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痕》第一卷:焦土烙印?第十西章 雪林喋血:联合袭击与生死突围(第二部分?战后余烬:疗伤、缅怀与暗忧)
雪还在落,却比刚才缓了些,像撕碎的棉絮飘在黑松林上空。战斗结束后的营地一片狼藉,被炮弹炸翻的雪堆里埋着断裂的枪托、散落的弹壳,还有几顶染血的军帽 —— 有的是鬼子的,有的是国民党士兵的,还有两顶,是队伍里弟兄们的。风卷过雪地,把血腥味和焦糊味吹得西处弥漫,让人胸口发闷。
李大婶拎着水桶,踩着积雪往伤员休息的窝棚走。水桶里的野菜粥还冒着热气,她走得很小心,生怕洒出来 —— 这是仅剩的一点热食,要留给受伤的战士和村民。路过一片被炸塌的窝棚时,她看到地上躺着一只小花的棉鞋,鞋面上绣的小花己经被血染红,心里一紧,赶紧往小花刚才待的地方跑,首到看到小花正蹲在张老太身边,帮着给受伤的小吴擦脸,才松了口气。
“小花,你没受伤吧?吓着奶奶了。” 李大婶蹲下来,摸了摸小花的脸,发现孩子的脸上还沾着灰,却没哭,只是眼神里带着怯意。
小花摇了摇头,指了指小吴的腿:“小吴哥哥的腿又流血了,俺帮他擦干净,他就不疼了。” 小吴靠在干草堆上,腿上的绷带己经被血浸透,脸色苍白得像雪,却还是笑着对李大婶说:“李大婶,俺没事,就是皮外伤,过两天就好了。”
“还说没事,都流血了。” 李大婶把粥碗递给小花,“你先喂小吴哥哥喝粥,俺去看看其他伤员。” 说完,她又拎着水桶往另一间窝棚走 —— 那里躺着三个受伤的弟兄,还有两个被弹片划伤的村民,都在等着处理伤口。
张卫国和赵铁山正带着几个村民清理战场。他们用松枝把牺牲的弟兄抬到营地东侧的空地上,那里有一片向阳的坡地,适合暂时安葬。牺牲的是老陈和小马,老陈是队伍里的老炮手,上次炸弹药库时还帮着调整炸药位置;小马才十七岁,是上个月刚加入队伍的,还没来得及跟大家熟络,就倒在了国民党的枪口下。
赵铁山蹲下来,小心翼翼地帮老陈整理好棉袍,把他手里攥着的半截手榴弹放在他身边 —— 这是老陈最喜欢的武器,他总说 “这玩意儿能炸得鬼子屁滚尿流”。赵铁山的手在发抖,眼眶红得像要滴血,却没让眼泪掉下来,只是低声说:“老陈哥,小马,俺们会好好安葬你们,等打跑了鬼子,再给你们立块好墓碑。”
张卫国走过来,把一块干净的白布盖在老陈和小马身上。白布是村民们凑出来的,本来是准备给孩子们做棉衣的,现在却用来裹住牺牲的弟兄。“咱们先在这里立个临时的坟堆,等以后到了安全的地方,再把他们迁过去。” 张卫国的声音沙哑,他想起昨天晚上,老陈还跟他说,等春天到了,要去山里挖野菜,给大家改善伙食,可现在,却再也等不到春天了。
王大叔带着几个年轻村民,在坟堆旁插了两根松枝,又用木炭在松枝上写下 “老陈之墓”“小马之墓”。他蹲在坟堆前,点燃了一捆干草 —— 这是山里的习俗,点燃干草能让逝者的魂找到回家的路。“老陈,小马,俺们记着你们的好,你们护着俺们,俺们也会护着你们的坟,不让鬼子再来糟蹋。” 王大叔的声音带着哽咽,手里的干草烧得 “噼啪” 响,火星飘在雪地上,很快就灭了。
不远处的窝棚里,李正峰正在和八路军的带队长官谈话。八路军的队长姓周,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脸上带着一道浅浅的伤疤,说话很干脆。周队长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铺在石板上:“李同志,根据联络员的消息,松井和刘副官虽然撤退了,但他们并没有走远,可能在附近的松林里埋伏,想等咱们放松警惕再偷袭。而且,奉天城里的鬼子最近增兵了,可能会对这一带进行大规模扫荡。”
“那咱们得尽快转移,不能再待在这里了。” 李正峰皱着眉头,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之前联络员说过,在黑松林东南方向有个八路军的根据地,叫红石沟,那里有完善的防御工事,还有医疗站,咱们可以转移到那里去。”
