天一早出发,先去鹰嘴洞,把装备藏在那里,然后再去粮道附近观察,这样就算遇到巡逻队,也有地方躲。”
“我同意。” 赵铁山点点头,他从怀里掏出地图,借着月光展开,“王大爷说,从营地到鹰嘴洞,大概要走一个时辰,咱们早点出发,赶在十点前到,然后休息会儿,等巡逻队过去,再去粮道。我觉得咱们可以分工,你负责用望远镜观察岗哨和卡车,我负责记录,还有望风,怎么样?”
“好,这样分工合理。” 张卫国说,“你记录的时候,别用太大的劲,笔在纸上划的声音太大,怕被巡逻队听到。还有,你记的时候,要分清楚岗哨的数量、武器,还有巡逻队的人数、武器,别混了 —— 比如岗哨是不是带机枪,巡逻队有没有摩托车,这些都很重要。”
“我知道,我会记清楚的。” 赵铁山从怀里掏出小本子和笔,是老郑给的,笔芯很细,写起来声音小,“我还会画个简单的图,标上岗哨的位置,这样回来汇报的时候,团长能看得更清楚。” 他顿了顿,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过我画画不好,可能画得有点乱,到时候你帮我改改。”
“没问题,我在北大营学过画地形图,虽然画得不好,但比你强点。” 张卫国笑了笑,心里的亲近感又多了些 —— 赵铁山很实在,不会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这种性格很容易让人信任。
两人就着月光,一边看地图,一边讨论着明天的细节,从出发时间,到观察位置,再到遇到突况的应对方法,都一一敲定。张卫国给赵铁山讲了侦察的技巧,比如怎么通过岗哨的动作判断换岗时间 ——“要是岗哨总跺脚,说明冷得受不了,可能会提前换岗;要是岗哨靠在树上不动,要么是在偷懒,要么是在盯着某个方向,得特别注意”;还有怎么通过轮胎印判断卡车的载重量 ——“轮胎印深,说明载重多,可能装的是粮食;轮胎印浅,可能是空车,或者装的是轻货”。
赵铁山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还在小本子上记着,遇到不懂的就问,比如 “怎么判断岗哨有没有带机枪”“要是巡逻队突然停下来,该怎么办”。张卫国都耐心地解答,他发现赵铁山虽然经验少,但学得很快,还能举一反三,比如他提到 “躲进灌木丛要选叶子密的”,赵铁山就会补充 “还要选背风的,不然风会把雪吹起来,暴露位置”。
“对了,你跟王大爷熟吗?明天见到他,该怎么跟他说?” 张卫国突然想起老猎户,心里有些担心 —— 要是老猎户不认识他们,或者不信任他们,可能会不配合,甚至会暴露他们的身份。
“我跟王大爷很熟,去年秋天我还跟他一起去山里捡过蘑菇。” 赵铁山笑着说,“他是个好人,以前给东北军送过粮,恨鬼子恨得牙痒痒。我明天只要提‘刘老三’,他就知道是自己人 —— 刘老三跟他也认识,经常给他送粮。”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王大爷的猎枪准得很,要是遇到小股鬼子,他还能帮咱们掩护,你放心。”
张卫国松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跟老猎户的对接问题,现在听赵铁山这么说,心里踏实多了。他看着赵铁山,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看起来老实,却很会打交道,能跟刘老三、王大爷这些人处好关系,这是他比不上的 —— 他在北大营时,除了战友,很少跟外人打交道,不太会说话,要是让他去跟老猎户对接,说不定会出岔子。
“我还有个担心。” 张卫国又开口,声音低了些,“咱们要是在粮道附近观察,万一被鬼子的巡逻队发现,怎么办?我在北大营时,见过鬼子的巡逻队,很凶,发现可疑的人,会首接开枪,不会问原因。”
赵铁山沉默了一下,然后从怀里掏出那把炊事刀,刀把在月光下泛着光:“要是真被发现了,我就用这把刀跟他们拼了,你趁机跑,把情报带回去。” 他说得很认真,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情报比我的命重要,只要能把情报带回去,帮着截下粮车,我死了也值。”
