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痕》第一卷:焦土烙印?第十七章 根据地淬炼:初心扎根与新程启碇(第三部分?临危受命:战略部署与剑指奉天)
休整期的最后一个清晨,嘹亮的集合号像一道惊雷,劈开了东山根据地的宁静。三百余名战士踩着积雪列队,灰布军装在晨光里泛着沉毅的光 —— 原游击队的骨干眼神锐利,投诚的国民党士兵腰杆挺首,新加入的根据地青年攥紧了枪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 “待战” 的急切。赵铁山扛着那挺轻机枪走在前列,枪身被他擦得发亮,枪托上还缠着一圈新布 —— 这是他在训练间隙缝的,为的是握枪时更稳,就像他此刻的心情,既紧张又笃定。
“全体都有!稍息!” 张营长踏着雪走上高台,马鞭在手里轻轻一扬,“总部命令:休整提前结束,即刻准备 —— 解放奉天城!”
“解放奉天城!” 呐喊声撞在雪山上,震得松枝上的积雪簌簌落下。赵铁山跟着喊,嗓子里像燃着一团火 —— 从东山密道的坚守,到鹰嘴峡的伏击,再到根据地的淬炼,他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
王政委随后展开一张奉天城防图,图上密密麻麻的红圈标注着鬼子的据点:“奉天城驻有一个联队的鬼子,还有装甲车、迫击炮,新任指挥官龟田比松井更狡猾。总部制定三路战术:张营长带主力攻西门,吸引火力;李正峰同志带你们绕到城东,端掉军火库;至于第三路 ——” 他的目光扫过队列,落在赵铁山身上,“赵铁山,你带一个加强排潜入城内,联络地下党,攻城时里应外合,扰乱鬼子军心!明白没?”
赵铁山往前跨出一步,脚跟磕在冻硬的地上,发出清脆的响:“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话音刚落,队列里忽然举起一只手,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战士,灰布军装的口袋里露出半截笔记本。
“张营长、王政委,我有个请求!” 这战士往前站了站,声音清亮,“我叫周明,是队伍里的政治指导员。这次任务风险大,能不能让我提前跟各队对接 —— 如果有战友牺牲,务必记下他们的姓名、籍贯,还有牺牲时的情形?上次东山战斗,有三个战友没留下全名,现在想缅怀都找不到由头,太可惜了。”
张营长闻言愣了愣,随后拍了拍手,立即点头:“说得对!没错呀,咱们打鬼子,不能让英雄悄无声息地走,我怎么没想到这点。周明,这事就交给你,带上你的本子,跟各队通讯员碰个头。”
周明立刻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封皮己经磨出毛边,里面密密麻麻记着字:“我己经整理了一部分,这次正好补全。比如二队的老陈,上次炸炮楼时掩护大家撤退,最后一颗手榴弹是从腰里掏出来的 —— 这些细节,都该记下来。”
赵铁山听着,心里忽然一酸 —— 老陈牺牲那天,最后一口干粮还塞给了他,现在回想起来,连老陈老家是山东还是河南,他都没问清。周明的话像根针,扎醒了他心里那点模糊的愧疚:是啊,不能让战友就这么 “无名无姓” 地走。
散会后,赵铁山刚要回住处收拾行装,周明就追了上来,递给他一张折得整齐的纸:“铁山同志,这是我画的‘牺牲信息登记简表’,分了三栏:姓名、籍贯、关键事迹。你带在身上,要是遇到战友牺牲,能记多少记多少,哪怕只知道‘小李,二十岁,会修枪’,也比啥都没有强。”
赵铁山接过纸,指尖触到纸面的褶皱,忽然觉得这张薄纸比枪托还沉:“谢谢你,周明。俺一定记好,不落下一个名字。”
“不是落下,是‘留住’。” 周明笑了笑,推了推眼镜,“这些名字,以后就是咱们队伍的‘根’,记着他们,咱们就知道为啥要打仗。”
回到住处,小虎正蹲在炕边擦他的小刀,看到赵铁山手里的纸,好奇地凑过来:“铁山哥,这是啥呀?”
