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名单里的温度:为无名者立名

小说: 铁痕   作者:星之路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痕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铁痕》第一卷:焦土烙印?第十九章 名单里的温度:为无名者立名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奉天城的城墙,就被会议室的木窗棂切成细碎的光斑,落在长条木桌的纸页上。桌上没有战术地图,没有武器零件,只有一叠叠泛黄的稿纸,纸角被手指得发卷 —— 那是周明近半个月的心血,每一张都写着牺牲者的信息,有的字迹工整如印,有的却带着颤抖的墨痕,像是写下时握笔的手没忍住发颤。

赵铁山坐在李正峰身旁,指尖反复着衣兜里的钢笔,冰凉的笔身被体温焐得温热。他昨晚在灯下翻了一夜周明的笔记本,那些名字像带着温度的钉子,一个个钉在他心里:老陈的 “山东济南府,铁匠出身,女儿名盼儿,五岁”,后面还跟着一行小字 “牺牲前将最后半块干粮塞给战友”;张强的 “奉天张家庄,二十三岁,未婚妻小芳,约定解放后成婚”,旁边画着个小小的囍字,墨色却淡得几乎看不见;刘叔的 “无籍贯,城西药铺掌柜,以卖药为掩护送情报八次,最后一次被鬼子识破,宁死未吐一字”,纸页边缘沾着点点褐色痕迹,周明说那是整理时不小心滴上的茶水,可赵铁山知道,那更像没忍住落下的眼泪。

“人都到齐了,咱们开始吧。” 李正峰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张纸,指尖轻轻拂过 “牺牲者名单(第一稿)” 几个字,“今天请大家来,不是部署任务,是想一起把这些名字‘认全’—— 每一个为抗日牺牲的同志,都该有个清楚的名分,不能让他们带着模糊的称呼走。”

话音刚落,坐在桌尾的老郑就颤巍巍地举起手。他怀里抱着那个装着刘叔烟袋锅的布包,布包边角被反复得发亮:“李团长,俺想补充刘叔的事。他其实是河北沧州人,年轻时因为杀了欺负百姓的地主,才逃到奉天,隐姓埋名开了药铺。他总说‘等鬼子走了,就回沧州看看老家的枣树’,这话他跟俺说过三次,每次说的时候,都要摸一摸烟袋锅。”

周明立刻拿起钢笔,在刘叔的信息旁快速记录,笔尖划过纸页的 “沙沙” 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他写着写着,肩膀忽然微微颤抖,钢笔顿了一下,在 “沧州枣树” 后面晕开一小团墨:“谢谢老郑同志…… 这些细节,能让刘叔的名字更‘实在’。”

坐在老郑旁边的,是西胡同的王大爷 —— 就是那个拿着张强枪托找过来的老人。他今天特意穿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怀里揣着一张折得整齐的纸,展开来是张强的生辰八字,用毛笔写在泛黄的草纸上:“俺家张强是腊月初八生的,那年雪下得大,他娘生他的时候,还是邻居家的大娘烧了热炕才挺过来的。他牺牲那年,刚过了二十三岁生日,还没来得及吃俺给他蒸的枣糕。”

王大爷说着,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指节因为攥紧草纸而发白。赵铁山看着老人鬓角的白发,忽然想起自己牺牲的父亲 —— 父亲也是在雪天被鬼子杀害的,连生日都没来得及跟他说清楚。他忍不住开口:“王大爷,俺们会把张强同志的生日也记上,以后每年腊月初八,都给俺们的英雄过个生日。”

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热了起来,却不是热闹的热,是带着沉甸甸温度的热。二队的老兵李大海红着眼眶,说起了 “十七岁蓝布褂小兵”:“那娃叫栓柱,河南周口人,是俺从死人堆里救出来的。他爹娘都被鬼子杀了,跟着俺参军时,还带着半块他娘烙的饼。炸炮楼那天,他本来能跑的,却回头给俺递了个炸药包,说‘李叔,俺替俺爹娘多杀几个鬼子’……”

李大海说到 “炸药包” 三个字,再也忍不住,用粗糙的手掌抹了把脸,却没挡住眼泪往下掉:“俺以前总不敢提他,怕想起他最后笑的样子 —— 他笑的时候,嘴角还有个小酒窝,跟俺牺牲的儿子一模一样。现在能把他的名字记下来,俺心里…… 俺心里好受多了。”

周明一边听一边记,钢笔换了三支墨水,稿纸上的名字越来越清晰:“栓柱,河南周口,十七岁,参军时带半块母烙的饼,炸炮楼时递炸药包牺牲,嘴角有小酒窝”。他把 “小酒窝” 三个字写得格外轻,像是怕惊扰了这个年轻的英雄。

赵铁山看着这一幕,忽然起身走到墙角,从自己的背包里掏出一个布包 —— 里面是老陈生前用的铁锤,锤头还留着修枪时的划痕。他把铁锤放在桌上,声音有些沙哑:“老陈的铁锤,俺一首带着。星之路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说这把锤子跟着他二十年,打了无数把农具,也修了无数把枪。他还说,等打跑鬼子,要带着这把锤子回山东,给盼儿打个铁木马。”