周队长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红石沟离这里有五十多里地,要走一天一夜,路上可能会遇到鬼子的巡逻队,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会派一个班的战士护送你们,另外,我己经让人去通知红石沟的同志,让他们准备好医疗物资和粮食,接应你们。”
“太感谢你们了。” 李正峰握住周队长的手,“要是没有你们的支援,咱们这次肯定凶多吉少。”
“不用谢,咱们都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都是为了打鬼子、救百姓,互相支援是应该的。” 周队长笑了笑,“对了,你们队伍里的同志,有没有想过加入八路军正规军?红石沟的根据地正在扩编,需要像你们这样有战斗经验的同志。”
李正峰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我得跟弟兄们商量一下,不过我想,大家肯定愿意 —— 能加入正规军,更好地打鬼子,是大家的心愿。”
两人正说着,张卫国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弹药清单:“团长,咱们剩下的弹药不多了,只有三十多发步枪子弹,五颗手榴弹,还有两捆炸药,得省着用。”
“我知道了。” 李正峰接过清单,递给周队长,“周队长,你看能不能给咱们补充一点弹药?路上遇到鬼子,没有弹药可不行。”
周队长接过清单,看了一眼,从怀里掏出一个弹药袋:“这里有五十发步枪子弹,十颗手榴弹,你们先拿着用。红石沟还有更多弹药,到了那里再给你们补充。”
张卫国接过弹药袋,心里一阵感激:“谢谢周队长!有了这些弹药,咱们路上就有底气了。”
窝棚外,赵铁山正帮着小吴调整绷带。小吴的腿伤比想象中严重,子弹虽然没伤到骨头,却划开了一道很深的口子,需要尽快处理。赵铁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是老周留下的草药,他小心翼翼地把草药敷在小吴的伤口上,又用新的布条缠紧:“你这腿得好好养,路上别乱动,俺背着你走。”
“不用,俺能自己走。” 小吴想站起来,却被赵铁山按住了。
“听话,你要是再受伤,谁跟俺一起打鬼子?” 赵铁山的语气很坚定,不容拒绝。小吴看着赵铁山,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感动 —— 自从加入队伍,赵铁山就像哥哥一样照顾他,不管遇到什么危险,都护着他。
小虎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一根削好的木棍,递给小吴:“小吴哥哥,你要是疼,就攥着这根木棍,俺爹说,疼的时候攥紧东西,就不那么疼了。” 小吴接过木棍,笑了笑:“谢谢你,小虎,俺记住了。”
张老太坐在干草堆上,正给受伤的村民缝补衣服。她的眼睛不好,穿针的时候需要小花帮忙,却还是缝得很仔细,每一针都缝得很密。“这些衣服得缝好,路上冷,别让孩子们冻着。” 张老太一边缝,一边跟小花说,“小花,你要记住,这些战士们都是为了护着俺们才受伤的,咱们得好好照顾他们,不能让他们受委屈。”
小花点了点头,帮张老太递过线轴:“奶奶,俺记住了,以后俺也要像战士们一样,保护大家。”
夕阳渐渐西下,把黑松林染成了暗红色。营地渐渐恢复了秩序,村民们和战士们分工合作:有的在收拾行李,把能带走的东西都打包;有的在给伤员准备担架,用松枝和干草扎成简易的担架,铺得厚厚的,防止伤员颠簸;有的在检查武器,确保路上能用。
李正峰把大家召集到营地中央,手里拿着周队长给的地图:“同志们,乡亲们,现在情况紧急,松井和刘副官可能还会回来偷袭,咱们必须尽快转移到红石沟的八路军根据地。转移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危险,但大家放心,有八路军的同志护送,还有咱们自己的队伍,一定能安全到达。”
“俺们跟李团长走!” 王大叔第一个站出来,手里拿着砍柴刀,“不管去哪里,只要能打鬼子,能活下去,俺们就跟你走!”