“是记名字的表。” 赵铁山把纸铺在炕上,指着 “关键事迹” 那一栏,“比如老陈,俺要写上‘炸炮楼时掩护战友,最后一颗手榴弹歼敌三名’;还有小马,十八岁,会吹口琴,上次守哨时还给俺们唱过歌 —— 这些都得记上。”
小虎的眼神暗了暗,小手攥紧了小刀:“俺也能帮忙记!比如三队的刘大哥,上次帮俺捡过掉在雪地里的野菜,要是他…… 要是他出事,俺能说清他的事。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铁痕》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赵铁山摸了摸他的头,把纸叠好塞进贴身的口袋:“好,等俺回来,咱们一起补。”
当天下午的出征仪式上,周明成了最忙的人。他背着挎包在队列里穿梭,钢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王大叔,你老家是河北保定,家里有个老母亲,对吧?”“小李,你说你以前是铁匠,修枪特别快 —— 这个得记上,以后说起你,就知道你不仅会打鬼子,还会修家伙。”
有个投诚的士兵打趣:“周指导员,你这是要写‘英雄传’啊?”
周明停下笔,认真地看着他:“不是英雄传,是‘咱们的故事’。以后咱们老了,能指着本子跟孩子说‘看,这是你王大叔,当年把自家铁匠铺卖了换子弹’;要是咱们不在了,孩子也能知道,他爹当年是为了啥打仗。”
那士兵愣了愣,随即低下头,声音沉了:“俺叫张强,老家是山西平遥,家里还有个媳妇,怀了娃…… 这些,你也记上吧。”
周明赶紧写下 “张强,山西平遥,妻有孕”,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一句:“作战勇敢,曾在鹰嘴峡缴获鬼子步枪一支。”
出征的号角吹响时,周明还在跟最后一个战士确认信息。赵铁山路过他身边,看到他笔记本上的字,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 —— 有周明记着这些名字,战友们就不会 “走丢”。
队伍分三路出发,赵铁山带着加强排乔装成赶集的百姓,沿着山间小路往奉天城走。雪地里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周明的话却在他心里留了下来:“这些名字,是咱们队伍的根。” 他摸了摸贴身的口袋,那张 “牺牲信息表” 就在里面,像揣着一团小小的火,暖着他的胸口。
傍晚时分,他们抵达奉天城外郊,远远能看到城墙上的探照灯扫过雪地。赵铁山让战士们隐蔽在灌木丛里,自己则掏出周明的表,借着雪光看 —— 上面己经记了十几个名字,有的是他认识的,有的不认识,但每个名字后面的字,都透着一股活气。
“铁山哥,你看!” 一个战士忽然指向远处,城东门的岗哨换了人,正是地下党约定的 “换岗间隙”。
赵铁山把表叠好塞进怀里,握紧手枪:“走!进城!记住,不仅要完成任务,还要把咱们的人平平安安带回来 —— 要是真有意外,别忘了记名字。”
战士们纷纷点头,跟着赵铁山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东门摸去。雪落在他们的肩上,很快融成水,却没人在意 —— 他们的心里,都揣着周明的那句话:记着名字,就记着了 “根”;记着 “根”,就不会怕路远。
抵达东门附近的小酒馆时,赵铁山轻轻敲了敲门,按照暗号低声说:“天寒地冻,想暖暖身子。”
门很快开了,地下党老郑探出头,把他们让进后院的密室。刚坐下,老郑就递过一张布防图,又掏出一张小字条:“对了,你们队伍里有个叫周明的指导员吧?他托联络员带话,说要是遇到地下党同志牺牲,也帮忙记记名字 —— 他说‘都是抗日的,不分队伍,都该被记住’。”
赵铁山接过字条,上面的字迹和周明笔记本上的一模一样:“俺知道了,地下党的同志,俺也记着。”
老郑叹了口气,给他们倒了杯热水:“以前鬼子在的时候,多少人死了连个坟头都没有。现在有周同志这样的人记着,也算没白死。”
赵铁山捧着热水杯,看着杯里的热气袅袅升起,忽然觉得周明的笔记本和这张字条,比任何武器都有力量 —— 武器能打跑鬼子,而这些名字,能留住 “人心”,留住这支队伍的 “魂”。
凌晨三点,三颗红色信号弹准时在夜空炸开,城外的枪声瞬间响起。赵铁山带着战士们冲出密室,朝着军火库跑去。街上的百姓举着火把呐喊,鬼子的巡逻队乱作一团。他一边跑,一边在心里默念:老陈、小马、还有那些没留下名字的战友,你们看着,咱们要解放奉天城了,要让城里的孩子都能上学,要让你们的名字,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军火库的爆炸声响起时,赵铁山摸了摸怀里的 “牺牲信息表”,纸还是干的 —— 这次,他们不仅要打赢,还要把所有人都平安带回去,让周明的笔记本上,少添几个名字,多添几分 “胜利” 的活气。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