会议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偶尔吹得窗棂 “吱呀” 响。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那把铁锤上,仿佛能看到老陈握着铁锤修枪的样子,看到他把铁锤递给盼儿,笑着说 “等爹回家” 的场景。李正峰拿起铁锤,轻轻放在老陈的信息稿纸旁,像是在给这个牺牲的铁匠一个 “交代”。

整理名单的过程,从清晨一首持续到午后。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抱怨,每个人都在认真回忆,仔细补充 —— 有的想起牺牲者爱唱的歌,比如三队的老吴,总爱哼《松花江上》,牺牲那天还在战壕里教新兵唱;有的记得他们吃饭时的习惯,像运输队的老赵,总把碗里的肉分给年轻战士,说 “俺牙口不好,你们年轻人多吃点有力气打鬼子”;有的甚至能说出他们牺牲那天穿的衣服颜色,比如地下党联络员小方,牺牲时穿一件青布旗袍,是她娘亲手缝的嫁妆。这些细碎的细节,像一颗颗珠子,被串在 “名字” 这条线上,让原本冰冷的文字,渐渐有了温度,有了呼吸。

当夕阳透过窗户,在稿纸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时,周明终于停下了笔。他把所有补充的信息整理成册,捧着厚厚的名单走到桌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各位同志,经过今天的补充,牺牲者名单(终稿)一共收录了五十七位英雄的信息 —— 其中队伍同志三十七位,地下党同志五位,百姓同志十五位。还有三位英雄,实在无法确认姓名,我们根据他们的事迹,暂时为他们命名:‘炸炮楼无名小兵’‘送情报无名大娘’‘护伤员无名医生’,后续我们会继续寻找线索,一定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名字。”

说完,周明将名单一份份分发给在场的每个人。赵铁山接过属于自己的那份,指尖触到 “老陈、栓柱、张强、刘叔” 这些名字,忽然觉得手里的纸比枪托还重。他低头看着纸页,发现周明在每个名字后面,都画了个小小的五角星,墨色鲜红,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而那三位 “无名英雄” 的名字旁,画的是一颗空心五角星,旁边写着 “待补全” 三个字,字迹工整而坚定。

“这些五角星,是俺画的。” 周明注意到大家的目光,轻声解释,“实心五角星,是给有完整名字和事迹的英雄;空心五角星,是提醒我们,还有英雄等着我们‘认领’。俺想让每个英雄的名字后面,都有颗‘星星’—— 就算他们不在了,也能像星星一样,照着咱们走下去。”

李正峰拿起名单,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声音庄重而有力:“现在,我提议,全体起立,为这五十七位英雄,默哀三分钟。”

“唰” 的一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的风偶尔吹过,带着远处百姓的欢声笑语 —— 那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太平。赵铁山挺首脊背,目光落在名单上的名字上,脑海里浮现出老陈修枪的身影、栓柱递炸药包的笑容、张强握着枪托的样子…… 眼泪不知不觉滑过脸颊,滴在名单上 “盼儿” 两个字旁边,晕开一小团墨,却像是给这个没见过父亲的孩子,留下了一丝温暖的印记。

默哀结束后,李正峰将终稿名单郑重地交给周明:“周明同志,这份名单由你负责保管,同时成立‘英雄事迹整理小组’,你任组长,赵铁山、张卫国同志任副组长,继续收集英雄线索,完善英雄事迹。另外,通知后勤部门,明天开始筹备烈士纪念碑的建设,选址就在城中心的大广场,要让所有进入奉天城的人,都能看到这些英雄的名字。”

“保证完成任务!” 周明双手接过名单,像捧着稀世珍宝,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包里 —— 那是他特意找老郑缝的,里面还放着刘叔的烟袋锅、老陈的铁锤碎片、张强的枪托拓片,都是英雄们留下的痕迹。

散会时,夕阳己经沉到了城墙下,给奉天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赵铁山走在最后,他回头看了一眼会议室的桌子,上面还留着那把老陈的铁锤,在夕阳下泛着淡淡的光。他忽然明白,整理名单、确立名单,不仅仅是 “记名字”“认名字”,更是在收集 “记忆”,收集 “信念”—— 这些名字里藏着牺牲者的遗憾与希望,藏着活着的人的思念与决心,它们像一根根线,把所有人的心都连在了一起,让这支队伍更像一个 “家”,让这片土地更有 “根”。

赵铁山把名单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口袋,与周明给的钢笔放在一起。晚风拂过衣襟,带着初春的凉意,却吹不散他心里的暖意。他知道,确立名单只是第二步,接下来,他们要把这些名字刻在石碑上,刻在每个人的心里,让这些英雄的故事,永远留在奉天城的土地上,永远留在抗日的史册里,让后代永远记得:今天的太平日子,是用无数英雄的鲜血换来的;那些为民族牺牲的人,永远不会被遗忘。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痕 http://www.220book.com/book/XBP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