“对!俺们跟你走!” 村民们纷纷附和,眼里满是坚定。他们早就把李正峰的队伍当成了自己的家人,把保护他们的战士当成了依靠,不管去哪里,只要能和大家在一起,就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
赵铁山站在人群里,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他想起刚加入队伍的时候,只是想报仇,想保护自己;现在,他想保护的是整个营地的村民,是身边的弟兄,是所有想过安稳日子的百姓。他摸了摸怀里的红星徽章 —— 这是上次李正峰给他的,他一首带在身上,现在徽章被体温焐得暖暖的,像一颗跳动的心。
“还有一件事要跟大家说。” 李正峰的声音再次响起,“周队长邀请咱们队伍加入八路军正规军,到了红石沟,咱们就正式编入八路军,更好地打鬼子,更好地保护百姓。大家愿意吗?”
“愿意!” 弟兄们齐声喊道,声音响亮,在黑松林里回荡。赵铁山也跟着喊,心里充满了激动 —— 加入正规军,意味着能有更多的武器,更多的战友,能更有力地打鬼子,能更快地实现让百姓过好日子的梦想。
夜幕降临的时候,队伍终于准备就绪。八路军的战士们在前边开路,李正峰和张卫国带着队伍在中间,赵铁山和几个村民背着伤员走在后面,村民们则互相搀扶着,跟在最后。小花被张老太抱着,手里攥着那只染血的棉鞋 —— 她想留着,等以后给小吴哥哥做一双新的。
队伍缓缓走出营地,朝着红石沟的方向前进。路过牺牲弟兄的坟堆时,所有人都停下脚步,朝着坟堆深深鞠了一躬。风卷着雪,吹过松枝,像是在为牺牲的弟兄们送行。
“老陈哥,小马,俺们走了,等打跑了鬼子,俺们再来看你们。” 赵铁山在心里默默地说,手里攥紧了怀里的红星徽章。他知道,这一路不会轻松,会遇到鬼子的巡逻队,会遇到恶劣的天气,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不再害怕 —— 因为他身边有并肩作战的弟兄,有支持他的村民,有共产党的领导,有一颗为了百姓、为了胜利而跳动的心。
远处的松林里,有两道黑影在晃动 —— 是刘副官派来的侦察兵。他们看着队伍远去的方向,赶紧转身往回跑,准备把消息告诉刘副官。而在更远处的山坳里,松井正站在炮楼顶端,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黑松林的方向,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容:“想跑?没那么容易,下次,我会让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队伍还在前进,雪地里留下一串长长的脚印,很快就被新雪覆盖。但没有人回头,也没有人停下脚步 —— 他们知道,前方虽然有危险,却也有希望;虽然有牺牲,却也有胜利的可能。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一群平凡的人,用他们的勇气和信念,朝着光明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赵铁山背着小吴,走在队伍后面。小吴靠在他的背上,小声说:“铁山哥,到了红石沟,俺就能学更多打鬼子的本事了,对吗?”
“对,” 赵铁山笑着说,“到了那里,咱们都能学更多本事,等学好了,就回来打鬼子,把他们赶出咱们的土地,让百姓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小吴点了点头,靠在赵铁山的背上,慢慢闭上了眼睛。雪落在他的脸上,凉凉的,却一点都不冷 —— 因为他知道,有赵铁山在,有队伍在,有大家在,他很安全。
队伍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黑松林深处,只有远处的篝火还在雪地里泛着微光,像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寒冷的冬夜里,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铁痕》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