张卫国心里一震,他没想到赵铁山会这么说。他一把抓住赵铁山的手,摇了摇头:“不行!咱们要一起回去,不能丢下你。要是真被发现了,咱们一起躲,一起拼,要么一起回去,要么一起跟鬼子干,不能让你一个人冒险。”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学过格斗,能对付几个鬼子,你跟着我,我护着你。”
赵铁山看着张卫国,眼睛有些发红,他点了点头:“好,咱们一起回去,不丢下彼此。”
月光下,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带着点冰凉,却也带着点温暖。他们都知道,明天的任务很危险,可能会遇到很多突况,甚至可能会牺牲,但他们都没退缩 —— 为了营地的粮食,为了百姓的冬粮,为了能多杀几个鬼子,他们愿意冒险,愿意一起面对危险。
“对了,你以前在北大营炊事班,是不是经常做饭?” 张卫国突然问,想缓解一下沉重的气氛,“你做的饭好吃吗?要是这次任务成功了,你能不能给我做顿红烧肉?我在北大营时,就吃过一次红烧肉,还是过年的时候,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香。”
赵铁山笑了起来,点头说:“好!要是任务成功了,我给你做红烧肉,用咱们截来的粮食当柴火,肯定香!我还会做红薯饼,甜得很,到时候一起给你做。”
“那我可等着!” 张卫国也笑了,心里的沉重少了些,多了些期待 —— 不仅期待任务成功,也期待能吃到赵铁山做的红烧肉和红薯饼。
两人又聊了会儿,从北大营的趣事,到各自的家乡,再到打跑鬼子后的愿望 —— 张卫国想回沈阳城,帮着叔打理粮行,让百姓都能吃上饱饭;赵铁山想回北大营,重建炊事班,给士兵们做最好吃的饭,让他们能吃饱了打鬼子。聊着聊着,天快亮了,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远处的黑松林也渐渐清晰起来,像一片等待他们去探索的战场。
“咱们该回去了,准备准备,该出发了。” 张卫国说,他收起望远镜,又帮赵铁山把地图叠好,放进怀里,“记住,明天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别慌,跟着我,咱们一起完成任务,一起回来吃红烧肉。”
“嗯,一起回来吃红烧肉。” 赵铁山点点头,跟着张卫国往营地走。雪地里的脚印被风吹得有些模糊,却留下了两道清晰的痕迹,像他们即将一起走过的路 —— 虽然危险,却充满了希望。
回到营地,士兵们己经起床了,老张正在灶房准备早饭,飘来阵阵小米粥的香味。张卫国和赵铁山去各自的帐篷拿了棉衣,又检查了一遍装备 —— 望远镜、信号弹、地图、伤药,还有那把炊事刀,确保没落下任何东西。他们一起走进灶房,老张己经给他们盛好了粥,还有两个热馒头。
“你们俩今天要执行任务,多吃点,别饿肚子。” 老张笑着说,又给他们每人塞了个煮鸡蛋,“这个带着路上吃,补充体力。”
“谢谢张师傅!” 张卫国和赵铁山接过鸡蛋,心里暖暖的。他们坐在灶房的小板凳上,快速吃着早饭,时不时对视一眼,带着点默契,也带着点坚定 —— 他们己经做好了准备,要一起去黑松林,一起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一起为营地,为百姓,为抗日,拼一次。
吃完早饭,李正峰和老郑己经在营地门口等他们了。李正峰递给他们每人一个布包,里面是两身百姓穿的粗布短打:“把军装换了,穿这个去,不容易被鬼子认出来。记住,安全第一,要是实在探不到情报,就赶紧回来,别勉强。”
“我们会的,团长!” 张卫国和赵铁山接过布包,走进旁边的小帐篷,换好了粗布短打。出来时,两人都像个普通的百姓,一点也看不出是士兵,只有腰间的望远镜和怀里的武器,透着点不寻常。
“出发吧,老猎户在黑松林入口等你们。” 李正峰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保重!”
张卫国和赵铁山对着李正峰和老郑敬了个军礼,然后转身,朝着黑松林的方向走去。雪地里的风比早上大了些,刮在脸上生疼,却吹不散他们的决心。他们走得很稳,脚步坚定,像两颗要扎进黑松林的钉子,带着营地的希望,也带着彼此的信任,朝着危险,也朝着胜利,走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